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浙江日报》景象版
刊发《飞天奶奶:飞出人生新高度》一文
点赞尖山的67岁阿姨潘金梅
她在海宁尖山国家航空飞行营地里
学习了不到一个月的滑翔伞
现在已经能够单飞了
飞天奶奶:飞出人生新高度
10米长的滑翔伞翼徐徐打开,从山顶一跃而下,与蓝天白云为友,御风而行……
虽然到现在已经在天上“飞”了44次,但潘金梅回想起去年11月,在海宁大尖山中国滑翔伞训练基地首飞的那一刻,依旧沉浸在兴奋之中。
为了空中5分钟的自由翱翔,潘金梅负重13公斤的滑翔伞装备练习了一个多月。
为了实现自己的飞天梦,67岁的杭州人潘金梅在尖山长租了一套农民房。为了空中5分钟的自由翱翔,潘金梅负重13公斤的滑翔伞装备,在地面一练就是一整天。
在滑翔伞运动上,潘金梅并不是天赋型选手,年轻人学滑翔伞,最快的20个小时就能实现“单飞”,而潘金梅却花了一个多月。
潘金梅认准了一件事,就坚持去做。
年,潘金梅的老伴去世,她从伤心中走出来,寻找自己生活的乐趣。在家待着实在无聊,潘金梅一有时间就去旅游,走过好几个国家。
“姐,你要不要去海宁学一下滑翔伞?”潘金梅的表弟是资深滑翔伞运动爱好者,有一次问潘金梅。“我可以吗?”潘金梅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滑翔伞扯上关系。“当然可以,70多岁的老人还有在学呢。”表弟鼓励潘金梅。
起飞前的准备有一套标准的流程。
表弟把价值3万多元的全套滑翔伞装备交给了潘金梅,飞天梦悄悄在她的心中萌芽。她在网上报好名,拖着拉杆箱辗转一个多小时坐车来到了尖山滑翔伞训练基地。
刚开始接触滑翔伞的第一个星期,大运动量的练习给了潘金梅一个“下马威”,大腿肌肉拉伤,全身淤青。她回杭州修养了半个月,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关键时刻就是要咬牙坚持,我年纪虽然大了点,但别人能行,我一定能行。”潘金梅感觉训练基地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那里收获的不仅是健康和快乐,更是一份生命的礼物。
翱翔天空,是潘金梅最享受的一刻。
如今,潘金梅已经能够熟练驾驭滑翔伞,最初的心理障碍已经消失殆尽,心里多了一份底气。每次当她撑开巨伞奔向蓝天的时候,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乘着风,接近蓝天
从高空俯瞰大地
一切景物都收尽眼底
真的是太刺激了
潘阿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追逐梦想
无论何时都不晚
编辑丨沈励立
信息来源丨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