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浙江日报》刊发了
《萧山三位一体构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一文
疫情大考零事故
疫情发生以来,区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确保防疫物资筹措调配工作高效有序,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全区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全线告急,区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投身物资调配“核心仗”。成立应急物资工作专班,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5+2”“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态。迅速排摸全区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相关生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为后续防疫物资供应赢得先机。协助区红十字会、区慈善总会联动调配社会各界捐赠的防疫物资,积极为战“疫”一线提供支撑。截至目前,累计筹措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液等防疫物资多万件,调配发放万件。
区应急管理局还专门成立4个复工服务小组,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累计出动工作人员人次,服务企业家次,发现整改隐患处,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类问题个。依托全区危化品安全风险监管系统,有效督促53家危化品生产、使用和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六个不开工”安全措施,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指导检查力度。建立“一企一档”,实行“一企一策”,确保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双督促、双落实。此外还结合萧山区企业复工工作推进情况,创新推出5期复工安全网络直播课程,上线5大类20个复工安全培训课,逾10万人次参与收看,广受好评。
重拳整治除隐患
区应急管理局成立一年多来,战果显著。去年萧山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不仅如此,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2%和35.4%,呈现出两位数的双降局面。在“7?12”强降雨、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18号台风“米娜”、“10?17”楼塔岩山山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中,实现第一时间响应、集中统一指挥、第一时间处置,全区未发生较大险情,未造成人员伤亡。日前,区应急管理局荣获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一年来,区应急管理局聚焦风险突出的高危行业,开展“7+X”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企业(场所)家次。“清单式”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共排查整改隐患1.37万处、行*处罚起、拘留人,确保了全区危化领域“零事故”,道路交通、建筑等领域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探索隐患“排查、曝光、整改、督办、闭环”五步法,建立常态检查、每月通报、每季会商机制,下发限期整改督办单27份,督办镇街(平台)14个、行业主管部门5个,播出曝光片5期,推动整改到位、闭环到位。
为有效清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区应急管理局针对全区53家重点危化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92家涉爆粉尘、56家液氨制冷企业开展“过筛式”排查。组织对38家印染企业、高处罐体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性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共立案查处企业家次,对24家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对99家企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实行重大事故隐患定期公开曝光机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隐患企业7期家。
建应急管理体系
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多种举措,构建“保险+执法+服务”三位一体防控体系,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开展全域治理试点,在应急管理领域提出“50条”清单,对9起工程车交通事故实行“一案双查”。安装“智慧用电”系统1.4万套、处理预警信息4万余条。稳步推进企业安责险+服务扩面提质,目前,全区已有家企业参加保险,保障额度高达亿元,为5万余名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多重保护。推进区镇村三级应急体验场馆建设,搭建全市首个应急管理网络学习平台,共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1.2万人,同比增长16.1%。
区应急管理局还积极推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统筹分散在各单位和民间的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调查掌握国家、专职、专业、民间队伍共69支,物资储备中心1个。去年8月9日至8月11日“利奇马”过境萧山,牵头召集多部门连续作战72小时,开展会商研判和应急处置,发布应急响应11次,有效应对“防台大考”。值得一提的是,萧山区的6支民间救援队还第一时间驰援临海。
此外,区应急管理局还苦练内功,积极打造应急铁军队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打造应急铁军队伍,实现从“8小时”到“24小时”值守的迅速转变。组建联镇小组,促进应急处置力量下沉,去年联镇干部共走访联系镇街人次,解决问题个,有效打通了应急管理末梢循环。
翻篇归零再出发,砥砺前行谋新篇
新的一年
区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推动
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各类生产装上安全阀
全面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