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乡叶文贵电动车的开山鼻祖,30年前就差
TUhjnbcbe - 2021/4/22 2:36:00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人们最能记住的,往往都是追梦成功的传奇人物们。像新全球首富马斯克,他的故事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疯狂的人生,天马行空的理想;他的电动汽车版图之宏大,让人们一度认为,他会是继乔布斯之后,唯一能改变世界的人。其实不然,早在30年前,就有一个中国人,已经开始构筑电动汽车的版图,差点就改变了世界。他的一生比谁都精彩,他曾有着“温州第一能人”的美誉,他曾是温州第一经营大户,他发行中国最早的私营企业股票,他造出了中国首辆混合动力轿车;一个农民白手起家,身价千万,却散尽家财闭门造车,只为了圆电动车之梦,关于他的故事,无论是在当年还是现在,大多数人依旧在用“太疯狂”“太超前”来描述着他的造车计划。今天的故事,是一个执着于自己制造电动轿车的传奇农民企业家叶文贵,“唐吉柯德式”的造车梦。他是彪悍且诗意的,他是温州人浪漫务实主义的一个强烈侧影……壹浙江出过两个“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但在30年前,温州的首富却是苍南县金乡镇一个叫叶文贵的人。在万元户都凤毛麟角的80年代,出身农村的叶文贵这时已经身价千万,但他不会想到,正是这辆承载了他梦想的电动车,让他从风光的山顶坠入事业的深渊。他为梦想耗尽所有家财,甚至被吴晓波公开嘲笑“注定了将一无所获的荒唐梦想”“打造出来的实是一堆会跑的废铁”(《大败局》),其晚景不可谓凄凉寂寞。彼时的叶文贵像是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为虚妄的理想而活,败而不悔。然而让叶文贵没想到的是,这个曾与时代抗争的“堂吉诃德”骑士,如今却被证明了是一位真正与未来博弈的预言家!可惜可叹又可悲...叶文贵年4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县金乡镇。受家族经商文化熏陶的叶文贵从小就有商业头脑,经常会做一些小生意。年,19岁的叶文贵到黑龙江七台河市插队,在国家号召致富时,浙商出身、精明能干的他很快就发现了商机:把那边的黑木耳运到浙江,再把浙江的茶叶、虾皮卖到东北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还利用东北优质廉价的木材资源,和几名老乡办起了锹柄厂。到年回乡时,他身上揣着六七万块钱,要知道那时的万元户,比现在的首富要让人羡慕的多。贰年底,回到老家金乡镇的叶文贵,进入文成县民*局所属的五金厂工作,但只在文城县民*局工作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铁饭碗,回到当时已是温州经济核心重镇的苍南县金乡镇,再次开起了工厂,理由居然是:民*局工资只够抽烟,但我每天还得喝一瓶茅台,要花11块7。此时的金乡,以铝制徽章、标牌为主的家庭工厂已悄然兴起,一面面招牌在召唤吸引着各地来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叶文贵发现商机多得是,金乡遍地是钱;他先后创办了轧铝厂、高频热合机厂、压延薄膜厂、包装材料厂、蓄电池厂、微机仪器厂等6个厂,而且是办一个火一个。温州市场上,很快就只有叶文贵一厂独大,所有国营企业同类产品都悄无声息地撤了出去。叶文贵重视技术创新,总是快人一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他想方设法引进大学生进企业工作,还无师自通地实行股份合作制,像模像样地发行了股票,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发行的私营企业股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叶文贵两次登上《人民日报》,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年,全国*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到温州考察,在叶文贵的厂子里转了三圈后,说他是“新型的企业家”;加拿大机电教授教授鲍勃惠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望叶文贵,赞叹说:“在中国农村,想不到有你这样的奇人。”叁在万元户还是彼时财富的代名词时,叶文贵已坐拥了千万元资产,成为了创业的典型,温州的第一位首富。当时的温州市委书记也被叶文贵创业天赋和强烈的企业家气质所感染,在一次大会公开赞许他为“温州第一能人”。到了年,叶文贵的包装材料厂年产值已超过一千万,这一年,后来成为中国首富的宗庆后还在乡下种茶,南存辉还在走街串巷补鞋,李书福还在做冰箱零部件;鲁冠球、冯根生他们也刚刚事业初成,而马云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正沉浸在落榜的沮丧中。浙商博物馆前后收到过吉利、众泰、万丰奥特等多家知名浙商企业捐赠的汽车,但是露天摆放的一个红色玻璃钢汽车车架壳子,却是人们最爱拿手机对着拍照的物品。这辆“破车”被拍得很多,却很少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家庭还为拥有一辆自行车而努力,桑塔纳也刚刚以天价进入中国;而那时的叶文贵已经开始把目光放到了电动汽车领域,就算散尽家财也要造出最好的中国品牌电动车。那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连小汽车想都不敢想的年代,只上过初中当年才38岁的叶文贵居然异想天开敢在乡下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认为他“疯了”,是在痴人说梦。年,坐拥千万资产、风头正劲的叶文贵突然他停下手中全部生意,并拒绝所有人的拜访。怀着雄心勃勃的理想和抱负,叶文贵决定摘取“工业文明皇冠上的明珠”——造汽车,而且是几十年后的现在都够时髦的电动汽车。和他的造车相比,李书福只能算晚辈,那时的马斯克才17岁。肆彼时的叶文贵像是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为虚妄的理想而活,败而不悔。吴晓波在走访了叶文贵之后,写到:“一个只有小学程度的中国农民耗尽了他的前途、生命和金钱”。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因为意识过于超前,技术也远未成熟,以及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等原因,叶文贵的造车梦破灭了。千万财富散尽,只留下一台红色电动轿车。其研发出的电动轿车,没能实现商品化,最终因财力所限不得不于年中止了该项目。但如今回想,一个农民能在上世纪90年代造出续航达公里的电动汽车,在当时完全不输世界先进水平。令人意味深长的是,他的儿子在清华大学读的便是汽车制造专业,对他而言,自己的造车梦并没有终结。什么白手起家、艰苦奋斗、闯荡天下、勇于创新在叶文贵身上都得到了印证,像是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胜利者勋章。所谓“精神”,似乎更加偏爱成功者经验。人们总爱给创业者的历程挂上玫瑰色的光芒,使之成为某种符号或隐喻。至于失败的结局,难道就不值得说道了。那么失败者的凯歌,又该由谁来唱呢?可惜的是,年3月13日凌晨5点,“温州模式”早期标志性人物,曾经的“温州第一能人”、首富叶文贵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8岁。叶文贵去世当年,*府出台*策,鼓励扶持电动汽车,规定公共停车场必须有专门的充电桩,购买电动汽车有一定比例补助。一年后,温州瓯江口新区生产出第一辆威马电动汽车。此时,距离叶文贵造出第一辆电动汽车已经过去二十八年。谁又能想到,那个当年与时代抗争的“堂吉诃德”骑士,如今却成了与未来博弈的预言家!时间可以掩盖一切,却无法抹去这段距离。这或许便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更是这个时代与叶文贵的距离。如今,叶文贵一句不起眼的话始终在耳边盘旋。那是他站在他过去的铝板加工厂里说的一句话,“25年干的事情,现在还在干,还是有生意。”这句话里充盈着他自己的骄傲与无奈,骄傲的是他25年前创办的工厂依旧活得有滋有味,无奈的是好像这个社会的改变并不如他预想中的快...

参考资料:

浙江日报《中国电动车开山鼻祖,浙商传奇叶文贵因病去世》、

浙商杂志《温州传奇首富离世,超前30年的造车梦,不是大败局》、

华商韬略《这位农民企业家,30年前就差点在中国干出一个特斯拉》、

钱江晚报《中国农民电动汽车第一人,前温州首富叶文贵辞世,他的一生太传奇!》、

温州晚报《温州传奇人物叶文贵走了!他在造中国首辆混合动力轿车时,马云在读师范,宗庆后在蹬三轮卖冰棍...》

来源:腾讯新闻

作者:投资家网蒋东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乡叶文贵电动车的开山鼻祖,30年前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