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朱先贵母亲
TUhjnbcbe - 2021/6/7 18:28:00
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
主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年第期总第期

妹妹从江苏昆山打来了电话,问我:“这几天,我打妈妈的电话总是无人接听,大哥,妈妈现在在家身体咋样?”她为母亲担心,有些着急。

“妈妈身体好得很,你不用担心。前段时间妈妈身体有些不适,挂了几瓶吊水现在已经康复了,今天上午她老人家还去山上还弄回了两捆柴禾(枯树枝)呢。”母亲有我在家照管着,妹妹自然也就放心了。

耄耋之年的母亲虽耳聪目明,但岁月沧桑早已磨损了她的容颜,无尽的辛苦染就出满头的白发,一副瘦弱的身材再也承担不起生活赋予的太多压力,身体逐渐走形弯曲,背弓着,精神仍旧矍铄着,这无疑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强大精神和坚强毅力所支撑着。八十六岁的人了,仍旧执着于劳作,勤劳融入了她生命的血液。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母亲总是不停地忙活着,人前背后,从不叫苦叫累。老人家“惜土如金”,舍不得闲置搁荒一寸土地,每年种植的油菜就有两亩多地,收获菜籽五百多斤,籽送油坊兑换成香油,然后母亲就从中拿出一部分菜油送给我和二弟两家。为了让重孙们尝个新鲜,她在山地里特地种上山芋,在收获的第一时间里将山芋为孩子们摆上餐桌。秋季收获的花生她自个儿舍不得吃,晒干后全部装进了袋子,等着在外务工经商的儿孙们返乡时品尝。母亲习惯于传统农业,用农家肥种植的庄稼就是不一样,西瓜结得是瓜大滚儿圆,西红柿、豆角,还有那一畦畦整齐碧绿的蔬菜嫩生生的,人见人喜,人见人爱。母亲的勤劳收获的不仅仅是劳动成果,也是为自己生活带来了自我满足与欣慰。

母亲衣着简单,生活极为节俭,始终保持着社会底层人艰苦奋斗的本色。衣服破了她就补,补好了再穿。妹妹为母亲买来了新衣服,她一件一件折叠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衣柜里,就是舍不得穿。妹妹生气地说:这衣服买来就是穿的,你不穿留着这衣服干什么?冲着妹妹母亲笑着说:看,我这身身衣服不是挺好的嘛,能穿的衣服扔掉既不是可惜了!以后你们就不要给我买衣服了,衣服多也穿不了啦,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你们的孩子都大了,一个个在等着钱用呢。妹妹将新衣服拿出来非得让母亲再穿上,妹妹一走她立马又将衣服脱下来收藏好。妹妹真是拿她没办法,只好随着妈妈的心愿了。

母亲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也喜欢喝点儿酒,她说:酒是舒经活血的,老年人少喝点,有益于身体健康。母亲喝酒从不讲究,一杯低价的白酒,几碟少有荤素菜搭配的素菜,简陋的生活方式并未削弱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逢年过节乃至平时,我也买一些酒肉之类的食品,想为母亲改善一下生活,抡去的物品很快就被母亲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经过一番生拉硬拽的折腾后,母亲才肯收下几瓶白酒,其他的物品悉数退还。给她送东西,母亲可不领情,老人家责怪我不该乱花钱。她说,你们家家都有很多的事要做,钱来之不易,你们要要节约哟,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

母亲就是这样过着简朴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她为了儿女未来的生活,日复一日地付出,一文一文钱地攒积,从牙缝中抠下来的“碎银子”用于家庭盖房,用于子女上学读书,用于儿女们成家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下一代;而她自己却一天天地变老,付出的艰辛与她所得到的回报永远不能成正比。

长大了,抑或是因为梦想、抑或是因为生计,我们把这一切打包装入人生的行囊,义无反顾远离家乡。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亲近,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为了分离,分离是为了让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母亲很早就和我们分家过起独立的生活,父亲去世二十多年了,她依然一个人独立自理地生活着。为了便于照顾她老人家,我多次要求母亲搬到我家来住,她就是不愿意。她说,自己现在还能自理,行动方便能行;年纪大了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就是孙子们不嫌弃我我还嫌自己呢。显然,母亲这是有意在回避我们,不想让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生怕拖累了儿女,她只想让儿女们腾出手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忙于自己的事业。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她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考虑过。

一直经商在江苏的妹妹,为了方便与母亲交流,去年正月临动身出门时为母亲配置了一个使用简便的老款式手机,母亲不太会用,手机几乎处于闲置状态。有时,母亲来我家像是有事但又像若无其事的样子。我知道母亲肯定是在想她的闺女珍子了,于是我就拨通了妹妹的通话视频,母亲欣喜的眼光中立即释放出一道光芒来。

在母亲眼里,儿女始终是个孩子。娘亲的世界里也许只有儿女,不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这个世界上你永远亏欠的人——那就是母亲,母亲的世界太小,只装满了儿女。而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常忽略了娘亲。无论我们走多远,就是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天地有多大,母亲的心怀就有多大。儿女在哪里,母亲的心就在哪里。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家老四这两年生意日渐萧条,去年竟亏了大本,家庭经济状况逆转而下,都是腊月二十八了,老四全家人还是留在浙江金华没有返乡。电话里,老四告诉我年底有些事情急需处理可能不回来了。母亲不知,她只能从我们口中得到些一知半解的消息,年终她日夜思念着儿子,但又苦苦不见儿子返乡的消息。她想问其究竟,又生怕我说起她老人家叨叨絮絮来,想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知道老四家今年生意不好,她在万分焦虑中躲过众人独自流起了眼泪。

腊月二十九,母亲早上起来得特别早,她这天没有乘坐我的电动三轮车,独自一个人绕过我们的视线,慢慢地朝着老四家的方向——离我家七八华里外的小镇街道上一步一步地走去......

作者简介朱先贵,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无为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诗刊》、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商报》、德国《欧华导报》《诗潮》《散文选刊》《散文诗》《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安徽日报》《中国散文家》《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内外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多万字。有作品先后在中国小说学会获当代小说奖,在清华大学出版社诗歌散文征集中获最佳优秀奖,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纪念抗日战争83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在中国诗歌学会和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主题征文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与《散文选刊》等文学团体和文学期刊中多次获奖。

本期责编:*建明

配图:网络编审:*建明

投稿邮箱:bdr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朱先贵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