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楼仲平:小吸管大匠心
本报记者白丽媛杨晨报道组陈华栋龚献明
“一根小小的吸管,能有多大花头?”这是许多人初次接触楼仲平时,冒出的第一想法。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哦!
也不奇怪,这个产品门槛低、技术低、起点低、利润低,算得上是上百万个义乌小商品当中最难做,也最不值得去做的产品。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这么一群商人,他们家族企业几百年只生产一种商品,但却能把这种商品做成艺术品、奢侈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我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
今年7月,瑞士日内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向全球个成员国发布了《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这一标准正是由“双童”主导制定的,“双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各成员国发布的标准通知
23年时间里,楼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获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将“双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赚几厘钱的吸管做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隐形冠军。但楼仲平始终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义乌土生土长的“匠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
一根吸管
有“匠心”情缘
记者到访时,楼仲平刚刚送走一批重要的客人。
这60多位客人全是来自浙江省各个高校的创业导师,他们来到双童“取经”,希望楼仲平能给他们讲讲创新与坚守的故事。
谈起讲课的内容,年过五旬的楼仲平神采飞扬。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最乐意去上课,为大家讲讲什么是“匠人”思维,如何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当家人楼总讲课PPT截图
义乌商人多经历过“鸡毛换糖”的故事,楼仲平也不例外。14岁从“鸡毛换糖”开始,收过废品,卖过牙刷,放过氢气球,搞过有奖销售,摆过地摊,做过铁匠,搞过养殖……经历过20多个行业的摸、爬、滚、打后,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楼仲平选择了“一根小吸管”作为重新创业的起步。
做吸管最初的几年,楼仲平也无数次为选择这个行当而懊恼,因为这个产品低、小、散,难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