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温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
取得了诸多成就
9月29日
《浙江日报》六、七通版分五个篇章
对此进行了报道
《浙江日报》年9月29日六、七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今天
阿狮就带大家去看看第三篇章
▼
发展巨变之文化篇浪漫之城奏响时代乐章千年曙光碑下,
中国渔村第一舞大奏鼓奏响幸福的时代乐章。
多年前,
石塘人自闽南迁徙而来,
与多种文化交融渗透,
由此形成了渔村独特的乡土文化。
大奏鼓表演热烈奔放,
动作粗犷而诙谐,边奏边舞,
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为女性,
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
《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称
大奏鼓是中国渔村第一舞,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东瓯古国走来,
饱蘸了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
和石文化的厚重坚毅,
温岭落笔新时代绘就文化美城。
书香满城浸润生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
拼搏奋进的温岭人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
民富了,
却一度书香不“香”了。
一座城市,经济为骨,文化作*。近年来,尤其是台州提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温岭全面对标找差距,补齐文化基础设施短板,挖掘文化品牌特色潜力,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不断扩大创建成效,打造惠民文化品牌。
年,
温岭创新阅读服务体系,
创建家庭图书分馆,
这在我省尚属首次。
真正家门口的图书馆,太方便了。
松门镇淋头村的村民李浩嵘
自愿申请,没有命令,没有补贴,
这样的家庭图书分馆在温岭已建了多家,
其中农村占了七成。
据悉,
温岭市建成的家庭图书分馆
向市总馆借书13.8万次,
服务读者近60万人次。
如果说,
家庭图书分馆的建立打通了
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那么,全民阅读分级体系的构建,
则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精神食粮”。
年,
温岭市面向全市6岁以下低龄幼儿家庭
推行“童阅计划”分级阅读体系,
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的书目。
自启动以来,
已有份“童阅包”作为节日礼物
发放到全市儿童手中。
由此爱上阅读的家庭,
更是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
从线上走到了线下,
组建起“太平喜悦吧”“城东同阅会”等阅读“驿站”,
至今已开展多期的亲子阅读推广活动。
如今的温岭,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城。
文明新风劲吹乡野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前些年,
温岭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之风愈演愈烈,
“人情消费”持续攀升。
年,
温岭全面开展婚丧礼俗规范整治工作,
推动移风易俗,
减轻群众负担。
如今,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婚丧的观念
已被越来越多的温岭市民所接受。
成效
?平均每户减轻经济负担2万~5万元,一年节约3亿元以上;
?温岭海葬数量达例,走在全省前列;
?不久前,坞根镇红山村出现了温岭首例丧事不办酒席的新现象。
近年来,
温岭立足本地实际,
创新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
破除陈规陋习,从城市到乡村,
文明新风拂面来。
走在市区,
车辆礼让斑马线,让出最美风景线;
随地吐痰、乱扔烟蒂越来越少,
城市颜值更高了……
温岭每月开展
“向陋习宣战,与文明同行”集中志愿日行动,
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们
在公园、在广场、在菜市场、
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
同时全媒体直播全程直击,
让这股“文明”清风远飘扬、沁人心。
一月一主题,月月有创新,
截至目前,
总计开展志愿活动14次,
参与者达20万余人,
群众对城市文明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徜徉乡野,白墙红瓦,绿植环绕,
映入眼帘的处处皆画。
温岭创新推出乡风文明积分制,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虚功做实,制定标准,将乡风文明量化为具体言行并评分,让村民有规可依;让积分和村集体分红评优等挂钩,让村民有福可享;明确村干部、*员等在积分管理中的职责,让其有事可做,从而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推动村民的习惯大变革。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
今年6月份,
这项制度已在全市全面推开。
村容更美了,乡风更淳了,村民更和谐了,
这样的变化,
发生在温岭的大街小巷。
“文”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与人结合,成“锦绣人文”,书香氤氲大街小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凝聚起尚善向上正能量,也涌现出无数仁心善举。
练就一身本领只为多挽救一条命的
“平安水*”郭文标、
心系“三农”扎根田间30余年的
“西瓜皇后”林燚、
不忘初心退而不休的
少先队“终身辅导员”俞明德、
永远把群众的事摆在心头上的
“浙江好人”曾小勇、
病魔缠身仍坚持5年结对资助8名贫困大学生的
“爱心水手”龚桂方……
他们,都是温岭的脊梁。
温岭发布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wl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