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浙江日报整版报道在湘湖middo
TUhjnbcbe - 2021/6/13 2:47:00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1/hongguanjingji_0209/66825.html

未来社区、未来工厂、未来乡村……近年来,浙江各地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探索。近日,杭州召开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建设动员大会,杭州市三江汇未来城市建设管委会正式授牌。

本文原文转载自4月6日《浙江日报》第6版,内容有部分删减,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全文。

记者陈佳莹唐骏垚通讯员徐悦

湘湖及三江汇流区块位于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交汇之处,是杭州唱响“西湘记”的重要篇章,也是千古名画《富春山居图》的开卷之地。根据时间表,未来城市将于年初具雏形、年初步建成,年未来理想城市将全面建成。

从零星的未来畅想,到一座未来城市的发展构想。在这片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杭州正以“不一样的发展定位、不一样的开发理念、不一样的城市形态、不一样的产业业态、不一样的治理模式”,以敬畏自然、回归本源的新型城市发展范式,为探索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提供实践素材。

当富春山居的古典画卷遇上叩问未来的城市蓝图,古今碰撞之下,重塑、变革正在这里发生……

城市发展向何处去

因势谋划“西湘记”,为未来集聚新动能

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态势,支撑杭州未来发展的动能在哪里?三江汇成了书写答卷之地。

这里是高密度都市化地区向广大乡村田园地区转换的交接地带,处于杭州承东启西、城乡融合的重要枢纽位置。“放在整个杭州的版图来看,这个地区是杭州市域发展、拥江发展、‘南启’发展的一个关键战略支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深度参与了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的战略与行动规划编制。

徐悦摄

在张京祥看来,湘湖及三江汇流区块在自然风貌、文化底蕴、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里三江汇流、群山环绕,襟江带湖的自然风貌和格局不可多得;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拥有跨湖桥文化,还是《富春山居图》的开卷之地;拥有高新区(滨江)、云栖小镇等创新载体,是杭州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处滨江、西湖、萧山和富阳四区边界,这里历来鲜少开发,有比较充裕的建设空间,留下了高手笔、高起点绘制的余地。

杭州在湘湖及三江汇流区块启动建设的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既是回答“未来的城市向何处去”这一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时代之问的探索,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提供实践素材;也是构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举足轻重的关键节点,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高端资源要素,为城市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

周勇摄

未来城市什么模样

回归人本逻辑,让“人”成为最重要的尺度

未来城市是什么模样?几个世纪以来,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光辉城市、仿生城市等城市发展理论次第登场,而在各种有关未来城市的概念与探索中,总会出现“高技术指向”的身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地方一度陷入未来城市的建设误区,把手段、动力当成了方向与目的。”杭州城市设计中心主任*文柳说。

徐悦摄

“科技发展瞬息万变,如果以阶段性的科技成果来规划一座城市,很容易被历史所淘汰。”三江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在规划起草者眼中,回归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自然、文化与科技的和谐交融,才应该是贯穿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的真理,才应当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内涵并以此引领正确的探索实践方向。

“什么是永续魅力?我们认为是能满足人的本真追求、聚焦文化、聚焦生态的城市。”张京祥说。《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战略与行动规划》中将总体愿景定位为“魅力未来,无限江南”,计划到年全面建成未来理想城市。

人,是这份规划的核心。

姜黎委摄

理想如何走向现实

细处着墨统筹规划,每一处都是点睛之笔

随着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三江汇的面貌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理想走向现实,这一步,如何跨越?

翻开行动规划,除了对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的整体展望,其中还有许多新提法、新概念。它们,或将成为杭州未来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笔”。

周勇摄

“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现代里坊’的设想。”*文柳告诉记者,兼具江南韵味、市井烟火的宋坊空间结构是杭州历史上的经典人居模式,《富春山居图》所展现的生活场景就是这一模式的真实写照。

她介绍,借鉴杭派宋坊元素,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内将塑造以“现代里坊”为细胞单元的宜居宜业新社区模式,以“新产业、新办公、新商业、新文化”等构建多元生活、工作复合场景,并由此演绎出居住功能导向的“弄坊”、滨水而建的“河坊”、研学创新的“学坊”、游憩休闲的“囿坊”等多种社区空间单元。

陈跃书摄

“空间留白”也成为了三江汇未来建设中的亮点所在。湘湖及三江汇流区块建设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在功能布局上要适应未来创新发展的诉求,但未来功能难以定位具体门类,因此要为新模式的出现充分留白,保留试错调整的时空条件。

张京祥介绍,在这里60%的空间是不去开发的蓝绿空间,包括生态绿地、农林地、山体、水域等;在40%的用于开发建设空间中,要预留4%的战略留白空间。同时,杭州确定了建设与治理的准则,建立“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审慎清单”体系,明确参与未来城市建设的各级*府、市场和社会主体的行为边界。

姜黎委摄

对于这样的未来城市,很多人都无限向往。但这里地处四区边界,区域协同管理能力薄弱,如何推动规划从纸面变成现实?

杭州构建了“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体制,对市三江汇管委会充分授权,统筹区域内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招商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管理,承担重点区域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

周勇摄

蓝图已经绘就,但仍有不少具体难题需要各级*府去创新、去破解:如何探索新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如何优化拆迁安置和10%留用地*策,增强对关键产业、核心功能的土地供给能力?如何创新审批服务制度,实行“审批不出先行区”?

一边遇难题,一边破难题。杭州市三江汇未来城市建设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全面启动建设绿心公园、防洪堤提升改造、滨江区沿江区域提升改造、闻堰老街提升及文化保护展示、杭州未来文化中心、西湖之江未来社区、双浦镇全域土地整治等重大项目。尤其是规划面积达32.4平方公里的绿心公园,更将从当前农田农居、工业企业、商业居住等业态混杂分布的面貌,变为承担“都市绿肺”重要作用的“生态心”,和统筹两岸资源禀赋、文化脉络、业态联系的“活力心”。

徐国庆摄

—END—

编辑:王佳彬

审核:徐悦

好文!别忘点“在看”和“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日报整版报道在湘湖mid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