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里,“双一流”大学就是实力和质量的象征,是考生报考的大热门,录取分数也都在每年往上涨。但是再好的学校也难免会有一些冷门的专业,不仅就业率低,甚至还面临专业被撤销的风险。于是学校就会把相对冷门的专业放到提前批,并加以精心包装,让不明真相的考生报考,直到进入学校之后才意识到被欺骗,悔不当初。今天就给大家盘点5所“双一流”大学是如何把这种策略运用在招生工作中的。
1、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一所全国有名的理工科大学,理工科的专业基本上很吃香,但是对于冷门专业,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天津大学将它们放到了提前批招生,并分为8大类,包装成特别上档次的“实验班”,引不明所以的考生上钩。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极强的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高,冷门专业也不少,如海洋、水产、农林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十分暗淡、发展受限,浙江大学就把它们放在提前批,打着“科研试验”特色教学的幌子,来考生眼球。
3、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前五以内,是很高分学子的志向院校,同样也有很多冷门专业,如心理学、生态学、材料物理、生命科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复旦大学就把这些专业放到了提前批,包装成“自然科学实验班”,逼格瞬间提升。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策略和复旦大学如出一辙,它将学校的冷门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科学等包装成“自然科学实验班”进行扩大招生,让一些考生误以为这些专业很吃香,造成扎堆报考。
5、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一所农科教学历史悠久的大学,近年来学校财经类、理工类等专业发展很快,逐渐盖住农林类专业的发展,致使农林类专业分数线一路下滑。于是,西南大学就把冷门专业放到提前批中,如植物保护、马克思主义等专业,在精心的包装和名校的光环下,很多考生根本看不出端倪。
如果调查毕业生就业数据我们会发现,很多名校的提前批专业的实际就业率是很低的,甚至面临专业被撤销的风险,学校就利用了大家对名牌大学的盲目崇拜,容易不在乎专业好赖的心理,对这些比较冷门的专业进行包装,直到被录取开学了才意识到当初自己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