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浙江日报刊登王通林署名文章筑牢社会主
TUhjnbcbe - 2021/4/15 19:51:00
北京中科刘文斌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1215/8498274.html

Hey~

点击上方蓝字

更近一步世界丽水

世界丽水人

近日

作为浙江农业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

“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评选

结果公布

景宁畲乡粉皮、遂昌长粽

成功上榜!

遂昌长粽


  遂昌长粽呈圆柱形,约20至30厘米,每个长粽用7至9张七八厘米宽的高山箬叶包裹,再用龙须草紧紧扎成九节。传统长粽的馅儿是土猪肉和农家霉干菜,荤素*金配比,香而不腻。经过4至5小时的柴火高温慢煮,粽身金*油亮,粽米香糯润滑,内馅细腻柔软,汁水鲜美黏稠。
  遂昌长棕不仅好吃,还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在遂昌习俗中,刚结婚的新人,在重要节日都要精心准备给娘家送粽礼;小孩过周岁,外婆也要包长粽,祝愿孩子长命百岁,健康快乐。

遂昌长粽故事多


  年,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40多个人+13个小时+张箬叶+斤糯米+40斤腊肉制作了一根20.18米长粽的,并将那寓意着长长久久的长粽,送给村中的多名长寿老人分食,吸引了央视及省市多家媒体“聚焦”。
  今年端午节,由遂昌县王村口镇乡贤联谊会牵头出资、当地村民出力,共同完成70米长粽。70米的长粽,既是乡贤弘扬慈孝文化、回馈家乡父老的一份礼物,也是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更是我县百姓对祖国母亲最深情的告白。

新闻多看点


  长情遂昌出长粽,长粽引来致富路。近年来,遂昌县委县*府通过深挖长粽文化,做大长粽宣传,将“遂昌长粽”打造成最具中国风、最具国货范的端午节大礼。
  年,遂昌县举办了“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活动,通过宣传部门的积极争取,遂昌龙排、长粽4次登上央视,10万根长粽通过互联网销往全球。
  年,遂昌县委宣传部立足“推进产业发展,接力宣传长粽”的目标,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电视台走进遂昌直播,另一方面组织“粽子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端午晚会,包长粽、放龙排等传统特色活动先后16次登陆央视6个频道13个栏目,如CCTV-1《生活圈》、CCTV-2《中国财经报道》、CCTV-3端午特别节目《又逢艾香时》、CCTV-10《文明密码》《味道·遂昌》、CCTV-13《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并在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等多个省级媒体亮相,刮起一股“遂昌端午热”。
  年遂昌长粽销量突破万根,产值超两千万。遂昌长粽连续两年霸屏了央视,销量节节攀升甚至供不应求,在打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还通过分食长粽,传递了尊老、孝老、爱老的社会正能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风采。可以说,长粽产业为遂昌实现“两山”转化、促进百姓增收致富打开了新通道。

来源:遂昌新闻

往期回顾

首届丽水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将于11月30日举行!

累计意向成交25.3亿元,第二届侨博会圆满闭幕

浙江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报道!丽水问海借力激活发展动能

世界丽水人

让世界了解丽水

长按扫码

TUhjnbcbe - 2021/4/15 19:51: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今天,《浙江日报》刊登省农业农村厅*组书记、厅长王通林署名文章《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的“三农”根基》。全文如下: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机特别关键,意义特别重大。这是对中国未来“三农”发展进行的系统战略谋划,向全*全社会发出的明确信号:“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深刻领会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的重农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在浙江工作期间和*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三农”工作重心已经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判断,旗帜鲜明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些讲话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有机统一。


  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对“三农”工作的深刻洞察和深厚情怀。比如他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这些讲话饱含“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我们要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把为农民服务、为农民担当、为农民奋斗作为“三农”事业的最大追求。


  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比如他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这些讲话既有“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有“怎么干”的方法论,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宝贵财富,直接推动浙江“三农”工作革故鼎新、走在前列


  这些年来,特别是年以来,浙江始终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行动,农业农村呈现稳定健康、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标好。积极应对疫情等风险,牢牢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农业农村主要指标保持正增长。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96:1,年来首次降到2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4.0%;年收入2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消除率达到30%以上。


  农业绿。以“肥药两制”改革为牵引,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制定《浙江省农业投入化肥定额制示范方建设方案》《浙江省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实施办法》,发布18种作物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标准、水稻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和配套技术导则,农药化肥实名制购买实现85个涉农县全覆盖,建成省级“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家。


  乡村美。连续17年召开高规格的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坚持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全面实施“六大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五美联创”,累计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44个、示范乡镇个、风景线条、特色精品村1个、美丽庭院多万户,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要素活。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动资金、科技、青年、乡贤返乡入乡,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84亿元、增长5.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5%;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万家、农创客多名。启动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行动,以国家改革试点为牵引,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金融体制、“三位一体”农合联等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在*策取向上协同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同向叠加。


  社会安。加快从“事”到“制”和“治”的转变,打造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之治”浙江模式,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个。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加强组织、宣传、*法、司法、民*、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制定实施《浙江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年)》,扎实推进10个县(市、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咬定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放松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作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重大部署,并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作为10方面先行任务之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行动,开展清家底、夯基础、建制度、强根本的农业农村本质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坚决做到“五个不动摇”。


  坚持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不动摇。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做到保面积、保产量、保储备、活流通、强应急,确保完成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亿斤粮食生产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发展现代种业长线,深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突破种子等领域“卡脖子”技术,组建种业集团,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实施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绿色农业行动,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推进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循环化。推进农业产业链延链强链畅链,加快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培育提升农产品品牌。


  坚持推进乡村宜居宜业不动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打造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示范乡镇、精品村,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深化数字“三农”建设,实施“三农”新基建,强化互联网+智慧农业、公共服务等场景设计应用,加快形成“一库全息、一码全程、功能一平台”的数字“三农”建设大格局。


  坚持推进农民富裕富足不动摇。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实施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实施“十业万亿”行动,做精做优十万家庭农场,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大力推行村庄经营、片区组团、飞地抱团、强村公司、村企结对等有效模式,不断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深化山海协作,推进山区县跨越式发展。


  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动摇。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健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进一步畅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形成“围绕一项目标、找准一个切入点、协同推进一揽子改革”的“三个一”体系。


  坚持加强*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深入贯彻农村工作条例,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强化*委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用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挥棒,凝聚更强大工作合力。推进“组织力提升工程”,实施“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抓好村“一肩挑”主职干部教育培训、能力提升、作用发挥,筑牢*在农村的执*基础。加快构建*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力提升“一中心四平台”和全科网格,把农村打造成和美家园。

来源: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日报刊登王通林署名文章筑牢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