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浙江日报》刊发《“丑小鸭”孵成“白天鹅”》一文,重点报道了嘉兴科技城今年以来为辖区电子科技企业完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同时,嘉兴科技城借助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孵化出数十家极具发展质量、涵盖广泛技术的中小型企业。截止11月,嘉兴科技城微电子产业平台工业总产值已达.2亿元,同比增长25%!
报道全文如下:
公司成立3年多,年产值从多万元跃升至万元。“能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离不开嘉兴科技城的呵护。”12月22日,主营电池管理芯片设计的嘉兴飞童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全对记者说。
飞童公司是嘉兴科技城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孵化出的一家企业。今年初,该平台被列入第二批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全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以此推进微电子产业发展。”嘉兴科技城主要负责人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示范园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截至10月底,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已孵化企业46家,在孵企业家。
通过“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嘉兴科技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相继引育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电科南湖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目前,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集聚了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研发中心17家,领军人才29人,微电子产业从业人员约1.6万人。
有了“后援团”,创业更轻松。“丑小鸭”展翅底气更足了。浙江智柔科技公司副总裁王禾说,企业在研发第一代可穿戴产品时,遇到了传感器难题,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运用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他们提供了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帮助进行产品测试。如今,智柔公司已有5款产品推向市场。
创业缺资金,也不再是难题。南湖区设立微电子发展专项基金,促进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项目攻坚,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目前,已有3家企业获得共计18.5亿元的基金资助。
“白天鹅”抱团,打开创业空间。在浙大求是驿站,一层楼就有4家芯片设计企业。近日,驿站和这4家企业正在联手打造集成电路公共测试检测实验室,建成后一些原本需去上海完成的产品测试,在本地就能完成,帮助企业节源增效。
今年1月至11月,嘉兴科技城微电子产业平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25%。
来源丨浙江新闻客户端
监制丨项洁
审核丨孙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