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转发浙江日报说说心里话栏目
TUhjnbcbe - 2021/5/7 2:32:00
治疗皮肤科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最近,金华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村委会主任戴加根作出了一个令不少村民意外的决定:放弃在邻乡做了17年的木材加工生意,回村开办一家民宿。沙畈,位于武义、遂昌、婺城三县(区)交界处的深山中,距金华市区60多公里,是婺城最偏远的山区乡镇。而银坑村,从沙畈乡*府出发,还有1个小时左右车程。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银坑村运筹、指挥了3年的浙西南游击战争,在浙江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秋时节,记者在经过一条曲折的盘山公路后,来到银坑村。村道两旁的桂花尽情绽放、四处飘香,放眼望去,只见村庄坐落在盆地之中,满目苍翠、溪流潺潺,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卷呈现在眼前。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对于村庄的发展,村*支部书记陈凯良侃侃而谈。他说,过去,村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对山讲话听得见,相逢见面走一天。”后来,在各级*委、*府的关心下,当地上世纪80年代建起了通村公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路的通车,山里的农产品销路打开了、来料加工引进来了、经济作物种植也有了起色……红土地上迸发出新的活力。特别是近些年,银坑村沐浴着*的好*策,相继完成了文化礼堂建设、村庄整治、路灯亮化、进村道路拓宽等工程,村庄更美丽了,村民的笑容也更灿烂了。让陈凯良感到高兴的是,去年12月,在当地*委、*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下,村里建起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室、银坑村革命纪念亭、粟裕将军铜像广场。很快,修葺一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这个有多户村民的小村庄也迎来了民宿发展的好时机,今年以来就有8家民宿开门营业。激动之余,陈凯良还给记者唱起了村歌《红色家园》,“先驱的事迹铭记在心,子子孙孙代代流传,银坑儿女不管走向何方,红色家园永不相忘……”歌声中,激荡着满满自信。拓展阅读弘扬长征精神 勇立时代潮头红色火种,在山村永存寻访红军挺进师奋战3年的金华婺城区银坑村从金华婺城区一路向西南,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同行的当地人提醒,现在车轮下的银坑公路,就是当年在粟裕将军亲自关心下,修建起来的通村公路。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和*委刘英的带领下,曾经在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扎根3年,留下一段传奇。在这里,挺进师汇合闽浙边革命力量,先后开辟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在这里,挺进师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让浙江的革命烈火越燃越旺;在这里,挺进师从战略上策应了*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保存和培养了一批坚强的军*干部,为中国革命在南方建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满怀崇敬,来到银坑村,追寻当年红军挺进师的红色足迹。深山里军民鱼水情深进入银坑村,正是金秋时节,满山金桂散发出馥郁的香气。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年2月,中央决定以先遣队先头部队和江西怀玉山被敌兵包围后突围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委,挺进浙江,转战浙赣线中段以南地区。银坑村*支部书记陈凯良的奶奶许云香,是解放后银坑村的第一任*支部书记。“每当奶奶给我讲那段历史的时候,她都特别兴奋。因为从那时起,她就与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后代也是追随着长辈们的脚步,一直努力把银坑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建设好。”年5月20日,挺进师来到银坑村。红军最初进驻银坑时,并未住在村里,而是在距银坑村还有10多里山路的龙门顶、金竹坞、毛坪坞的山棚里落脚,只有晚上才会到村里来。当时,许云香的手指有个病变,挺进师的军医三天两头往她家跑,义务为其治疗,两个月后,她的手指就痊愈了。陈凯良说,奶奶经常以割猪草为名,把吃的穿的送上山,有时候还会把情报送到部队手里。许云香只是银坑众多支持红军的老百姓之一,胡根凤、陈樟珠、陈风英、董翠花、吴水妹等一个个村民的名字,都被印刻进银坑的红色历史中。银坑村*支部书记陈凯良(右一)向人们讲述红色历史小山村成为大根据地银坑村的正中心,有一尊2.8米高的粟裕将军铜像,铜像周边的广场,是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主要场所。“银坑村有多人,大家对红军特别有感情,祖祖辈辈都记在心里。”陈凯良说,年,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下,村民们自发集资,建造了这尊粟裕将军铜像,以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年5月,挺进师进入银坑村后,立即召开村民大会,打土豪劣绅,还在墙上张贴和书写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参加红军最光荣”“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等大幅标语。粟裕带领挺进师在银坑、遂昌一带,采用迂回作战的方法,不但躲过了国民*保安团的“清剿”,还把沿途打击恶霸地主收缴的财物分发给贫农,在当地收获良好口碑。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年初,红军挺进师以银坑(汤溪边区)为根据地,建立了*支部、贫农团、妇女会、赤卫队等组织。根据地也十分重视山区经济建设,欢迎平原客商进山做买卖,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也保障了挺进师的军需供给,银坑逐渐成了红军军需的重要补给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之后,年3月18日,粟裕率由原红军挺进师改编的部队北上抗日,前往皖南集中。看今朝红色薪火永续红军挺进师的战斗历程,是一曲英雄的壮歌;挺进师革命将士的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挺进师在银坑留下的印记,是银坑人永远的骄傲。为了纪念英雄,激励后人,年,在金华市和婺城区两级*委、*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银坑村筹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室。时至今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室已经完成基本的展品陈列,位置就设在银坑村的文化礼堂里。村里的原*支部书记傅根财,曾一直担任这段历史的义务讲解员。他说,前几年,粟裕将军的身边工作人员还专门从北京赶到银坑村,考察粟裕将军在银坑办公居住的旧址。今年6月21日,这名工作人员又送来多部有关粟裕将军的专著,供挺进师陈列室留存。如今,陈列室除了粟裕将军的资料外,最多的就是当年挺进师作为革命火种,在银坑3年中蓬勃发展的历史。正如屹立在银坑村中央的那尊粟裕铜像一样,这段红色的历史,会永远镌刻在人们心底,这段红色的故事,会永远流传,如同那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延绵不绝。(来源:浙江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5/7 2:32:00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1.html

8月28日,浙江日报《说说心里话》栏目刊发《大山深处飘药香》一文

8月28日,浙江日报《说说心里话》栏目刊发《大山深处飘药香》一文,全文如下:

叶文飞

人物名片: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委书记

叶文飞(右一)谋划金融扶贫项目签约仪式

我们张村乡山地资源丰富,海拔米以上的高山台地有1万多亩,是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产业基地的理想区域。

但由于张村乡地处偏远,人口大量外出,空心村很多,以至于大片山地资源抛荒闲置,山区乡招商引资成为一大难题。

没人,没钱,没产业,怎样实现乡村振兴?年,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乡里建立了第一书记产业发展"初心基金",整合扶贫开发资金、结对帮扶资金、*策性扶持资金和乡贤捐赠资金,共计35万元,想要吸引一批返乡创业的"金凤凰"。

叶文飞带领全乡*员干部助力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

在基金的带动下,张继荣转手了在福建效益不错的木材厂,回乡建起家庭农场,流转了余亩土地种植香榧,使乡里部分留守老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但光靠张继荣等几位乡贤很难一下子“吃掉”闲置的1万多亩土地,所以,必须找大的投资方。

为了这事,我经常一有时间就出去跟人谈合作,但别人一听我们是偏远的山区乡便退缩了,往往无功而返。

叶文飞与投资商、星期天工程师助力白芨花海宣传

直到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张春椿博士,几次交谈下来,他答应到我们乡考察看看是否可以发展中药材产业。

考察过后没一个月,我们便迎来了好消息,杭州百年老字号——乾宁斋国医馆要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正在寻找合作方。经张春椿推荐,他们实地考察后相中了我们乡的澄湖村。

叶文飞向来访人员介绍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

为了让这个项目石锤落地,我每周就要到之前看好的基地跑个三四次,最忙的一段时间,还要彻夜研究规划,帮助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因为要翻阅大量资料,自己都快成了半个中药材专家。

年7月,总投资近2个亿、占地1万多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式落户。目前已经拥有稀缺林下中药材白芨种植基地亩,现代化种苗繁育基地30亩。截至今年8月,项目已经带动周边80多户留守群众、困难群众就业,每月每户可增加工资性收入元左右。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面,力争在年底完成亩规模,年成为万亩白芨种植基地,朝着"药香绿谷"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

在中药材基地的带动下,我们乡今年还相继签约了南阳溪漂流、南阳溪畔农家乐综合体项目,并跟进对接"药香绿谷"现代农业园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商业资本进驻张村乡,"闹活"这片寂静的土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浙江日报说说心里话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