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浙江日报头版点赞临平新城这个综合体,靠的
TUhjnbcbe - 2020/11/8 14:15:00

今天

浙江日报头版发文

《余杭利用创新平台打通服装产业链“虚拟集团”实力突围》

点赞位于临平新城的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打通服装产业链条助力

全文如下

近日,杭州淘鑫服饰有限公司从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字云仓平台上接到了一笔价值5万多元的服装生产订单。“4个款式,总共件。”该公司负责人沈丽丽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公司生产线空了很多,不过她心里不“空”。依靠创新服务综合体,她开始接起其他公司的订单,生产线又重新忙碌了起来。

杭州市余杭区是杭派女装重要产地,集聚了数万家服装产业链企业和个体户。疫情之下,很多中小服装企业面临订单短缺、销售困难、产能不足等难题,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电商渠道很好地挖掘了内需潜力。“这种情况下,企业有了抱团发展的需求。”余杭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对此,该区通过资源整合、分类管理,打通服装产业链条,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位于临平新城的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发生前,该综合体已吸引余杭余家服装企业入驻。综合体运营公司负责人狄彪告诉记者,在余杭区产业*策引导下,依托线上平台,综合体将这些企业整合成“虚拟集团”,实现品牌商下单、生产商接单、电商销售等服装全产业链资源整合。

“虚拟集团”破解的就是产业链资源的配置错位。“有些企业订单很多来不及生产,而有些企业生产线却有富余。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实现无缝对接。”狄彪说。杭州辰硕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女装电商企业,今年2月底复工后,自身生产线无法满足年前已接订单的生产进度。“我们就在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字云仓平台上下了意向订单,很快就被其他企业接单。”辰硕工贸负责人郑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公司约有1万件成衣由余杭其他企业和个体户代工,有效弥补了产能不足。

不仅为企业解决当下困难,还与企业一起谋划未来发展。经过这次疫情,智能制造逐步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共识”。结合“三服务”走访,余杭区“亲清服务员”带着服装领域数字化服务企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为服装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余杭区*府为企业补贴80%的数字化诊断合同费用。“截至目前,我们已与近20家企业签订诊断合同。”余杭数字化服装企业秒优大数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艳君说。

复工复产后,很多服装企业面临着销售困难的难题。今年6月,余杭区还在艺尚小镇启动打造中国杭州数字时尚创新基地,并发布直播电商产业支持*策,构建直播经济生态圈。为帮助企业更好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临平新城联合直播平台为辖区内服装企业进行包括开店入驻、品牌营销、网红选择、流量获取等方面的培训。

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浙江省公布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第一批创建单位,以余杭服装产业集群为首期核心资源,通过打造起服装产业云平台,带动中小服装企业上平台进行销售、生产、设计,通过2年时间运营,将域内众多中小微企业黏合成为“虚拟集团”,平台已聚合名全国知名设计师、37家产业服务商、家面辅料商、家工厂、41家品牌商和家终端门店。综合体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企业数量家,各类服务上线交易额万元,引导线下新增销售额及产值15亿元,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

来源:浙江日报

点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日报头版点赞临平新城这个综合体,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