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大的村级小微权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盯紧看牢。但镇(街)、村(社)事务量大面广、监督事项日益繁杂,监督力量有限,基层监督怎样才能避免“够不着、慢一拍”?
数字赋能下的基层智慧监督平台究竟有多神奇?记者探访杭州各地,走进镇(街)、村(社),看到大数据犹如“神器”,让阳光照进更多小微权力运行的“缝隙”,让更多数据背后的“隐形”问题无处遁形,让智慧监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催化剂”。
照亮“隐秘角落”数据碰撞算法“亮剑”“我们要善于利用数据挖掘计算,让监督更‘聪明’一些,快速揪出隐性问题。”建德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建德市专门建起了大数据监督实验室,与“技术大咖”中科院计算所开展协作。记者在实验室大屏上看到,大数据监督与智能计算相融合的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实现“7×24”小时持续运转。工作人员根据不同身份授权,可查看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内容。
▲“清廉建德”大数据监督技术实验室
在建德,25家市级单位同市、镇(街)、村(社)三级公权力运行的数据壁垒已经打通,形成了“市级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数字驾驶舱—镇(街)级数字监察办公室—村(社)清廉乡村智慧管家”一体协同的智慧监督架构。
“我们根据纪检监察机关梳理的问题领域和相关参数,研发出专项监督模型,通过模型中设定的多维度算法进行深度数据碰撞,‘打捞’出一些隐藏较深的问题线索。”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人员许超介绍。
村级工程,这一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重点、难点,成为建德探索建立专项模型开展深度数据碰撞的“突破口”。
“一年中标30次,这个企业‘不一般’。”监督平台投入运行后不久,在建德市大数据监督实验室里,一个投标单位的分析结果就引起了建德市纪委市监委的重视。
打开模型分析详情页面,工作人员发现浙江某建设有限公司在建德市所有投标企业里中标频率最高,中标次数高达次,项目资金超9.2亿元。通过围标共现模型,工作人员从众多投标单位中锁定了另一家围标串标疑似问题企业。
▲建德市纪委市监委工作人员定期与技术人员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分析系统梳理有关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置建议。
建德市纪委市监委立即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介入。在进一步核查中,不仅发现了该公司串通20多家单位投标的事实,还查明了建德市建筑业管理处招投标管理科原科长王某和建德市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某某的受贿问题,彻底斩断“利益链”,相关责任人员也受到了严肃处理。
在探索实践中,智慧监督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仅盯住了小微权力运行轨迹,也盯住了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
▲清廉乡村“智慧管家”户外宣传标识
今年1月,在建德市莲花镇戴家村清廉乡村智慧管家的留言板上,有这样一条留言:孤儿成年之后还可以继续领低保吗?这条简单的留言,引起了建德市纪委市监委的重视。针对“成年孤儿领低保”问题,该市纪委市监委运用智能分析系统开展专项监督分析,仅用1天时间就对全市近3年数百万条数据完成了碰撞分析,发现疑似不符合领取要求的“成年孤儿”67人,涉及多发金额99万元。目前几名失责的相关工作人员已受到问责处理。
“目前各区(县、市)探索建立的智慧监督平台,还注重整改落实线上督办、问题线索即时处置,推动了纠治并举。数字赋能下的监督优势正在转化为看得到的治理效能。”杭州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从监督到治村“智治”推动基层治理“没想到,我在‘智慧管家’提个意见,能引发这么多村民参与讨论。这一议,不仅降低了这次工程的费用,为村集体省了钱,村里也更和谐了。”建德市杨村桥镇岭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潘恒良说。
潘恒良说的“智慧管家”,是智慧监督平台在村一级的延伸。走进岭源村,能看到村里每个农户家门口,都张贴了本村“智慧管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