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众说纷纭,榜单繁多,有学科实力榜、国际排名榜、就业薪酬榜。无论机构榜抑或民间榜,头部高校阶层固化,榜首一定是清北,接下来一定是华东五校。近年来逐渐倾向于清北复交的排序,随后浙大、南大和中科大的排位却难有定论。
清北+华五的业内地位,依然要归功于98-年的那场“世纪大合并”。随着98年5月工程的提出,组建英美教育体系的综合性大学快速提上日程,52年院系调整时效仿苏联组建的一批单科院校、行业院校大量被合并。
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政策调整,诸如铁道部、卫生部、电力部、农业部、财政部、央行等部委不再管理高校,除少数名校被教育部接管,原部属高校大多被下放地方省份,其中财经学院、医学院、铁道学院首当其冲,若要维持部属身份,被合并似乎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见前文,大学溯源)
浙江大学校门目光来到钱塘江边的杭州,合并大法在这里运用到极致,直接造成今天的经济强省浙江只有一所,一所,都是浙江大学。
年9月,思想素来解放的浙江省索性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组建巨无霸式综合大学,仍归教育部管理。
要知道,浙江大学在年已首批进入工程,是国家重点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虽是浙江省属高校,已分别通过了工程”预审和立项论证,98%将成为大学。
这一重大举措意味着,浙江全省4个合并成一个,空前绝后。此情此景,让至今只有一所的高考大省河南河北,情何以堪,这恐怕是高校界最让人破防的“凡尔赛”。
由于被合并前的三所省属大学,承担大量本省生源招生任务,合并后的新浙大同样延续这一传统,浙江大学至今仍是本省招生人数最多的部属大学,浙江本省生源超过52%,无人能及,比之稍逊的是华南理工,广东生源占50%。
浙江大学求是书院对比一下,北大清华和人大在京生源的招生比例,南开和天大在天津招生比例,估计各省对于京津高考单独出题的气愤会有所下降。。
官方对于四校合并的理由是,四校同源,其他三校都是52年以后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这次是回归本源罢了。背后的内情恐怕是要争第一批进入的10个名额,江浙一带财源富足,地方财政压力倒不在首要考虑。
大学在本省录取比例浙江大学可溯源到年的求是书院。正源始自于年,北伐战争攻克浙江,在杭州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选定求是学院的旧址办学。
当年全国有五所中山大学,除了第三中山大学之外,按照北伐攻克城市的顺序,依次为广州的国立第一中山大学(现中山大学)、武汉的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现武汉大学)、南京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来的中央大学)和开封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现河南大学)。
不过,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年,考虑到多所中山大学可能引起混淆,大名鼎鼎的蔡元培代表教育行政委员会发起提案,国民政府决定除第一中山大学保留“中山大学”之名外,其余四所均改为所在省份之名。4月,第三中山大学改称民国大学院浙江大学。7月又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著名教育家蒋梦麟、邵裴子先后出任校长。
年12月,在共产党领导下,北平上千名学生进行了大规模反日爱国游行,南方也积极响应。浙大学生发起了杭州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活动受到了国民党镇压。时任浙大校长郭任远对学生压制引起了强烈不满,浙大师生一致“倒郭”,郭只得离职。
浙江省内的头等大学怎能群龙无首!年,宁波人蒋介石邀请绍兴人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时任中央气象所负责人的竺可桢,明白浙大目前是一个火药桶,而为难处就在于受到政府干预太多,进退两难,便断然拒绝。
但蒋素来看重派系,乡土观念极强,一生重用江浙派和黄埔派,他看中竺的江浙出身和为人声望,再三派人游说。
碍于情面竺可桢不好回绝,便提出三大高价条件。其一财政需要源源接济。其二校长拥有用人权,不受党政干涉。其三时间以半年为限。蒋满口答应,催其上任。没想到,这一上任就是十三年。
全面抗战开始后,战火烧到浙江。年11月,在蒋指令下,竺可桢率领全校师生携带图书资料和仪器西迁,历经江西广西于年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7年,直到抗战胜利。
西迁时期,浙江大学聚集了竺可桢、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卢鹤绂、束星北、谈家桢、贝时璋等在国内外颇具盛名的科研大家,同时培养出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谷超豪和程开甲。
据统计湄潭的7年,浙大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超过所有的国内大学。英国《自然》、美国《物理评论》经常收到来自中国湄潭的论文。正是在竺可桢执掌浙大期间,整体办学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大学之一,被称为“东方剑桥”。
浙大最受尊重的老校长年3月6日,浙大学生为校长竺可桢祝贺60寿辰,学生们做了一面旗,上面书写4个大字——浙大保姆。没想到这是竺校长在浙大最后岁月,一月后竺可桢从浙大离任。
浙大至今流传着竺可桢教书育人的两个经典问题。那是年的开学典礼上,竺可桢说道“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现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块“两问石”伫立于世。
浙大“两问石”年6月,人民解放军接管国立浙江大学。年10月,国立浙江大学改为浙江大学。年院系调整中,大部分专业被调整到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了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同时私立之江大学的工科及厦门大学的电机系并入浙江大学,以为补偿,成为一所纯工科学校。而后,部分院系独立办学或被合并到他校,逐渐演变为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杭州大学。
时光兜兜转转,52年分离出的子系于年重归于一统。或许在昭告天下学子,形势比人强,在时代潮流面前,个人总归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