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日报》以跨版形式聚焦宁海,大篇幅的报道了“宁海改革创新全面引领跨越发展”。宁海新一届班子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年的第一个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以及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和全市“六争攻坚”动员大会精神,上下同欲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推动宁海发展提质进位。
报道原文“为什么近年来宁海发展这么快?”
“为什么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有那么多?”
“为什么我们要把改革创新明确为全面引领的地位?”
……
每一场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犹记得,年宁海县两会后第一天召开的“全县改革创新发展千人大会”,县委主要领导的三个“为什么”直入主题、直击人心。会上发出了“用改革创新全面引领宁海跨越发展”的总动员令,全县开展“改革创新引领年”活动。
今年新春伊始,县委、县*府召开大会明确提出“抢拼新时代,争当排头兵”,并对新一年的“革新求进提质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宁海新一届班子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年的第一个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以及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和全市“六争攻坚”动员大会精神,上下同欲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推动宁海发展提质进位。
举一纲而万目张。几年来,宁海埋头改革创新,过去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后破题前行、跨越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动力也在改革创新。宁海以逢山开路的气魄,以改革创新破除藩篱桎梏、引领全面发展。“改革创新抓的就是发展、谋的就是未来,必须主动作为下好‘先手棋’;改革创新破的就是难关、蹚的就是深水,必须真刀真枪敢啃‘硬骨头’;改革创新要的就是实招、求的就是实效,必须千方百计凸显‘含金量’。”宁海县委主要领导说道。
谋定而后动。宁海优化调整改革创新领导小组,修订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以效果为导向的督考体系,激励广大干部既做改革的拥护者、更做改革的实践者。短短1年来,宁海制定出台44个高含金量的改革创新方案,30项重点项目全部落地见效。
诚可见,宁海正生动演绎着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的故事,全县呈现出“三好三多”的良好局面,即发展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好。宁海在全市“双底线”考核中实现历史最好成绩,GDP总量历史性突破亿元、财*收入突破9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
如今,宁海落地见效国家和省市试点22项,6项改革树全国品牌,百强县排名两年攀升17位,向跻身全国强县第一方阵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刀刃向内
构建权力的科学运行体系
改革从何入手?宁海县委主要领导深知,改革创新抓的是发展、谋的是未来,必须找到落一子而活全局的关键“牛鼻子”。
近年来,宁海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但也同时隐藏了成长之痛,比如,一些项目建设推进不尽如人意,腐败等不正之风偶有发生,矛盾的焦点指向体制机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刀刃向内,宁海以超前的眼光与勇气直面发展的阻梗,理清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体系,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去年我们村上马了29个项目,没有1个项目拉下的,也没有1个村民上访。”宁海县茶院乡许民村*支部书记叶全奖说,“要是在以前,项目实施很难有这么顺畅。”
改变得益于一项全国首创的变革——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宁海从年开始推行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梳理出台了《宁海县村务工作权力清单36条》。36条清单,涵盖了村级重大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权力内容的全覆盖。
“36条”对所涉及的每个权力事项都构建形成了决策、运行、评估、修正等权力规范体系,并具体绘制形成45张权力行使流程图,每张图都明确事项名称、实施主体、权力依据、操作流程、公开公示、违反规定责任追究等6方面内容,除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修订、重大项目招投标、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等十大重大事项需要经过村*组织提议、三委联席会议商议、*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接受群众评议等“五议决策法”外,其他一般事项都只需要通过三委会决议、实施、验收等简易程序即可,极大地精简了村务办事环节,更实现了村级权力运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
今年,宁海继续探索打造36条清单升级版,对原“36条”45项内容进行了精简、修改,共精简了4项,修改了28项,新增加了“民主选举”项,将原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项内容增加到4项,使得民主协商贯穿于村级事务运行的全过程。
作为“36条”的配套,宁海推出了“五险一金”廉*风险干预机制,对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进行巡察。“五险一金”廉*风险干预机制,主要针对村级*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会主任等由上级财*发放报酬的村干部在履职过程中的从*风险、用权风险、廉洁风险、持家风险、工程风险等5方面内容,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干预,并从现有财*补助的“村主要干部绩效考核”中切出约一半经费作为“廉*保证金”,直接与风险防范结果相挂钩。
有了“36条”的保驾护航,村庄建设不断规范。据统计,宁海各村监会直接参与了个村级项目的招投标监督,节约资金余万元。截至目前,村级个项目全部规范快速推进,反映村干部的信访问题下降了90%。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宁海构建科学的权力运行体制的改革之路其实早就出发。
今年年初,宁海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名代表投票表决出了年11项民生实事项目名单,并通报了去年民生实事项目代表满意率达92%以上。
这一“民生实事工程群众点单、代表票决、*府施行的人大代表票决”制度便是10年前由宁海首创的。实施以来,县乡两级共征集实事工程项目个,票决立项个,总投资亿元,实现无障碍、零阻力施工。
去年,宁海的“县乡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写入了省委全会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工作条例,并在全国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为两位县级代表之一交流发言。
小微权力清单、票决制,这一场场来自宁海基层的实践,正以其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走进改革创新的春天里,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乡镇治理变革、推进基层民主*治建设、构建科学的权力运行体系提供宁海实践、宁海经验。
剑指市场
打造优沃便捷的创业环境
发展需要优沃的营商环境,宁海县按照国务院“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浙江省委、省*府“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特别是浙江省委、省*府提出的“最多跑一次”部署要求,创新推行了“工作十跑法”一体化服务体系,跑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宁海创新亮点。
日前,宁波宁海物流园区古建筑文化创意园项目正式完成注册落户,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而就在几个月前,这个占地30亩意向投资3亿元的大项目,还卡在“注册地址”这个投资项目落户的前置条件上。直到当地取消了66类项目的场所证明要求,才得以落户。
这66类项目的审批前置项取消是宁海“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大创新突破。
宁海“最多跑一次”改革启动以来,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的“瘦身”均由职能部门各自清理,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部分行*审批事项中前置条件“过多、过杂、过随意”“理而不清、法理不足”等现象,已成为“中梗阻”。
对此,宁海县紧扣重点环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于去年6月底成立“审批裁决工作组”,向部门利益格局亮剑,推动改革提质增效。
“审批裁决工作组”设在县*府办公室,由县法制办、编委办、审管办、司法局等部门抽调精通法律法规和审批流程的精干人员组成,按照“事前收集问题抓督办”“事中开庭裁决促清理”“事后监管执行防反弹”议题式一体化流水线运作,对法律、法规无规定的审批前置条件一律予以取消。
截至目前,“审批裁决工作组”共对31个部门的多项行*权力事项进行了“裁决”。清理49条事项的前置条件99项,精简条事项的申请材料份,取消兼并审批事项50多项,取消各类证明30余项,让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再“瘦身”。
宁海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设立“审批裁决工作组”打破了一批审批怪圈,有力改善了宁海的投资环境。通过清理审批前置项,投资项目进程加速。该县投资2.5亿元、年产能0万套、原计划年10月开工的铜制阀门项目于7月28日已开建,整个审批流程只用72个工作日。今年上半年该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已连续54个月位居宁波市前三。
紧扣“四减”推进“最多跑一次”,宁海还在省内率先创设市场监管“事联网”平台,按照“一事一码”的形式,将申请事项信息编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