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和“发动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三角地区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企业有生产就会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具有客观、全面、及时反映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运行情况的独特优势。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最新数据显示,2月24日起,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发生的实际销售明显提速。三月份首周长三角地区开票企业数量环比上周提升16.9个百分点,开票金额提升3.7个百分点,复工复产大潮已全面开启,生产活动正在积极有序回归常态。
打通产业链条“微循环”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因此打通产业链条上的“毛细血管”、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是加速复工复产的破题之法。长三角地区税务部门发挥大数据优势,深入分析企业运行动态,坚持“一企一策”,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阻塞困难。
图为余姚市税务干部协助一象吹塑家具有限公司解决原材料供应等问题。
宁波一象吹塑家具有限公司主营塑料折叠桌椅,受疫情影响出现焊管等原材料短缺现象。公司负责人坦言,预计有万美元的产品不能如期完工,面临订单逾期风险。了解情况后,宁波余姚市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检索品目为“焊管”的数据,通过票流分析归集企业名单,帮助该公司确定新的原料供应商,目前吨焊管已到位,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在江苏常州,税务部门获悉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面临上游厂家无法供货的窘境后,运用大数据检索关键词“传感器电缆”,筛选形成供货商名单,确保企业供应端正常运转。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令我们十分感动,为税收大数据点赞!”
图为嘉兴税务驻企干部在收集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困难,浙江省税务部门选优配强驻企服务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进企业、入车间开展服务。在浙江汉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复工前一天,嘉兴市税务局获悉企业价值万元的70万件产品有延误风险,驻企干部立即协助联系物流资源,最终将这批产品顺利发出。目前,浙江税务系统已派出驻企服务员名,服务企业1.1万多户,收集问题多个,已帮助解决多个。
“我们唯一的供货商尚未复工,库存原料只够用10天,如果再找不到新的供应商就只能停产。”苏州常熟欧泰克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承哲很着急。在向税务部门反馈复工需求后,常熟市税务局利用大数据进行增值税发票品目分析匹配,当天就为企业找到安徽、浙江等地的9家供应商。
据悉,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苏州常熟市税务部门自主开发企业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