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连续12年这一全国学术论坛在杭举办,20
TUhjnbcbe - 2023/4/17 8:20:00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426/6532940_0.s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

宋徽宗死后,葬礼为什么持续了5年(-)之久?北宋的刻本文献是印刷术起源的实证,今天世界上还存在多少?

11月12日到13日,年杭州文史论坛暨“两宋社会文化之韵”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9所高校和中国社科院等8家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提交论文48篇。

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包伟民主持,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筹)教授陆敏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邱靖嘉分别以“仪式与*治:徽宗皇帝的葬礼”“两宋陵寝制度的传承与变革”“崇礼太子城遗址与金泰和宫兴废考”主题发言。

陆敏珍教授指出,宋徽宗死在北方,梓宫运到临安下葬,从绍兴七年()南宋朝廷得知消息到绍兴十二年()入土,中间隔了五六年。当时并没有战争,怎么会迁延这么久?

她认为,皇帝的孝心、*局走向、外交斡旋等各种因素掺和一起,使得整个过程错综复杂。在这一过程中,“故事”——即是否符合先例,作用至关重要。援引“故事”的背后,则展现了南宋初*治的局势。

随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分享了两宋陵寝制度的传承与变革。宋徽宗及南宋历代皇帝葬在今绍兴,李晖达指出,由于绍兴地理环境与北方不同,南宋皇陵的营建与北宋略有差异。南宋第四个皇帝宁宗的永茂陵开始,皇陵开始遵循江南特色的风水墓葬原则。

但南宋皇陵依然坚持“五音堪舆理论”,与北宋保持一致。对于祖宗旧制的坚守,是对王朝正统性的一种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邱靖嘉致力于辽金史研究。他探讨了今河北的崇礼太子城遗址——金朝行宫泰和宫的兴废。为配合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的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

以明清文献结合最新考古成果,邱靖嘉梳理了泰和宫营建、毁坏的过程,并指出,泰和宫的兴建是出于北方鞑靼的侵袭,背后体现了金代的“捺钵”制度的演变。(“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即为皇家行营。)泰和宫的兴和废,折射着这一女真*权的盛和衰。

论坛开幕式在杭州市*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举行,该中心集陈列展示、协商议*、学习交流、互动体验于一体,今天的研讨会是中心启用以来首次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

据悉,11月12日到13日上午,论坛将分两组、共8场,继续进行研讨交流,分别聚焦“宋代饮食文化与比较研究”“宋代思想与艺术”“宋代文献研究”“宋代碑志研究”“礼仪制度比较研究”“宋代*治军事比较研究”“宗教文化比较研究”“宋代城市研究”等8个议题。

13日下午,来自全国的参会学者将集体赴绍兴对宋六陵进行考察。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是贯彻*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省委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助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重要举措。

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形成于这一时期的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杭州作为南宋行都,是最具宋代文化韵味的城市之一。两宋时期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北宋“东南第一州”到南宋行都,杭州的城市建设、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内外交通都发生了质的跃升。

当前,浙江正在大力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为系统梳理两宋社会文化,深入挖掘以南宋皇城为代表的都城文化,提炼宋韵文化的核心特征、现代价值,深化杭州城市史研究,杭州市*协主办了“杭州文史论坛”。

历届杭州文史论坛的论文集。

这一全国性大型学术论坛,自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2次。

多年来,杭州文史论坛已成为推动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智库,和杭州市*协联系专家学者、广泛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续12年这一全国学术论坛在杭举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