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城市化第二阶段的推进,各省纷纷提出强省会战略,所谓强省会战略,就是通过提高省会在全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地位,但目前,学界还没有对强省会战略给予明确的权威解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指标,进一步加强省会的发展。
一是经济首位度。国内普遍以一个省会城市GDP在全省GDP中的占比数值来表示经济首位度。“强省会”的潜台词是省会城市经济强大。一般而言,30%是基准线,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的标志,即GDP占比超过全省30%的为强省会。
二是人口首位度。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占全省的比重。城市要发展,人口是基础,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级,似乎已经成为衡量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基准线,没有达到这两项标准,在全省占比再高,也谈不上有多强。
三是省会辖区面积排名。城市要发展就需要有更大的土地资源需求。土地从哪里来,就需要有加大的辖区面积,而且,通过扩大行政区划,也可以最快地增加城市人口规模。
四是人均GDP在省内的排名。人均GDP(即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年度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人口(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是人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一般而言,人均GDP越高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但通过对各省的观察,我觉得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应该排一个首位度,就是省会高等院校占全省高等院校的数量,并且还可以细分出更多指标,比如招生招生人数、专业数量、硕士博士点数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省的占比。
不论省会城市的高校有多强,但有一种类型的大学必然会成为省会高校的代表,那就是以省会城市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比如,位于湖北省会的武汉大学,位于江苏省会的南京大学,位于甘肃省会的兰州大学,都是全省高校实力的典型代表,那么这种类型的大学我们一共有多少所,又该如何排名呢?
一、省会城市同名大学的名单
内地31个省份中,共有4个直辖市和27个省和自治区。截止目前,四大直辖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同名大学,其余共有8个省份没有省会同名大学,分别是内蒙古、浙江、海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浙江省比较特殊,杭州大学是很强的,强强联合被合并到了浙江大学。其余,除陕西省外,都是人口规模不大的边疆省份。可见,有没有一所实力强的省会大学也是高等教育实力的一个标志。
二、现有20所省会大学的排名
第一档次3所: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双一流)
第二档次3所:福州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双一流)
第三档次3所:沈阳大学、济南大学、广州大学(博-硕-本)
第四档次5所:长春大学、成都大学、合肥学院、贵阳学院、昆明学院(硕-本)
第五档次6所:石家庄学院、太原学院、哈尔滨学院、武汉学院、长沙学院、南宁学院(普通本科)
同档次内不分先后。
以上排名为个人观点,欢迎来喷。
三、将筹建两所新省会大学
近日,西宁大学筹建阶段已有多个学院、研究院等孵化单位揭牌成立。这标志的组建西宁大学已经进入实质进展阶段。
西宁大学是经教育部同意、青海省政府以原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为基础建立,正在筹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计划将于年实现首次招生。是聚焦青海省高等教育短板弱项、加快青海省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项目。
另一所省会大学也在筹建当中,西安文理学院宣布力争到年建成西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西安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强市的地位,西安大学不可或缺。
同时,合肥学院筹建合肥大学早已见诸媒体,长沙学院也宣布筹建长沙大学。
建设以省会命名的大学,正在成为强省会的标志之一,相信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持续推进,省会大学也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