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刘乐平王世琪沈吟夏丹万笑影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义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过去这一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义乌出口仍然突破亿元大关,义新欧中欧班列发送集装箱增长90%。
作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代表坚信:“市场只有想方设法做到让贸易更自由、更便利,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6日上午,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林毅代表在发言中历数义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作出的努力:打造“Chinagoods”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布局建设海外仓、探索在数字综保区内建设新型进口市场……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深化‘数字+自贸’改革,打造数字化自由贸易枢纽,为包括‘一带一路’区域在内的全球中小微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林毅代表说。
去年,浙江自贸区扩区至义乌,这为义乌打造数字化自由贸易枢纽提供了新机遇。新设立的金义片区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是其重要内容。
林毅代表说,浙江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下也将进入更高质量建设阶段,义乌有条件、也有信心走在前列。
这番话的底气来自这些数字:义乌关联着万家中小微企业、全球50多万外商和上百万华人华侨。
步入“自贸区时代”,义乌的市场优势怎么保持?市场活力如何进一步激发?林毅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中小微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还面临外商因疫情来华难、物流稳定难、交易信任难等问题。
去年以来的种种实践,让林毅代表心里有了底:破解这些难题,还是要靠义乌自身深化“数字+自贸”改革,不断完善数字贸易系统,创新数字贸易规则。
眼下,义乌正着力升级“Chinagoods”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持续构建遍及全球的海外仓体系,深化数字贸易方式改革,争取国家把金融*策等赋能义乌平台。
“义乌获批了自贸区,除了大胆试,还需要国家部委继续大力支持,打造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数字化自由贸易枢纽。”
林毅代表建议,支持义乌探索数字贸易监管方式改革,支持赋予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免税品经营资质。“通过义乌这个平台赋能‘一带一路’乃至全球中小微企业,让贸易更便利。”林毅代表说。
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委员:推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
*府工作报告提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正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义所在。
全国*协委员、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对此颇有感触,他说:“企业是我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主体和载体,必须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
王坚委员介绍,近年来,为推动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海外仓培育工作,并把海外仓打造成为聚焦“一带一路”、实现贸易联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外贸基础设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省公共海外仓建设更是如火如荼。截至目前,我省32个省级公共海外仓分布美、德、英、日等20个国家,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服务多家浙江企业,已基本覆盖重点目标市场及全球贸易枢纽地区。
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物流、人流、商流受阻,公共海外仓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疫情后期,国际物流成本飞涨、运输时间延长等问题涌现,以公共海外仓为代表的国际营销网络,有力保障了浙江外贸的逆势回升。”王坚委员介绍,从短期来看,公共海外仓能够帮助外贸企业保障境外分销渠道、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从中期来看,通过鼓励外贸企业小单试水发货备货,利用好公共海外仓“身居本土”的市场敏锐度,在市场回暖的第一时间抢占先机;从长期来看,利用海外仓前端优势,外贸企业可通过“本土化”品牌塑造、渠道建设、产品开发、市场响应,实现外贸企业营销模式的迭代升级。
*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提前布局,无疑又让浙江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海外仓为我省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找到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夯实了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王坚委员说。
服务企业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不是一蹴而就,要久久为功。*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王坚委员也开始了新思考:“以海外仓为发力点,我们还能做更大的文章,比如探索培育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多模式联动、全球仓位信息订仓服务联网的公共海外仓3.0版。”
据了解,下一步为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我省将加大公共海外仓支持力度,尤其是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布局密度和“一带一路”、RCEP等市场的覆盖面,打造海外仓全球仓位信息和订仓服务联网平台。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名企业家,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毓强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