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打开窗口传承基因徐永辉跟踪摄影馆
TUhjnbcbe - 2022/10/21 19:41:00
网络编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00:13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郑梦莹

文学提供想象,绘画着重建构,摄影则以更本色的形式记录着时代。一张照片,既是昨天的新闻,又是今天的历史。为今天而收藏昨天,为明天而收藏今天,则是一座摄影馆的价值。

5月9日,正值浙江日报创刊72周年之际,“徐永辉跟踪摄影馆”在“窗口”APP正式上线。当天中午,上线仪式在浙江日报报史馆举行。被誉为“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的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徐永辉,也成为“窗口·数字摄影馆”中首位入驻的摄影名家。

徐永辉说,他的跟踪摄影就是“用时间揭示常理”,而他的新闻理想是记录“普通人,好起来!”

“咔嚓!”时间倒回至年3月的一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徐永辉拍下嘉兴农民叶根土一家的照片。咔嚓、咔嚓……此后的近70年时间,他反反复复重复这个动作,持续用镜头记录着这一家四代人的生活——由此集结而成《一户人家70年》,这也成了新中国翻身农民家庭史最完整的资料。

除叶根土一家外,他还用跟踪拍摄的报道方式,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了余杭农民汪阿金、龙泉扫盲模范李招娣、兰溪种田女状元胡香等不少家庭的变迁,持续记录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这既是70年连续而完整的家庭档案,更是浙江70年改革发展建设光辉历程的缩影。

在浙江日报报史馆、“徐永辉跟踪摄影馆”上线现场,浙报集团*委书记、社长唐中祥表示,“一代代浙报人始终以‘凝聚向上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刻进人民心坎里。我们的老同事、老前辈徐永辉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唐中祥说,徐永辉用70余载的光影生动地为践行“四力”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是中外新闻摄影界特别是在浙报人中树起的一面光辉旗帜。为了更好地将基因传承下去,建立一个传承集纳的线上平台显得尤为紧迫、重要。

“翻开一张张照片,就是在回顾浙江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个片段,也仿佛是在与这位让人敬佩的老摄影家对话、与时代在对话。”摄影馆上线现场,一位青年记者说。

打开“窗口”APP,看见光影,看见文化,看见历史。去年来,浙报集团旗下上市板块浙数文化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府的号召,提出了基于大数据产业的文化数字化应用创新,并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建设浙江省专属文化产业的云服务平台,打造数字文化终端产品“窗口”APP,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非遗馆”“数字摄影馆”“数字纪念馆”等一系列示范窗口,推进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面向文化领域的一系列云服务产品。

“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徐永辉跟踪摄影馆’在‘窗口’APP上线,既是优质内容和数字平台的一次全新结合,也是对浙报历史传承的一次完美赋能。”唐中祥表示,希望更多*员干部、群众能够从中体会建*百年的伟大征程,感受中华大地翻天覆地的巨变,重温峥嵘岁月、牢记使命担当,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窗口”App已完成一期开发工作,包括文博数字化内容的汇聚、梳理与展陈,现已收集了境内藏品余件、境外藏品余件,产品功能持续迭代更新中。接下来,“窗口”App还将紧抓我省数字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丰富整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内容,构建云端数字文化综合体产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开窗口传承基因徐永辉跟踪摄影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