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珍溪镇延伸产业链 桑枝变"金条"
涪陵区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但过去人们大都把桑枝当柴烧,随着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桑枝被堆弃在地里。其实桑枝仍大有用处,还能变出食物,涪陵区珍溪镇就种出了"桑枝菌"。
4年摸索成功种出"桑枝菌"
该镇引进发展种植桑枝菌的企业--涪陵桑枝香生态农业公司,该公司位于观将村4组。2011年,涪陵区蚕桑办试点发展"桑枝菌",该项目落户珍溪。
走进厂里,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堆一堆的生产原料--桑枝。"我们的菌都是用桑枝做菌包,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该公司负责人向介绍道。
在菌包室内,看到,满屋子的菌包都已长出蘑菇。该公司与西南大学合作,由西南大学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持。经过长达4年的摸索,生产"桑枝菌"的技术已基本成熟。一个菌包能装约1.25公斤桑枝屑,产1公斤蘑菇,生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目前,该企业生产的"桑枝菌"主要有菜姬菇和金针菇两个品种。
做绿色文章桑枝变"金条"
蚕桑产业作为涪陵区的传统产业,"桑枝菌"延伸了产业链;桑枝变废为宝,发挥新的用途,不仅增加了蚕农收入,而且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到了桑树冬管的时候,农户把桑枝打捆堆在地里,公司会派车走村入社回收桑枝。去年,干桑枝的收购价格是0.4元/公斤,湿桑枝0.2元/公斤。
"以前桑枝当柴烧都没人要,堆在地里又影响环境,现在还能卖钱,大家都高兴。"观将村4组村民刘女士说。了解到,养一张蚕的桑树,桑枝能卖500元。蚕农除了养蚕收入,还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
据介绍,去年,该公司在当地收购桑枝150吨,产菇10万公斤,收入近60万元。今年,该公司将扩大规模,计划收购桑枝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