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冯飞为海南省人民*府副省长。决定冯飞为海南省人民*府代理省长。年1月28日下午,海南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选举冯飞为海南省人民*府省长。
年1月28日下午,海南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会上,省长冯飞发表讲话。海南日报记者封烁摄
各位代表、同志们:衷心感谢大会选举我担任海南省人民*府省长。你们投出的一张张选票凝聚着海南多万人民沉甸甸的期望与重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59天前,我跨过琼州海峡,成为一名新海南人。59天虽短,但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海南百姓的淳朴善良、海南文化的包容进取、海南干部的团结拼搏。在这个伟大时代,能够与大家并肩战斗,我感到无比荣光。今天,你们又把省长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了我手中,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忠实履职、为民服务的更强大动力,我要承接好历届省*府班子的优良传统,只争朝夕、接续奋斗,为建设海南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贡献。在此,我郑重表态:第一,加强*治建设,把*治能力作为*府工作的首要能力。旗帜鲜明讲*治,深学笃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治判断力、*治领悟力、*治执行力。全省*府系统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海南见行动、见成效”的*治自觉,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第二,牢记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府工作的最大*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发出的英明论断,海南要成为落实的模范。我将和*府系统的同志一道,走到群众当中去,倾听真正声音,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在人民的心坎上。时刻迎难而上,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百姓越烦心、越揪心的事情,我们*府就是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要充分开拓思路,为海南人民创造更多的机会享受到自贸港*策红利。要优化营商环境,让广大市场主体在海南能赚到钱、成就一番事业。第三,恪守法治精神,把依法行*作为*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我将牢记在国徽前的郑重誓言,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级*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增进团结,切实提升*府领导班子的战斗力。第四,锐意改革创新,把求真务实作为*府工作的共同取向。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建设海南自贸港更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各级*府要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坚持用改革的思维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要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建立重要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构建工作闭环运作体系。*府每件工作只要有可能,都必须量化、项目化、责任化,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第五,扛实主体责任,把廉洁从*作为*府工作的最重要底线。矢志不渝推进*府系统*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堵塞权力寻租空间。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厉行节约,以*府过紧日子换来百姓过好日子。*府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我本人要带头恪守廉洁从*准则和条例,清白为官、干净做事,廉洁治家、反对特权,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廉洁从*的模范。在此,恳切希望大家以各种形式对我的廉*状况给予监督。各位代表,责重于山、行胜于言。我将以今天的当选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和“干”的作风,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为把海南打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冯飞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策研究,曾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并曾两次为中央*治局“授课”。
以下是冯飞近年的七篇演讲:
.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
.在德稻全球创新网络夏季峰会上的演讲
.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智能制造大会上的演讲
.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论坛上的演讲
.调研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时的讲话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致辞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专题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冯飞(时任工信部产业*策司司长)(年7月15日)大家知道,国务院前段时间已经公布了《中国制造规划纲要》,那么在这样一个*策刚刚公布的敏感时期,我们共同探讨的意义非常重大。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互联网+”的实质是什么
我认为“互联网+”最核心的实质是世界化的力量。“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哪个行业信息不对称越严重,那么“互联网+”所带来的机会就越多,对这个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越大,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我认为数字化实际上是这个“互联网+”时代非常核心的。
最近,欧洲提出了一个名次,当前叫数字时代,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时代到可编程时代。因此,欧洲委员会出台了一个*策,微弱数字化,当然这个数字化肯定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那么我理解欧洲所提出的数字化和我们说的大数据,欧洲是把大数据用技术的形态,用数字这样一个形态表现出来。基于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发展,我想三个词就非常之重要了:第一个关键词是分享,数据的分享、信息的共享;第二个是数据挖掘;第三是低成本增值利用。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纬度。
第二个问题:“互联网+”颠覆了什么
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很大的一个变化是出现了产业的新生态,这是重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比如,过去欧洲有制冰场,夏天的时候保存食物降温,后来电冰箱出现使的制冰场完全被颠覆。我们现在看互联网所带来的颠覆,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商业模式的颠覆,我们整个工业发展历史,恐怕还没有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商业模式被如此频繁地颠覆;第二是技术的颠覆,体现在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出现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等等。那么这种颠覆,被颠覆的是产业的市场规则,甚至对*府的归置方式都在某种程度上产生颠覆。
产业的新生态体现在哪里?首先,我想是新企业的成长。这个在整个新兴产业发展当中,被颠覆的产业可能会发现新生企业影响。比如数码相机发明者是柯达,但是反而被自己发明的技术所颠覆。
其次,从企业的转换来看,我们还有一些既有企业转型。我们看到既有的实体店,以全国实体店为基础,这样一种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在转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像沃尔玛是过重的企业往轻的转型,亚马逊是一个只有网店没有实体店的过轻的企业,也很难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只有轻重结合的企业,网上网下O2O可能是最重要的战略方式。
最后,就是跨界融合发展。新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进入到行业当中。比如我们原来的支付系统,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参与其中。但是移动支付是电信运营商参与其中,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还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我想我们需要着力培育产业新生态的发展。
第三个问题:“互联网+”应虚实结合
“互联网+”的关键是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结合。现在对互联网的认识,我认为是出现了虚和实的转换。90年代美国搞互联网信息基础知识,年中国开始接受信息化的影响。后来经过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曾经出现了互联网泡沫,在资本市场上,互联网受到重创。总结那个时候对互联网的认识,经济界对互联网的认识,很多认为互联网的是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而目前看,互联网应属于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找到了结合点,而不是虚的。所以这是新的时代,所以才有对互联网认识虚实的反转。
德国工业最强大的是制造业,包括装备、机器人,硬方面的实力很强,但是他们软方面在于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大家知道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中国拥有四家,但没有一家德国公司,因此德国工业4.0是发展它硬方面的实力,通过以硬带软,利用互联网技术、制造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那么美国搞工业互联网,美国最强大的是互联网技术,IT技术和制造业服务,而硬的方面制造业在走下坡路,因此美国制造业发展呈现以软带硬。
再看中国,我们的制造业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我们的制造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总体上来讲是以互联网来提升制造业。如果离开了本,“互联网+”也会出现问题。必须是两者充分结合,各家都有值得寻找发展的优势,来实现两者共赢发展。
第四个问题:工业互联网竞争制高点是什么
在这一轮全球竞争当中,我认为对制造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基于平衡的标准化。过去IT行业有一个规则,叫做赢者通吃,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而在目前新的这样一个时代,答案应该说不是很明确,我认为全球在谋求构建新一轮的赢者通吃。这个就是基于平台在做,再具体一点,就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加以应用。比如美国提出来要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把全球主要企业拉进来,基于这样一个平台,来建立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建起来是新一轮的赢者通吃。所以对我们国家来讲,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找准全球竞争优势。*府、企业共同发力,在制高点上面有所突破。
最近有报告称,基于工业4.0、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数字传输需求,到年将增长倍。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必须要进行互联网升级改造。所以我们新一轮信息基础设施,构建问题,特别是针对工业应用来进行互联网的架构。
第五个问题:创新的组织方式是什么
新一轮的竞争模式是基于平台的标准化竞争,基于平台的标准化竞争是一些全球大企业,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开发者,又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者。我们的企业形态存在先天不足,怎么样提高创新的组织方式,面向新一轮全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当然我们希望像美国一样,能够组建联盟,搞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最关键是要形成很多机制,怎么样使联盟的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大家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我就简单谈一些我个人对互联网工业时代的认识,当然从我们部委来讲,我们在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小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推动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在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装备、智能管理等几个方面,我们在摸索做法。我想这样一个以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口,使“互联网+”能够做的更实,能够和我们实体经济结合的更紧密。在德稻全球创新网络夏季峰会上的演讲冯飞(时任产业*策司司长)(年9月1日)怎么看待中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总规模是在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当年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接近20%,19.8%。但是短短的几年,对中国制造业的怀疑和议论开始出现,包括很多人看到中国制造成本的提高,因此怀疑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的前景。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是靠服务业驱动,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我想提四个背景,我们在这个背景下来讨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的前景。
第一个背景:工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基本上经历了3次产业更替,现代经济增长靠工业拉动,随后出现服务业加速发展,其比例快速提高。那么美国的工业最高的时候,占GDP比例最高的时候是在年,占比达到35.2%。日本同样的年份,其比例占到了46%。韩国工业化峰值在年其比例占到42.6%。中国的峰值出现在年,比例占到了48.6%。但是,我们看城镇化,美国、日本都在70年出现峰值,城镇化的比例两者在年都是达到70%。韩国在出现工业化最高峰那一年,年城镇化74%。中国当时峰值的时候,城镇化比例是47%,去年不到55%。也就是说中国的城镇人口刚过一半的时候,就在讨论工业化和制造业的发展前景问题,就在讨论是否到头,恐怕从国际经验来看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第二个背景:劳动生产率。通常都是讲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增加快,特别是劳动工资增加快,这是事实。经济发展应该是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问题是,劳动生产率能否相应的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就拿一个指标来看,叫做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当中人均的制造业增加值,跟美国跟日本相比,我们是它们的1/20,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潜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个背景:我们用制造业增加值率来看,讲得是附加价值。中国制造业附加值率是22%,日本和美国都超过了45%,我们是它们的1/2。也就是说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增加值率改善微笑曲线的低端分工,来实现制造业值上的发展,而不是数量上的扩张。
第四个背景:看全球对工业对制造业的态度。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主要的国家都把眼光聚焦到制造业的发展上,聚焦到再工业化战略上。刚才我们德稻的金院长已经讲到美国、年,实际上美国在09年白宫办公室就出了一个叫《复苏美国制造业*策框架》。随后就有《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战略》、《美国的国家创新网络》一系列的计划。包括GE提出来“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的“工业4.0”,聚焦到CPS。英国提出的“英国制造”,谋划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韩国最近刚刚提出“韩国制造创新3.0”。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聚焦到34个重点领域。“新工业法国的2.0”版进一步聚焦到9个领域。日本也在谋划。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制造业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为什么?实际上经济增长的基础在于工业,在于制造业。欧盟讲了3点理由:第一欧盟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当中,75%的专利是在制造业当中;第二实现贸易平衡关键在于货物贸易,制造业产品的贸易,而不是服务贸易;第三制造业能够创造高品质的就业岗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要谋划中国制造的发展的前景问题,特别是怎么解决前面讲的几个问题,我想这是中国制造制定的背景当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