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红船精神,使其充分了解红船精神的具体内容、精神内涵、当代价值,以供学习参考!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1],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来源于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入*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员要牢记入*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的跨世纪航程。
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二〇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
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是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誓词。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他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文名
红船精神
提出时间
年6月21日
提出者
习近平
性质
红色革命精神
目录1具体内容
2精神内涵
3当代价值
具体内容随着人们对“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视,继研究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后又开始提出“红船精神”这个概念。尤其是在*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曾在不同层面组织、展开过几次讨论,对“红船精神”的表述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诠释。年6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提出“我们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保持*的先进性,就必须永远铭记我们*的‘母亲船’,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红船精神”和弘扬“红船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年,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的诞生。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中国共产*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上述“红船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并得到了充分展现。八十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而“红船精神”的三个基本内涵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是创新精神,这是使中国共产*能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
“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孕育了中国共产*是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光辉历史。八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和发展的生动实践,证明了*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永葆生机的源泉”论断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和加强*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文化教育事业日益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民主*治建设和*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这一切皆源于我们*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巨大的创新能力。当今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都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精神。因为,先从国际上看,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治多极化不可逆转,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以经济、科技、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整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过程中。在这一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过程中的中国,如何赢得机遇、应对挑战,从而在机遇和挑战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再从国内看,改革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层次阶段,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的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的多样化,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使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呈现新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和解决。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治体制改革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在人民内部矛盾呈现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其复杂性和尖锐程度都有所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加以缓和与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失业与就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教育与医疗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道德领域内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改善社会风气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方法,逐一给予回答和解决,从而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加快向前推进。
加强*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的同时,加强*的自身建设、保持*的先进性也需要坚持和弘扬创新精神。从推进*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看,加强*的先进性建设,在当前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的先进性建设,并落实和体现到加强*的执*能力建设、提高*的执*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并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的执*能力。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的领导方式和执*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以提高*的执*能力。要以提高*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扩大*的工作覆盖面和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保持*员队伍的先进性为目标,认真探索保持共产*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员队伍建设,来提高*的整体执*能力。要加强*的先进性建设,提高*的执*能力,还必须增强*的肌体的抗病能力,即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以始终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精神内涵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开辟新路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在中国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但不管是农民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应运而生了。以此为起点,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定的理想、执着的信念是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共产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反动势力视之为洪水猛兽。在*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过程中,又遭到敌人暗探的袭扰。但先进的中国人坚持理想信念,顺利完成了*的创建任务。之后,*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日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产*人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中国共产*也成为在全国掌握*权并长期执*的执**,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
当代价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口袋满了,脑袋却空了,新功利主义、新实用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部分人丧失了理想信念,拜倒在金钱面前。一部分*员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的形象,疏远了*群关系。少数人甚至置*纪国法于不顾,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红船精神没有过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要集中和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始终保持*的先进性,解决提高*的执*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红船精神为加强*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我*在建*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员的思想教育,以此来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的一大召开之时,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他们”。大会通过的纲领还规定,申请入*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教育*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始终保持*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使*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使*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治本色,使*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精神总是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和突出社会矛盾中产生和形成的,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生命力和战斗力,又总是体现和实现在与时代任务的紧密联系和和对有效社会课题的积极作用上。五四运动之后,各种思想流派纷繁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大胆接受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弘扬红船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新路,不断探索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深入到工人中去做群众工作,所以尽管人数很少,却立刻使一切腐朽势力深感恐慌,视之为洪水猛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自成立起就不得不处于非法的秘密状态,长期遭到反动军警的严密搜捕和血腥镇压。但中国共产*人坚持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更趋复杂。从国际来说,*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治图谋从未放松。这就需要我们对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判断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教育下一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治上合格。中国共产*在建*之初就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各级组织和领导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构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由小到大不断地发展,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胜利来之不易,需要后继有人。培养教育好接班人,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当今部分年轻人,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出现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脱节。这些思想与现象,与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极不相称。面对青年人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用红色资源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他们,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忘本,不变质,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使红船精神代代相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