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在社会中很难生存,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和态度、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其实,我很理解那些担忧毕业于独立院校的学生生存问题的人。毕竟,独立院校尽管也是本科院校,可是由于它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属于大学扩招范畴,又长期被划入三本,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均低于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民办高校,因此很多人一听说大学毕业于独立院校,就会觉得“学校档次低”“学习能力不行”等。而这些也给不少就读于独立院校的学生带来一些困扰或者心理枷锁。
在这里,我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学生能意识到,再差的本科也是本科,再者,很多独立院校的教育资源和质量并不差。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它是一所独立院校,是年由浙江大学、杭州政府和一个企业共同创建,属于三本。不过,因为它挂靠浙江大学,所以师资共享。在教学、科研和就业等方面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全方位支持,由此有“最牛三本”的称号。
目前全国有所独立院校,其中不少独立院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自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独立院校完成独立设置,以及尽早完成专设。可是,这并不能否认这些独立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因此,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没必要因为“独立院校”而认为在社会中很难生存。
回归前文中的总结,在社会中是否很难生存,取决于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和态度、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一、能力和态度问题。
我之前在其他文章中分享过两个案例:一个毕业于的学生,大学虚度时光,勉强拿到了毕业证,却没有学士学位证。他在找工作时被很多单位录取,可是工作能力和态度却让他难过试用期,最后他选择回家啃老。一个毕业于专科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私企努力工作,业余时间自学参加升本考试。两年过去,他升职为公司项目组主管,学历也从专科提升为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证。
这是我在工作后接触到的两个真实案例。毕业于什么学校,决定了毕业时在社会上的起点。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在社会中生存难易,个人能力和态度会占据更大的影响比例。
二、事业发展规划问题。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