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水专场上,围绕全面厉行“丽水之干”,奋力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市委书记胡海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健忠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今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道“必答题”。请问丽水在增收富民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和经验?
胡海峰在答记者问时说,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核心之处,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增收作为老百姓
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句话:守住底线。牢牢把握“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全面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三场攻坚战”,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通过驰而不息、精准发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圆满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年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三个清零”。此外,针对高山远山深山地区群众,我们组织实施了“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以彻底摆脱贫困、彻底远离危险、彻底恢复生态“三个彻底”为导向推进“大搬”,以提高基础设施供给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获取率、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三个提高”为目标推进“快聚”,已帮助2.02万户5.7万人搬出大山、融入城镇,实现了“富民安居”。
第二句话:加快增收。立足绿色基底和自身特色,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以“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进而实现“美好生活”的增收富民新路子。着眼当下,以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山系”区域公用品牌为牵引,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面实施“八个万元”增收富民行动,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让群众最大程度享受产业发展红利。着眼长远,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动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引导优质资源按照市场机制加快向乡村汇聚,撬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句话:改革赋能。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增收富民的根本动力,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为龙头,统筹推进首批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农村“三块地”改革等一系列涉农领域重点改革,推动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使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的生产力。同时,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推广“河权到户”“拯救老屋”“赶街模式”等一批地方特色改革经验,最大程度释放改革集成效应,激发绿水青山发展潜能,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体现的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接续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进程。对丽水而言,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一些基本任务还需要在今后五年中继续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提问:目前丽水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在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吴晓东在答记者问时说,丽水是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是长三角地区生态原真性、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大花园。保护和擦亮生态底色是丽水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在良好生态本底基础上,丽水更加注重生态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补短升级,持续提升全域生态管控水平。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7年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连续5年居全国前十。
具体措施包括:突出系统思维。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理念贯穿于大花园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了GDP与GEP的考核联动机制,实施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开展全域的生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瓯江全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禁止秸秆焚烧、禁止河道采砂、禁止明火上山,禁止在许可范围外燃放烟花爆竹,对涉水涉气污染源监管等一些典型场景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
突出标准管控。对标欧盟制定了农药化肥准入和用量标准,累计推出禁限用农药共4批次种,计划年内“农药化肥管控全面达到欧盟标准”。对标德国在全省率先推出工业企业进退场“验地、验水”机制,对入驻企业土壤、水环境进行标验封存,并约定退出标准及奖惩措施,进一步压实污染防治的企业主体责任。
突出数字赋能。聚焦“整体智治”,架构了全域生态管控架构“AI大脑”,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监测+基层治理“四平台”和网格,打造“天眼+地眼+人眼”的立体化、数字化的监测网络。
下一步,丽水将紧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让绿色成为丽水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人民网记者提问:丽水提出要全力打造精密制造、健康医药、半导体全链条、时尚产业和数字经济,请问有哪些具体的设想和举措?
吴晓东在答记者问时说,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战略定力,全力做强做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提出打造五大产业集群,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加快推进对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努力再造块状经济新优势;二是跳出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和发展基于生态优势、基于区域特点、具有战略引领性、支撑性的新兴产业集群,为系统推动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目前,全市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初步测算,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形成亿元左右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抓手,以产业提质促进发展提速,努力成为“十四五”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天目新闻记者提问:丽水正在着力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吴晓东在答记者问时说,丽水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八百里瓯江穿城而过,山水之美和城市之美相互交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丽水的最大特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丽水大力推进以生态为本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年撤地设市之初的9.2平方公里扩展到年的41.5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从33.1%提升到63%,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在此基础上,丽水聚焦提升城市的生态化、集聚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定位,促进山水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促进能级与品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历史人文与现代生活的相互交融。
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所谓“新时代”,就是产业是丰实的,生活是时尚的、现代的;“山水”,就是自然的、原真的;“花园”,就是美丽的、宜居的。我们积极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城市,也欢迎大家到丽水来旅游、旅居、定居、创业、兴业。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丽水提出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请问,在激励“丽水之干”方面,丽水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方健忠在答记者问时说,在年4月26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字的“丽水之赞”,丽水上下倍加珍惜、倍感振奋。丽水市委以高度自觉的*治担当迅速作出了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重大决定,聚焦以干得助,通过深入弘扬践行“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为“丽水之干”注*、赋能、立根,有力激发了丽水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增强了丽水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一大批丽水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专班一线克难攻坚,特别是在以城中村改造为代表的项目一线,干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干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发展自信,干出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干出了“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争先氛围,展现了新时代“丽水之干”的新风采。
当前,丽水正迈入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丽水将更加广泛汇聚“丽水之干”磅礴力量,努力在全省“重要窗口”建设中更多地展示丽水的风景。
浙江电台城市之声记者问:建设“重要窗口”,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丽水近期刚刚举办了第九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能否介绍一下?
方健忠在答记者问时说,丽水向来重视人才科技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坚定实施“人才强市”“科技兴市”战略,全面升级并全力实施丽水史上最有竞争力的“人才科技新*”,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汇聚丽水,推动人才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在市委市*府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格局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已成为展示丽水全方位形象的一扇金色窗口、发展丽水人才科技战略资源的关键行动和手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层次人才的
刚刚结束的今年第九届“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广邀天下英才、共襄发展盛举,前所未有地汇聚了最高端的创新因子、链接了最前沿的产业创新、落地了最丰富的合作成果、赢得了最佳的峰会口碑,实现了丽水最美生态和最优人才、最强科技的携手联姻。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丽水将持续用好“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这个平台,努力为“重要窗口”建设提供更强的引领支撑。同时,热情地邀请海内外专家人才到丽水创新创业。
更多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置顶刊文:青山依旧在丽水已生金
光明日报头版刊文:绿谷“金名片”闪耀浙西南学习时报刊文:开辟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新境界文/记者赵泰州
图/记者戴昕律
值班编辑/吴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