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浙江日报专版报道发展巨变之社会篇
TUhjnbcbe - 2021/6/16 23:30:00

近年来

温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

取得了诸多成就

9月29日

《浙江日报》六、七通版分五个篇章

对此进行了报道

《浙江日报》年9月29日六、七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今天

阿狮就带大家去看看第四篇章

魅力之城幸福就在身边

温岭的魅力,在于它的温情与惬意,

也在于它的活力与希望。

生活在这座海滨小城,

幸福的感觉不再遥远,

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都能够在不经意之间领略到。

这是一座

充满温情的城市

7月6日,温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

迎来了第十六轮工资(工价)集体协商。

60多名职工代表经过多轮协商,

最终确定七大工种、39道工序的工价。

年,温岭从羊毛衫行业开始,在全国首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并逐步形成“企业谈增幅,行业谈标准,区域谈底线”的多层次、相衔接、立体式的集体协商体系。目前,已覆盖家企业,惠及近50万名职工。

如今,职工诉求更加多元化,温岭总工会又创造性地提出“1+X”协商模式,以薪酬制度为基础,增加高温补贴、员工培训等。

类似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设计,在温岭不胜枚举,充分彰显了它的温度。

这是一座

充满惬意的城市

走进温岭城市新区,可以发现这个成立不到7年的新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丽的九龙湖。

辽阔壮美的九龙湖是新区“绿肺”,以它为中心,向两边延伸——

西侧

拥有高人气的银泰购物中心,高米的地标性建筑喜来登酒店正在如火如荼建设,高品质住宅楼鳞次栉比,博物馆、医疗中心、行*服务中心、会展中心和文体中心作为配套,极大完善城市功能。

再向西,建设中的汽车城拉宽了城市框架。

东侧

9幢总部经济高楼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成为温岭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再向东,依托山水湖田,正在重点打造的医养健康小镇,将成为环境静谧、生态优美的温岭后花园。

九龙湖畔,可以远眺总部经济高楼。

城市新区是温岭宜业宜居宜游的典型写照。可靠放心的全省食品安全市,富有成效的物业革命、公厕革命、垃圾革命……安居乐业,对温岭市民来说,就是真真实实的生活。

这是一座

充满活力的城市

清晨时分,地处铁路新区的温岭火车站人声鼎沸,乘客络绎不绝地通过安检。自年甬台温铁路开通以来,73趟列车班次,日最高峰进出站客流量达4万多人次。

俯瞰温岭火车站。

“十三五”期间,铁路新区将投资建设13亿元以上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连接在建的杭绍台高铁、台州市域铁路S1号线,规划中的沿海高铁、温台连接线,以及运行中的甬台温铁路等五条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交通之间零距离立体换乘系统,将这里打造成温岭最大最美的入城口。温岭站未来年客流量将达万人次以上。

温岭

铁路新区负责人

快捷的交通网正在铺就,时空距离越来越短。公路、铁路、航空、海运构建的温岭立体化综合交通网日臻完善,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台州同城化、1小时到杭州的目标,指日可待。

这是一座

充满希望的城市

日前,受台风“山竹”影响,暴雨侵袭,全国一些地区“城市看海”又再现。但在温岭东部新区,20条“海绵”道路两边设置了侧石开口,雨水直接流进下沉式绿地,瞬间被土壤吸收。

东部新区生态蓝图。

辽阔的湖面上,黑脸琵鹭、鸬鹚悠闲地扑腾。作为拥有六大湖泊的滩涂围垦区,东部新区建立完善河湖湿地保护体系,利用贯穿全域的26条河道,对雨水以“吸”代“排”,丰富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东部新区企业的“雨水花园”。

把视野拉进院墙内,40家企业已建成“雨水花园”生态化排水系统,建造的“雨水花园”兼具景观和生态作用。

屋顶雨水进入蓄水池,

路面雨水经过绿化带渗透、过滤后,

汇集到雨水塘。

收集的雨水不仅可以循环利用,

高温天气时还可以进行屋顶降温。

每家企业都必须建造雨水花园,既享受海绵城市设计资金每亩元的奖励,还可以节省用水成本。

东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林剑

林剑算了笔账,首家建造的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建造“雨水花园”系统额外耗资30多万元,年可利用雨水近1万吨约合6万元,5年左右可以实现成本回收。

东部新区从年开始探索推行全域化“海绵城市”建设,寻求返璞归真的生活本质,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省“海绵城市”试点单位,东部新区是温岭探索新型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未来温岭的美丽雏形。

温岭发布期待您的投稿

邮箱:wlfb

.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日报专版报道发展巨变之社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