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海岛新,岛城人民的生活,正过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嵊泗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工作要求部署,以“创新和精准”为引领,坚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补齐短板”的工作方针,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海岛特色、嵊泗特点的“7+N”帮扶*策体系(“7”即一户一策、兜底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养老帮扶七大主要*策完善;“N”即制定、完善其他相关机制及*策,包括申报机制、认定机制、豁免机制、退出机制等),全力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从年全面推进工作以来,全县建档立卡帮扶对象户人,到年12月底,帮扶成功率%。
一户一档动态管理 解决好“扶持谁”精准帮扶必先精准识别。
如何审定哪些群众为帮扶对象,嵊泗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嵊泗这片蓝色海岛上,因病、因残等各种因素导致生活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年初,嵊泗县出台了意见,提出全新“扶贫”概念:凡嵊泗县户籍的城乡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刚性支出相抵,收入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80%且家庭财产情况符合要求的,除特别规定外,均列入精准帮扶对象。
“每户帮扶对象家庭的情况时刻在变,每年每户最起码要上门5、6次。”嵊泗县菜园镇青沙村民*工作人员张明祥介绍,精准识别工作的背后,是行万里路、进万户家。从困难家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到再走访、再确认……张明祥走遍了青沙村的各个角落。前段时间,家住青沙村里岙弄的一户低保家庭向嵊泗县精准扶贫办申请特困供养家庭,张明祥与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走村入户,进行核实。他坦言:“面对帮扶对象,我们必须要上门,而且要多次上门,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宣传告知扶持*策。”
“一户一档”,逐户分析困难原因,嵊泗在“扶持谁”的工作上有条不紊。“在初始阶段,我们对户帮扶对象建立了管理档案。”嵊泗县精准扶贫办综合室主任、县民*局副局长陈海明介绍,将包含残、病、灾、学、失业、年老劳动能力弱等因素转化成量化指标,为“量身定做”帮扶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季一走访,变化必走访,动态管理让帮扶对象“进退有序”。在精准施策阶段,嵊泗持续推进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在决胜收官阶段,嵊泗组织验收工作组,逐村逐户走访验收,做到真施策、真帮扶,同时按要求将帮扶对象系统划分类别,分别施策。*府兜底社会协力 解决好“谁来扶”“好在*府帮了我们一把。”今年47岁的毕菊芬,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年11月,丈夫被检查出癌症,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就倒下了,不仅断了收入,高昂的医药费更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嵊泗县绿华村村民委员会为毕菊芬一家申请了元临时性困难救助。在县民*局核实其丈夫病情与家庭经济情况后,很快,第一笔临时性救助金打入了毕菊芬的账户。不久,绿华村和菜园镇*府、县民*局又陆续送来元慈善救助款,社会各界也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让这个陷入窘境的家,透进了希望的光。这笔“雪中送炭”临时性救助金,是嵊泗精准实施兜底帮扶工程的真实体现。嵊泗还完善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凡帮扶范围内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单独兜底;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城乡住房救助和水、电、有线电视优惠减免等*策。此外,嵊泗还于年1月推出普惠性社会帮扶*策,为困难群众增收节支、保障基本、提升质量。三年来,嵊泗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万元;临时困难救助金.1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63万元;发放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29万元;发放住房困难补贴万元;发放孤困儿童救助金.88万元,为困难家庭牢牢“兜住底”。在嵊泗,目前各乡镇(村)共有位领导干部参与了联系困难户的工作,乡镇(村)领导干部参与困难户联系率%。*府兜底、干群同心的同时,社会各界也协力支持,全县帮扶工作一盘棋。嵊泗县龙岛市*服务有限公司的经理傅小军就是这帮扶路上涌现的一名先进。他自年退伍回到嵊泗县*龙乡,后又调入*龙乡的市*服务有限公司。这期间,他一直把乡里帮扶工作放在心上,经常去便民服务中心了解情况,走街串户帮扶群众。这些年,他致力于帮扶工作,为困难户家庭解决工作问题。他所在的市*公司已吸纳帮扶对象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20名。据统计,截至目前,各乡镇企业、经商户吸纳就业人员31人,结对帮扶困难户10人,金额10.68万元;捐助乡镇帮扶基金83万元。同乡名人参与帮扶结对3人,金额1.4万元,捐助乡镇帮扶基金30万元。此外,各乡镇还于年7月建立专项基金,专项基金总额万元。截至年12月底,专项基金使用.26万元,基金使用额度占总基金比例的66.4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好“怎么扶”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在一户一档的基础上,嵊泗推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帮扶扶到了根上、扶到了点上。精准“造血”扶就业。自从丈夫中风瘫痪后,*龙乡的*水芳依靠*府的就业扶持*策,自己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知道我家的情况后,村委会副主任来家里,告诉我村里食堂需要一位烧饭阿姨。”*水芳说,年5月,她在南港村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上岗,“既可以赚点生活费,还能在家里照顾生病的老公,我们能维持现在的生活全靠这份工作。”*水芳的经历只是嵊泗千百个受益于精准就业帮扶的例子之一。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定向招录、创业扶持……面对有就业能力及愿望的精准帮扶对象,嵊泗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其中,年,嵊泗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公益性岗位,专门面向低保户等,并每年挖掘一批公益岗位,以“登记一个解决一个”的原则就近安置帮扶对象,让不少困难群众有了指望。此外,嵊泗还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针对困难家庭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整合人力社保、教育、农林水利、海洋与渔业、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培训资源,通过技术培训和定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困难家庭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度。年至年期间,全县帮扶对象就业总人数人,人均月收入2.4元。三重保障扶健康。在嵊泗,如果被列入精准帮扶对象,群众大病支出在医疗救助方面合规的大病费用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可减免60%住院医疗费用和元/年门诊医疗费用,剩余自费部分再享受由*府为精准帮扶对象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50%的医疗救助,最终困难群众自费医疗费用约为10%左右,切实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如家庭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还可以向民*部门申请临时救助、兜底救助或向乡镇申请专项帮扶基金救助。这个“*府+保险”的模式从年7月开始实施,目前参保总人数人,总保费46万元,为全县精准帮扶对象加上了一道有效的救助“保险”。因地制宜扶产业。近年来,嵊山镇巧借箱子岙村临港优势,推进离岛物流运输行业发展,让“百年渔场”的新鲜渔货当天便能送达至上海、杭州等地,响应减船转产号召的上岸渔民也转身当起了“海味搬运工”“带货达人”。同时,为提高村级输血造血功能,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平台,积极牵线搭桥,推动舟山市明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金仕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与箱子岙村开展*建结对,并达成每年20万元结对帮扶协议,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壮大渔农村集体经济添砖加瓦。花鸟乡、五龙乡科学引导帮扶对象利用房产资源参与民宿业房产出租,增加稳定收入;枸杞乡鼓励支持帮扶对象参与贻贝养殖产业链就业……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帮扶对象实际需求,嵊泗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帮扶工作,进一步带动帮扶对象增收。同时,嵊泗还将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向产业帮扶倾斜,积极引导各乡镇、村依托资源禀赋,壮大乡村经济并不断反哺帮扶工程。此外,嵊泗还精准实施教育帮扶工程,全面完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生的救助机制;精准实施养老帮扶工程,大力开展老年人送餐服务,对子女赡养能力低于兜底标准的困难老年人给予兜底救助,对因自负医疗支出较大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病残老年群体给予医疗救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各种问题。
“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一人!”秉持初心,嵊泗广大干部群众在全面高质量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奋行,书写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彩答卷。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