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日报》的“人物”版面上
出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身影
诸暨交警大队的教导员魏肖飞
爱为群众出点子的他被点赞了
▼
“爱琢磨”,这是诸暨市交警大队教导员魏肖飞对自己的评价。智能血样送检箱、共享头盔、移动式隔离护栏……他有不少小发明。除此以外,还把“爱琢磨”的本领用在了工作方式的创新上。
“一切为了百姓,一切为了平安。作为一名交通警察,我要去做更多为老百姓考虑的事情。”谈到“爱琢磨”的初衷,魏肖飞如是说。
共享头盔、移动护栏,滴滴式接处警诸暨交警魏肖飞爱出“金点子”:“怎样对百姓有利,我得好好琢磨”“您好!这里是诸暨交警,为减少您的等待时间,方便警员快速处警,请您点击定位请求……”事故报警人按照语音提示,点一点短信链接,一张动态即视图显示出双方所处位置及出警人员到达现场的准确时间,大大缓解了报警人的焦虑情绪。
年,魏肖飞借鉴滴滴打车系统,在城区铁骑中队试行了“滴滴式接处警”警务模式。与滴滴打车系统类似,这是一条通过当事人“点单”,系统“定单”“派单”,后台“跟单”和当事人“评单”的服务链,一键解决了交通高峰时段接处警慢和由此造成的重复报警、浪费警力资源的问题。
“这种动态即视型出警模式还有一个最大优点,报警人不需要在手机上安装APP,只需要点击短信定位链接即可,十分方便。”魏肖飞告诉记者。
紧跟时代潮流的魏肖飞,还琢磨出了“共享头盔”。检查电瓶车骑行者是否佩戴头盔是交管的重点工作,但存在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接受交警的处罚后,没戴头盔的骑行者该怎么办?“如果让他继续骑行显然不安全,如果不让他继续骑行,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不便。”魏肖飞说。
于是,“共享头盔”应运而生。百姓只要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