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牛校是怎么炼成的浙江日报记者蹲点镇海中学
TUhjnbcbe - 2020/10/22 3:06:00
宁波镇海中学是人们眼中的“牛校”。6月22日,今年高考成绩出笼,浙江省理科总分最高分为镇海中学的贝思捷同学,总分分(含加分);浙江省文科最高分为镇海中学的王至纯同学,高考分数为分。在文理科全省前十名中,该校分别占4人和6人,理科前中竟占30人。

浙江高考的文理科最高分屡次出自镇海中学,从年至年,镇海中学总计出了10位高考第一名。算上今年,已连续三年包揽了全省文理科“双冠”,在最近发布的一份《北大清华认定32省顶尖高中名录》中,镇海中学位居浙江省入选的14所名牌高中之首。

镇海中学如何成为领衔一省之名校,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带着这些疑问,5月30日至6月1日,记者在高考前的镇海中学蹲点三日进行采访,这是10多年来,镇中首次接受媒体记者高考前的探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根据学校要求,选择在高考成绩揭晓后再刊登此报道。

平静自然的迎考氛围

这里的学生安静内秀又元气淋漓

镇海中学是古代镇海文庙所在地,背靠一座名叫“梓荫山”的小山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沿校园中轴线分布,两侧分别是两幢高四层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有着中式的大屋顶和暗红色的窗边。

校艺术节前两天刚闭幕,走在校园里,反倒没有看到最习以为常的考试排名榜和优秀学生的照片栏。

“这十几年来,镇海中学高考前的特点就是平静、自然,不会刻意渲染高考前的紧张气氛。”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曾告诉记者,学生都是一路踏实走过来的,没有谁高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一鸣惊人的。

在镇海中学,高考前的节奏是这样的:5月中旬,高三学生开始半天上课、半天自主学习,5月底高三全体进入停课阶段。师生全部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在教室、自主学习室、图书馆等处自学,可以在晚自习时段去办公室向老师问问题,但不允许老师到教室讲课。高考前两星期,全校举行最后一场模拟考,高考前3至4天时,各个学科的老师会再走进班里,每人用半小时把学生问过的题集中梳理一遍。

6月5日,包括镇海中学管理的民办中学蛟川高中和镇海中学国际部在内的多名高三毕业生将一同参加毕业典礼,今年毕业典礼的主题是《诗与远方》。

晚上7时15分,第一节晚自习下课,学生和老师穿过教学区与操场之间的藤架,或独自一人或三两成群地到操场上散步、跑步,每个人说话都压低了声音,好像不愿打扰了夜的宁静……十分钟后,随着音乐和铃声响起,操场转眼空无一人。

下课铃声前的音乐是舒缓的,仿佛依依不舍的告别,上课铃声前的音乐是活泼风趣的,带给人欢乐的感染,这里的学生就像这两种曲风糅杂的个体,既安静内秀,又元气淋漓。

无论何时,校园里都听不见学生像通常的青春期少年那样发出宣泄式的喊叫和哄笑,也看不到漫无目的、东游西逛的身影,师生们都轻声细语、各自忙碌着。

晚上9时,结束晚自习的一部分高一、高二学生陆续走出校门,高三则是要到9时30分结束晚自习,校门外已经有等候的家长。镇海中学外是一条优雅宁静的小巷,没有商贩的摊位也没有汽车的鸣笛,透着夜的静谧。

此时也正是晚答疑的高峰,在各学科组教师办公室集中的3号楼,上下楼来找老师答疑的学生仍然川流不息。本来晚答疑时间限定在第一节课下课后至第三节课上课前,但随着高考临近,高三学生可以不受此时间限制。

每间办公室的前门上都贴着“温馨提醒”:“为珍惜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同一时刻答疑教师身边不超过三人。”所以可以看到,在最拥挤的数学组办公室里,每个老师身旁也最多只围绕着三个学生,学生脸上都是聚精会神的表情。

在镇海中学,老师们晚上不光要给学生答疑,还要备课,当天的作业和试卷也要“全批全改”。几乎每位老师都有过不知不觉工作到后半夜的经历,还有的老师觉得累了就干脆到图书馆找张沙发躺下来休息休息……

按自己的节奏来

这里的老师习惯于集体打拼

清晨的阳光倾泻在镇海中学起伏连绵的树冠上,校园各处的“卫生包干区”内,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正在清扫,鸟儿的鸣叫、教学楼里的朗朗书声以及竹扫把的“唰唰”声汇成美妙的乐章,又是新的一天来到。

在3号楼前,记者遇到了校长吴国平,他双手背在身后,正仰起头来望向右前方的教学楼,那幅侧影像极了一个老农,而这校园就像是他的庄稼地。

这是吴国平担任镇海中学校长的第16年,他很少离开学校,即便上午9时要出去开会,早上7时也要先到学校里来处理好一些事情再走。

在过去的几年里,记者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牛校是怎么炼成的浙江日报记者蹲点镇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