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适性
六维发展
综述我校学术高中培育创建之路
年1月29日,温州市教育局公布了我市第一批学术高中建设学校名单,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与温州中学等14所学校荣誉上榜。
据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促进特色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1月份,温州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术高中培育学校申报工作,以此稳步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发展。培育以学术为导向,以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为使命,注重育人方式改革和技术实践革新的学术高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为国家发展和区域创新战略提供基础教育的有力支撑。
建校以来,我校深入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遵循教育与市场两大规律,秉承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发挥民办教育体制优势,以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为使命,注重育人方式改革和技术实践革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个性化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切实提高学术育人水平,培养勇担当、有适性、懂感恩、具中国灵*、世界眼光、领袖气质的全面发展的幸福学生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术学校培育创建道路上,我校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理论的原则;坚持榜样示范,主体跟进,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原则,先知先行;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原则,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坚持高校课程与高中课程相结合原则,立足于培养国家战略关键领域以及紧缺人才。
六年来,我校始终以“师生共创教育幸福”为核心价值观,根据“目标更高、措施更实、理念更新、效益更佳”的总体要求,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追求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益,以“科创”为素养主导,以“科创适性六维发展”为拔尖人才培养课程,实现高标准的办学条件、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创新人才、高品位的特色学校的“四高”办学目标,努力把新纪元高中建成“温州一流、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现代化高中。
学校在创建学术高中的道路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摸索概括出极具特色的办学之道。
一
实力雄厚荣誉厚重
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是专业从事基础教育的大型集团,董事长陈伟志为现任国家督学。集团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共同成立教育基金会,为我校人才培养搭建桥梁。与上海教科院成立教育科研实践中心,助力我校促进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孵化与学生成人成才。
学校归属瑞安市新纪元总校管理,总校12年一贯制的办学背景与优势为高中输送优质生源。高中坐落科创园区,占地亩,投资3.7亿,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完全满足省现代化普通高中办学要求。我校系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共建学校(筹备研究中)、温州市一类A组学校、温州市五星级民办学校、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卓越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学校、“浙江省强基联盟”领衔学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积明受聘名誉校长。
跨越时代的
校史场馆
文化浸润的
幸福文苑
温情沟通的
家长客厅
红色信仰的
团学之家
整洁明亮的
学生教室
创新多元的
实验教室
温馨舒适的
学生公寓
宁静飘香的
学生餐厅
静心舒心的
心理活动室
静谧典雅的
电话庭院
取阅自如的
幸福书吧
活动荟萃的
社团长廊
二
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年校一段率75.3%,实验班一段率95.6%,26.7%上C9,42.2%上,64.4%上,张楚衣以高分,勇夺省第一名,被清华录取。年1人上清华,纯文化科一段录取率79.12%,“”以上录取人,占全校1/3。年共人被重点院校录取,达85.11%。其中,被“C9”“”“”“双一流”等高校录取人,达34.6%。六年来,多人次在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省赛区二、三等奖,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三
专职教师学术高超
五大学科奥赛教练2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全国中学生竞赛金牌教练4人,清北本科或硕士毕业的教练3人,地市级名师或三坛以上的教练6人,以上教师均具有丰富的常规教学和奥赛辅导经验,省高考状元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夏克链校长担任拔尖培优教师团队带头人。
课题已立项或结题:省级2项、市级1项、县级20项,推出11项集团精品课程,已有70%以上教研组获得温州市学科命题竞赛一等奖。省级课题《基于“三导联网”的“互联网+PAD”的课堂变革》,利用智慧课堂实施课堂教学变革。“三备二研”备课模式和“问题情境式”课堂模式变革尝试,为拔尖人才培养搭建高效课堂。
四
培优课程高端拔尖
以“科创”为素养主导,以省精品课程“快乐发明”为校本教材,以“幸福讲坛”为落地课程,以“科创适性六维发展”命名拔尖人才培养课程。“科创”是指学术型学生的科技创造创新能力,这既是学术型学生的基本素养所在,更是体现我校的办学实际与办学成果。“适性”是指“追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做到课程结构丰富化、课程内容差异化、课程修习可选化、课程实施多样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六维”既指德、智、体、美、劳、食等“六育”发展,也指我校的学生核心素养(也称“状元精神”):至高的人生目标、至全的综合素质、至善的待人风格、至上的学习态度、至简的作息习惯、至雅的生活情趣。学术型学生的“德”与“学”在共融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创新素养培养,激发学术兴趣,发展人生志趣,挖掘成长潜能,奠定学术方向。建校以来,多名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多人入围“强基计划”“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71人被C9院校录取。六年来,践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坚持全员选科走班,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热情课程
篮球社
排球社
足球社
游泳社
自信课程
美术社
摄影社
旧时影谭
音乐社
独立课程
向阳心协
英语剧团
荒野求生
实验探究
宽容课程
清华大学专家辅导
北京大学专家辅导
浙江大学专家辅导
南京大学专家辅导
五
特色文化立德树人
“幸福教育”浸润文化始终,引领终身发展;“适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