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同走新闻路佳作重读丨鲁冠球成功之路
TUhjnbcbe - 2022/11/8 21:01:00

-05-:08

浙江新闻客户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日报创刊70周年。70年来,几代浙报人积极传播*的*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留下众多影响深远的新闻佳作。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浙江日报联合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于4月中旬启动了“同走新闻路”大型融媒体采访。连日来,以《浙江日报》部分新闻佳作为脉络,由原作者、一线骨干记者和浙大新闻专业学生组成的三代新闻人队伍,重读佳作,重返现场,传承历史,赋能未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5月5日起,我们正式推出这组报道。今天我们重读的佳作是《鲁冠球成功之路》,年5月21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了记者李丹、迟全华、周守瑾采写的这篇稿件,以下为原文。

原文刊发于《浙江日报》年5月21日01版

厂长鲁冠球(右)同*支部书记祝炳善在交谈工作。

一九八四年三月八日,杭州万向节厂(原为萧山万向节厂,以下均称杭州万向节厂)来了两位大洋彼岸的客人。他们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负责人陪同下,专程到这里来订货。这家厂的厂长坦然相告:“我们可是乡镇企业。”

客人中的一位美国钢铁改良和锻造公司总裁奥东尼尔毫不犹豫地接口说:“知道,知道。久闻贵厂办事迅速认真,恪守信誉,所以愿同贵厂交往。”

经过不长时间的会谈,厂长便在我国首次出口的三万套万向节总成合同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鲁冠球。

看准了的事,他勇往直前

鲁冠球这个名字,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一个有胆有识的农民企业家,不搞偷工减料,不兴以次充好。在质量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下,以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在短短的几年里竟使一个社办小厂一跃而为当今国内品种最多、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的万向节专业厂。它的产品博得了全国一千三百多家用户的一致称道,甚至引起了一些国外企业家的注目。鲁冠球的成功,被誉为乡镇工业之光。

然而,你知道他在成功之路上是怎样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吗?

不妨让我们把岁月之针往回倒拨四年。那时候,还是“四人帮”刚刚粉碎的头两年。当时能源紧张,汽车生产缩减,进口停止。与汽车工业的命运联接在一起的万向节厂岂能幸免?一部分用户要求修订合同,减少订货数量。杭州万向节厂的产量、产值在直线下降,处境日趋困难。

上级有关领导不能不对此表示关心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规劝鲁冠球发挥社队企业船小调头快的优势,立即腾出手来,与其它几家社办企业联营转产当时的短线产品自行车,免得城破巢倾,一蹶而不可收拾。

与产量下降成鲜明对比的是,鲁冠球抽烟的数量却在直线上升。他苦思冥索,四出探听,密切注视着国民经济调整的动向。有消息说,国家下一年度的石油产量将不少于上年;还有消息说,我国已与国外一些石油公司签订了协议,对我国南海、南*海四十一万平方公里海域进行了地球物理普查。这种通常在报纸上并不刊登在显著地位的报道,在他看来却是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信息。鲁冠球还发现,国家在安排一九八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的汽车产量是十六万辆,汽车货运指标是五亿四千万吨。这个数字远远比他原来想象的要乐观得多。种种迹象使鲁冠球渐渐意识到:中央提出的这个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带给神州大地的无疑是一派春光。那么,有什么理由一听到调整就兵退三十里?

鲁冠球就是这个脾气:不经过调查研究,心中没有底的事,他决不拿主意;而一旦拿定了主意,他就勇往直前,宁愿死也死在那上面。现在对于万向节他就是如此。

他婉言谢绝了转产自行车的建议,集中一切兵力继续主攻万向节。

搞整顿的事,他卧薪尝胆

然而,鲁冠球对于当时客观现实的复杂性毕竟估计得过于简单,以致当一位“权威人士”悄悄地向他透露汽车配件行业开始执行调整方针时,他几乎震惊得目瞪口呆。因为根据那个方针,杭州万向节厂很有可能被列入淘汰之列!

鲁冠球心急如焚。他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底牌”。当时全国有五十六家万向节厂,若论企业素质,他的厂名列三十位之后;而经过调整,全国只能留下三家万向节厂定点生产。三十与三之间,这是一段多么长的距离!他这个乡村小厂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跻身到前三名里去吗?

真是生死存亡,系于一身。多么沉重的担子!鲁冠球逼上梁山了,他决定背水一战。

鲁冠球经过深思熟虑,派出了三十位同志,天南地北到全国各用户单位去“背”回那些被认为质量不佳的万向节,统统摆在仓库里。然后挂出牌子,召开“废品现场会”,请全厂职工参观评论。

“这些万向节将就用用还可以嘛,鲁师傅把它们当废品了?”人们窃窃私议。

“是的”,鲁冠球说,神态严肃:“不要以为我们是社队企业,能生产出将就用的产品就满足了。我们要有点志气!我宣布:从今天起,一切只能将就用的产品,一律以废品论处。”说完,他叫来了两辆卡车,把所有“展览品”统统拉到废品回收商店。

人们被鲁冠球的动作惊呆了:这三万套万向节,足足值人民币四十三万元哩!他就忍心那么扔了?

其实,鲁冠球何尝敢暴珍天物。他深知,不付出这些代价,怎能使高标准严要求深深印入人心?怎么使企业的素质提高到足以与老大哥厂竞争的地位?

鲁冠球立即发动大家把厂里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搜集起来,分门别类,然后择其要者,各个突破。他咬紧牙关,毅然撤销建造厂房、宿舍、食堂的计划,加速对旧设备折旧,提前回收残值,集中资金更新企业装备。他聘请外单位技师高手来推进全厂技术改造。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水平,他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办起了业余学校。尔后,他抽出得力人员加强质量管理,自己担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并把全面质量管理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一切都规定了质量指标,重奖重罚,毫不含糊。工人们说,质量成了鲁师傅的性命。鲁冠球说,质量是我们企业的灵*!

整整一年,鲁冠球没日没夜地泡在厂里。正当他为提高企业素质卧薪尝胆的时候,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组织的全国同行业检查团来到了萧山。对于这次检查,鲁冠球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毕竟关系太大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甚至是对杭州万向节厂生死存亡的判决。他在镇定中不能不带着几分紧张。尤其是来者都是内行,没有什么可以瞒得过人家的;来者又都是同行,有些人就来自那些同他一样面临“关停并转”局面的厂,能不在这全国生产万向节的唯一社办厂“挑刺”吗?

一天、两天、三天,检查团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足足地查了一个星期,留下了一个大出人们意料的结论:总分九十九点四分!全国同行业的检查中,还未见有这样的高分哩!

这突然来到的喜人信息,使鲁冠球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此刻,他只觉得喉咙里塞着一团火似的东西。检查团同志向他握手致贺的时候,他竟久久说不出话来。

杭州万向节厂终于以崭新的面貌,与青岛和广州的两家国营老大哥厂一起被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列为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厂之一。鲁冠球站住了脚跟,巩固了阵地,他要展翅高飞了。

业务上的事,他机动灵活

杭州万向节厂的两部卡车昼夜兼程,直驰山东胶南县。鲁冠球带着三十多名职工及各种型号的万向节,第一次前往参加全国汽车配件订货会议。

鲁冠球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他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艰难历程。从第一只万向节呱呱坠地到如今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他们总算在夹缝中争得一席之地。这次有五万多人参加的胶南订货会议,对于鲁冠球来说,岂只是做几笔生意,那实在是一次严峻的考试。“钱潮牌”万向节能否冲出浙江,走向全国,跻身于列强之林,将在这次会上见分晓。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鲁冠球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半年前,他与厂*支部书记祝炳善第一次到北京去“灵市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同志告诉他们:国产汽车的万向节目前已供略大于求,而进口汽车的万向节尚无人生产。原因是进口汽车万向节型号多,批量小,工艺复杂,利润不多,人们大都不愿问津。国家每年要花一大笔外汇去进口。倘能填补这个缺门,就为国家立了一大功。鲁冠球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捉住这个突破性的战机,当场表态:“我们来搞。”他伸出拇指和小指:“六个月,给我六个月时间怎么样?”

此刻——半年之后,十六个品种的进口汽车万向节,也是我国首批自己生产的进口汽车万向节,正作为鲁冠球手中的一张王牌,载在风驰电掣般的卡车里。

进口汽车万向节果然一炮打响。在整个订货会议上,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的只此他们一家。鲁冠球独树一帜,博得了用户、领导和同行一片喝彩。这使鲁冠球大为振奋。可是三天之后,笑容在他脸上消失了。国产汽车万向节的销售情况十分不妙。会议一共十一天,三天过去了,展销柜前参观者济济,而订货者却寥寥。他到整个展销会场兜了一圈,发现其它万向节展销单位的情况也如出一辙。他明白了:用户正处在选择过程中,并且期待着情势的变化。他知道,在这种表面平静的背后,正孕育着一场激烈的竞争。他决定先发制人。当晚,他召集在胶南的全体人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根据手里掌握的各家厂的成本和利润情况,决定采用薄利多销的方针,作出了一项大胆的出奇制胜的决策。

第二天一早,会场出现了一张醒目的广告:“杭州万向节厂生产的各类万向节,从现在起按部定价降低百分之二十”。

顿时舆论哗然,沸沸扬扬。

鲁冠球成了大会的新闻人物。在同行间,他是攻击对象;在客户中,他成了追逐目标。杭州万向节厂业务接洽处,立刻出现了销售高潮。客户蜂拥而至,排队签订购货合同。到会议结束时一算帐,订货额达二百十二万元之巨。他这家唯一的社办万向节厂,竟以多样的品种,低廉的价格,可与国营大厂媲美的质量,击败了所有对手而独占鳌头。事隔两年半之后,国家调整机械工业产品的价格时,其中万向节售价正好降到与萧山万向节厂在这次会上的售价一样。而那时,鲁冠球已领着职工把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九点五——当然此是后话了。

鲁冠球的这种以退为进、机动灵活的策略,在尔后的经营中更大起作用。石油部昆山器材供应公司进口汽车的万向节紧缺,远道上门来求援。鲁冠球深知这家用户的底子,一口答应。这笔业务虽然蚀本了七千元,但却在用户那里赢来了信誉。这家单位反过来又订购了十七万元的产品,结果招来了大生意。

信誉上的事,他一丝不苟

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一律都叫“钱潮牌”。这其中有个道理。按鲁冠球的说法是,钱江之潮世界闻名,钱潮牌万向节也应该名闻世界。只有这样,钱财银子才能象钱江大潮一般滚滚而来。因此他在质量上坚持精益求精,他要从国内做起,把牌子打响。

不料,正当鲁冠球接连拿下了六个产品(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呢!)的部和省的优质产品证书之后不久,发生了一件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鲁冠球收到了一封“告状”信。

来信者是安徽芜湖发动机厂。信中告诉鲁冠球,最近发现有极少数的万向节轴套出现裂缝,提请注意。鲁冠球读完这封措辞极为客气的信后勃然变色:出现这种丢人的丑事,怎能令人容忍?

质量管理科的人员奉命昼夜兼程赶到芜湖,去查看这批产品。接着,鲁冠球又派出车辆,立即把好产品送去,将已经发给芜湖厂的一万八千套万向节,不论好坏,全部换回。

由副厂长为首的一个调查组,终于弄清楚问题出在热处理车间。一些工人为了追求产量,擅自在淬火后缩短回火时间,以致影响了一部分产品的质量。据说,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两个月之久。

在处理了一切该处理的善后工作之后,直接责任者、车间主任、质量管理科长、技术科长,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应得的处分。鲁冠球心情沉重:“我,作为一厂之长,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竟然毫无所知,这是个大过失。怎么能光处理别人而单单原谅了自己?来,写上:把鲁冠球上半年的一等奖金,全部降到三等”(当然,支部书记和副厂长也得到了同样的处罚)。

漏洞很快堵塞,产品质量重新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上。工厂信誉日增,喜事也一件件接踵而至:生产著名*河牌八吨大卡车的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决定承认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为信得过产品,并且送来了证书;外商在香港的代理人不远千里来到萧山,慕名前来洽谈生意。“钱潮牌”果然成为第一个打进国际市场的中国万向节。

改革上的事,他不怕风险

杭州万向节厂出了名了,日子好过了,鲁冠球倒反而不断为自己出“难题”。

一九八二年,这个厂的年利润已经完成了一百零三万。公社要求他们在一九八三年将利润提高到一百二十三万,增加百分之十九。这本来已经是一个高指标。鲁冠球深感这两年搞了技术改革之后,厂里潜力还很大,如果能在人事安排、奖金发放以及设备更新方面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权,还可以创造更多财富。

他决定冒一冒风险。他说服了家人,以自己种的价值二万元的龙柏作为抵押,提出以完成比公社要求再加百分之十的指标为条件,由他出面承包,以换取上述这些自主权。公社问他悔不悔。鲁冠球说,军中无戏言。于是双方一起来到县里,在司法部门办理了正式的公证手续。

鲁冠球有了这些自主权,真可谓如鱼得水。他大刀阔斧地把科室管理人员和车间主任一下子缩减了四十四人。在位的,每个人都有职有权,个个都立“责任状”;在工人中间实行全浮动工资,多劳多得;设立合理化建议奖,“奖学金”,以及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从而大大调动了举厂上下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努力,产值增加三百五十万元,利润完成了二百六十四万元,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至此,鲁冠球这个敢于打破旧秩序的弄潮儿,其胆其识,就体现得更加完臻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走新闻路佳作重读丨鲁冠球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