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连续登上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柯桥这个
TUhjnbcbe - 2021/7/31 23:30: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近日,柯桥区连获《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头版、头条点赞,两大省级媒体分别聚焦报道了我区向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跃升、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省推广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01

浙江制造正加速走向浙江“智造”。其中,作为纺织强区的柯桥历时8年“腾笼换鸟”,一手将家印染企业整合为家,全部安家落户进蓝印小镇;一手利用腾出的土地和厂房等资源,引育“俊鸟”做好补链强链,鼓励纺织印染企业上游向化纤、聚酯、PTA和纺织机械等行业延伸,下游向服装、家纺等领域拓展。柯桥一个产业的升级、“一块布”浴火重生成为浙江制造转型的一个亮点。6月20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头版对此进行了综合报道。年6月20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全文如下:

浙江制造正加速走向浙江“智造”。

曾经矗立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生产企业,华丽转身为数字经济特色小镇;传统印染车间换了新模样,不见染料鲜见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输送管道和自动化设备;无人车间、黑灯工厂方兴未艾,数字化系统正成为新工厂的大脑……数字技术赋能,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数据显示:年浙江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5个集群入选国家工信部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标候选人,居全国第一。浙江民营企业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就在不久前,我省新公布了36个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名单,他们将基于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开展创新运用,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十多年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腾笼换鸟”的思路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天,浙江正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中打造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跃升。一家企业的蝶变变炼“铁”为炼“数”在轧钢车间握了20多年扳手的范永强,如今点点鼠标,一头扎进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海洋中。从杭钢轧钢厂副厂长,到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强的角色转换,正是杭州钢铁集团“腾笼换鸟”新故事的生动注脚。“你现在站的位置,就是我工作了20多年的轧钢厂……”范永强的手指挥动示意,当年那个烟囱林立、机械轰鸣、车水马龙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似乎重现眼前。作为浙江为数不多的钢铁厂,这里也是浙江历届省委、省*府关心的重点。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杭钢调研,勉励企业在新世纪必须非常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于城市转型升级,燃烧了一甲子的杭钢半山基地钢铁生产线,于年底彻底关停万吨产能。“我们怎么办?”忆往昔,范永强双眼微红。可实际上,留给他苦闷的时间并不多。关停的决心有多大,腾换的速度就有多快。“年5月,我们已经开始筹备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范永强介绍,“数字经济是浙江‘一号工程’,加上我们有现成的土地资源、完善的电力设施,杭钢转型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是水到渠成。”去年7月,投资亿元的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建成后,原杭钢轧钢厂区将布局超过3万个机柜、装载约30万台服务器,可满足*府部门和企业的需要,成为目前全国主城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此外,杭钢云计算数据有限公司、浙江省数据安全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也相继成立。从炼铁成钢到炼数成金,半山基地焕发新活力。眼下,科技感十足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楼,正马不停蹄赶工期。“力争今年‘双11’交付使用。”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范永强满怀憧憬。更多的变化还在上演。原薄板厂旧址,而今成了一座数字文创园;原电炉炼钢厂区已变身公园式车检站,提供机动车技术服务;在原高线、电炉区域,还将部署落地一批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应用芯片、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企业,成为集团新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杭钢转型后成立的省环保集团,已经把环保产业做成杭钢的支柱产业,“黑金刚”成了“绿巨人”;作为杭钢子公司,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也打出了“绿色宁钢”的招牌。新动能澎湃,杭钢的经济效益屡创历史新高:年末至年末,净资产从.95亿元增长至.58亿元。百米烟囱轰然倒下,一个余亩的特色小镇“站”了起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将在这块浸透着钢铁意志的土地上繁茂生长。“这里有我们老杭钢人的青春与梦想,我必须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新的成绩。”范永强说。

印染产业集聚的柯桥蓝印时尚小镇。

一个产业的升级“一块布”浴火重生驱车在杭州湾大道一路向北,一辆辆满载白坯布或印染布的车辆,不断穿梭来往,不一会儿,便到了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蓝印时尚小镇。浙江东盛印染有限公司,小镇里的首位“移民”。年,柯桥区提出印染产业集聚发展时,东盛头一个报名、头一个签约、头一个投产。董事长徐卫东告诉记者,“在转型升级上动动脑筋,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企业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一直牢记在心。”彼时,浙江面临一连串的“成长的烦恼”——缺地、缺电、缺水。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粗放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当时浙江迫在眉睫的事。“腾笼换鸟”的理念应运而生。“刚开始听到,并不理解。当印染产业遭遇环保高压和去产能的重重压力,我明白的确该腾出笼子了。所以柯桥区提出印染产业集聚时,我第一个举手赞成。”徐卫东说。徐卫东一边筹建新厂房,一边也在思索腾空的老厂房怎么办。他认为,腾笼不是空笼,关键要给腾出的空笼里装进“俊鸟”。于是,他大胆将老厂房改造提升成花园式园区“东盛慧谷”,引进新材料、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新兴产业。目前,一期已经入驻30多家初创企业,二期今年10月投入使用。东盛自己的纺织印染实验室也放在这里,做印染技术、面料方面的研发。公司还刚花了上千万元引进了一项专利,将石墨烯添加到涤纶丝中,让面料升级为能杀菌杀螨的功能性面料。说起这项新技术,徐卫东眉飞色舞。这些年,他做到了始终在转型升级上动脑筋。这个夏天,东盛印染产销逐步恢复到年的同期水平。徐卫东深深感受到,现在大家拼命比设计、比花型、比服务,竞争十分激烈。但无论如何,走绿色高端的路子不会错。尤其是年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大会在绍兴召开后,传统印染企业创新意识明显强了。事实上,历时8年“腾笼换鸟”,柯桥一手将家印染企业整合为家,全部安家落户进蓝印小镇;一手利用腾出的土地和厂房等资源,引育“俊鸟”做好补链强链,鼓励纺织印染企业上游向化纤、聚酯、PTA和纺织机械等行业延伸,下游向服装、家纺等领域拓展。布有经纬,一块布的进化亦有经纬: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穿梭其中,唧唧复唧唧,柯桥正织就一块块“新布”。一个区域的转型做强新能源产业6月15日,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在长兴正式签约。这个总投资亿元、规划用地1亩的产业园,将引进氢能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研发创新中心。这是长兴探索打造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又一力作。若时光倒退回本世纪初,长兴蓄电池企业年排放的铅污染物多达10余吨。年6月2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位于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畅通有限公司,这是天能集团生产电动自行车的分公司。习近平同志勉励天能集团“腾笼换鸟”,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蓄电池产业,从数量、规模的扩张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当时,铅蓄电池产业是长兴支柱产业之一,砍掉无异于断腕,不砍则将导致环境越来越差。两难之间,长兴选择了长远。”长兴县常务副县长沈洪峰说。于是,从龙头企业到当地*府,达成了高度一致。年和年,长兴刮起两次铅蓄电池专项整治风暴,铅蓄电池企业从家逐步减少到16家,并全部集聚到新能源高新园区。整治提升不但没有削弱电池产业能力,反而培育出以天能、超威为代表的两家千亿级“俊鸟”,带动长兴铅蓄电池生产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有了,产业链基础强了。从自身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出发,近年来,长兴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首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电池为核心,涵盖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装备、储能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新能源产业链。今年6月15日,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能集团的《储能用功率型铅炭电池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个工业强县找到了一条生态和经济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

02

6月20日晚上,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头条播出《省委全会精神解读:全域推进城乡共享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报道,其中柯桥区的缩影——马鞍街道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美丽乡村标杆地的做法得到了充分肯定。报道如下:年6月20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面向美好生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基本单元有哪些特点?又将如何推进建设?来看今天的《省委全会精神解读》专栏。走进长兴县龙山街道齐北社区,居民们正在卫生服务站里进行自助体检。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这里可以为居民提供健身运动、膳食管理等建议。这是未来社区里最新启用的居民健康多跨场景应用。

长兴县龙山街道齐北社区*委书记何娇:“通过完善数字智慧支撑,进一步激活社区活力引擎,使社区的居民,获得更好的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

突出未来感、现代化,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省委全会提出,要全省域推进城镇未来社区建设,深入实施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推进行动,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专家认为,把未来社区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能够为老百姓打造一个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的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场景。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未来社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维尔:“更细化考虑这些场景的一些对群众的需求响应,更细化去考虑如何去进行民生服务去延伸去创造,我觉得未来社区可以成为一个撬动整个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

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要惠及更多城乡居民。在柯桥马鞍街道山外村,惠民综合体刚刚改造完成。这里不仅为居民创造了运动、阅读的公共空间,还提供远程挂号、问诊等医疗服务。作为乡村新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这样的惠民综合体已经在马鞍街道实现村村全覆盖。

绍兴市柯桥区马鞍街道*工委书记祁力峰:“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乡互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省委全会提出,要全域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设城乡一体的乡村新社区。专家表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凸显了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各领域发展。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乡村新社区实际上也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和未来社区建设过程当中向农村的拓展和延伸,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能够为其他省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省委全会明确,要把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转化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功能场景,落实到生产生活基本单元。专家认为,全省域推进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能够更好推动各项资源要素的城乡共享,让共同富裕惠及每一位群众。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浩兴:“社区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最小单元、最基本单元,通过我们社区各个环节的硬件提升,软件改善。可以全面推动我们全省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质量,形成更好的共同富裕这样一个体系。”来源:柯桥发布

来都来了,看看下面有没有你需要的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续登上浙江日报浙江新闻联播柯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