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江日报德清三合乡建起50个ldq
TUhjnbcbe - 2020/11/16 11:07:00
德清三合乡建起50个“护水e站”河长小信箱,治水朋友圈

10月19日记者在德清县三合乡走访时,发现河道边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全乡50条河道,河旁除了河长公示牌外,还竖着一个蓝色的信箱,上面写着四个字:护水e站。


  河长的巡河日志就在“护水e站”里放着,来往群众随时可以取阅监督。通过扫描信箱上
  这个小小的信箱,让三合乡的河长们和群众有了一个“治水朋友圈”,形成了真诚沟通、合力解难的工作机制。


  河长日志随时可看


  “护水e站”的想法来自于陈国松。


  今年初,陈国松调任三合乡治水办主任,一下子要管理50条河道、名河长。他开始琢磨搭建一个落实河长制的载体,让河长们能够接受监督和约束,同时也让河长们有一个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通畅渠道。于是,他开始筹划“护水e站”。


  4月开始着手,5月推出试点,6月,“护水e站”在三合乡已经完成了全覆盖。“推出迄今4个多月,河长对反映的问题都在24个小时之内解决,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在半天之内处理完毕。”陈国松说起来颇为骄傲。


  “河长日志,怎么记才能保证真实有效?”陈国松也用“护水e站”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合乡的河长日志就在“护水e站”里放着,河长们巡河结束后,从“护水e站”中取出河长日志,记录完再放回去。群众们路过河边,想查看一下河长日志,也可以随时取出来检查。


  “河长日志就在河边放着,不来河边走一趟,想写都没办法写。”杨林港的河长张奕彬向记者介绍,三合乡的河长日志除了“不离河”外,还有一个监督机制:两级河长,一本日志。


  记者在西北湾港的“护水e站”里看到,乡级河长赵志明和村级河长戚建平的河长日志记录在同一本河长日志上。一页河长日记,赵志明记在正面,戚建平记在反面。“两个人记,时间差不多,情况是一样还是不一样,能不能吻合,一目了然。”陈国松直言。


  “护水e站”也是群众对河长开展监督的平台。“有时间去木桥港走走,河长不要光看一个地方。”这是网名为“忍耐”的网友通过“护水e站”提出的意见。陈国松收到后立即把网友的意见反馈给了木桥港乡级河长沈金妹和村级河长王建春。两位河长把木桥港1.5公里的河段全部巡查一遍,并反馈意见给网友“忍耐”。


  全乡遍布治水“眼线”


  “我们把全乡老百姓都变成了我们的治水‘眼线’。”陈国松介绍说,截至今年9月底,“护水e站”已有个“粉丝”,全部都是三合乡治水工作的热心“眼线”,“河长只有一双眼睛,这些老百姓天天在河边生活着,就是河长们的眼睛。”


  “沈家琪港河岸边有少量生活垃圾。”“湘溪港、五龙港藻类很多了,建议尽快突击清除。”记者翻看“护水e站”
  三合乡还通过在“护水e站”
  三合乡的农民房大多依水而建,家家户户洗衣做饭都离不开河边的河埠,“巾帼示范河埠”的评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上杨村一共有31个河埠,每个河埠都选出负责人,每月开展流动红旗评比,年度名列前茅的,还会有奖励。10号河埠负责人王永梅去年拿了年度二等奖,现在每天早晚都会来负责的河埠查看一次卫生情况,“看到有落叶、鱼鳞之类的顺手捞一捞,扔在旁边的垃圾箱里,清洁员每天都会来清理。”

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日报德清三合乡建起50个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