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讲坛第九讲开讲:老湘潭“城、总”有故事
湘潭在线6月29日讯(湘潭晚报 范彭军)从观湘门到大埠桥,从万家巷到和平里,从白公渡的河街到十八总的唐兴寺 昔日的湘潭城总,千帆云集、一派繁华,勾勒出 一点一线 的湘潭旧时城市格局图。6月27日下午,市图书馆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湘潭文化讲坛第九讲开讲。近3个小时的讲座中,市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用生动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大家还原了昔日湘潭城总的风貌和发生在总市上的故事。
总 ,是街道一段区间的名称,是湘潭独有的一个词汇。 何歌劲说,旧时的湘潭城市格局可用一点一线来概括,点是城,线便是 总 ,即沿江街道。早在宋代,这里的街市便沿江而建,不会下于十余里。到明朝,便有了 总 的划分。
何歌劲说,历史发展至今,湘潭一至八总因为后来筑城,被分割切块,久而久之便消失在人们口头。现今人们熟知的只有九至十八总。今年在湘潭市雨湖区唐兴寺附近挖掘出的清代古碑,证实历史上湘潭十九总的存在,充分地证明了 千年金湘潭 的繁华历史。
相关新闻
民谣诗词中的 金湘潭
十三总,*龙庙,新梁街夫子常打轿 十四总,*龙巷,桥弯子过去坡子上 十五总,不算小,兴仁巷的河水有人舀。每担水比别处重三斤,苏州运它开锣声。
民谣《老湘潭景》
水门巷外彩灯摇,总里灯来大步桥。不羡九衢灯火夜,而今五月赛元宵。
上湘广货下湘盐,舟到湘潭尽换添。通济门前神福酒,倒把子直过荆灊。
酒醉花飞燕子桥,肉汤白饭宋家淘。竹枝重谱新鲜调,低咽一声湘水高。
《湘潭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