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出征吻别图
TUhjnbcbe - 2020/7/7 11:41:00

出征吻别(图)


昨日上午,以解放军第264医院为主组建的我国第16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出征,43名维和队员将分两批远涉重洋,奔赴西非大地,执行联合国赋予的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图为出发前,一位队员年幼的儿子送上一个吻。     蓝色的贝雷帽映衬着一张张青春勃发的面庞,臂配的“五星红旗”袖章在地球和橄榄枝的环抱下更加光彩夺目。今日上午,以解放军第264医院为主组建的我国第16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光荣出征,分队43名维和队员将分两批远涉重洋,奔赴西非大地,执行联合国赋予的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出征现场,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段爱平特地赶来,为维和队员们壮行,并送上乡亲们亲手缝制的鞋垫。    这是264医院第二次抽组参加维和任务,第一次是2008年年底,也是前往利比里亚,而此次参与维和的43名队员中就有6名老队员。到达利比里亚后,他们将主要担负联利团 (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维和部队伤病员救治、后送和卫生防疫任务。    自今年1月份受领维和任务后,264医院严格按照联合国维和二级医院的编配标准,从符合条件自愿报名的200余人中经过多种规格的考试、考核,层层遴选,最终确定了包括24名专家骨干在内的维和医疗分队。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博士3名、硕士7名,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5%,大都拥有较强的临床和实战经验,涉及肿瘤、传染、烧伤、检验等近20个专业。“针对利比里亚当前局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强化训练,提升了官兵综合素质。”医疗分队队长常诚告诉,在两个月的封闭式集训过程中,他们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以老带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英语、维和知识、军事技能等课目进行强化训练,组织队员学习掌握联合国维和规章制度、装备核查、防爆炸物袭击、涉外礼仪、维和经费使用、联合国卫勤保障等知识。    43名维和官兵8个月的维和任务将充满艰难和危险。到达利比里亚后,他们将面临疟疾、艾滋病等高危传染病的威胁,而当地并不稳定的社会情况以及高度危险之下的精神压力等,都将给他们带来严峻的考验。    ○现场    段爱平:送上乡亲绣的鞋垫,寓意携手、惦记    送行现场,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段爱平的出现,让维和队员们很是惊喜。“战士们到那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为国家争光,很辛苦,不容易,我就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这个鞋垫的‘鞋’寓意着‘携手’的‘携’,我们老百姓跟你们携手同行,一路支持你们,‘垫’寓意着‘惦记’的‘惦’。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家里人等你们凯旋!”段爱平拿着乡亲们亲手缝制的绣花鞋垫,动情地说。    “如果没有他们,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段爱平笑着告诉,去年,她在参加“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时突发状况,常诚、任燕梅等维和队员在现场抢救并将其送回医院救治,那时他们彼此还互不认识。住院的几天,常诚、任燕梅等维和队员悉心的照顾,为段爱平送去一份温暖。之后,医院又应段爱平的邀请组织常诚等人参加的医疗队来到长治市襄垣县为乡亲父老义诊,把身患重病的毛安根一家接回医院治疗,组织为他捐款,返底村的老乡为264医院的医生们编唱了快板书,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与住院的老乡联欢……基层村支书与维和官兵的不解之缘就这样延续着,相互激励,也相互感动。    ○特写    两次维和的李坤:能给妻儿的只有拥抱    “爸爸,你可一定要平安回来呀,你不回来,我就没有爸爸了。”听着10岁儿子天真无邪的话语,平时乐观、风趣的李坤眼圈一下就红了,他强忍着泪水,抱起儿子嘱咐:“你现在长大了,也是男子汉了,爸爸不在的时候,你可不能惹妈妈生气,还要担当起一个男子汉应该担当的,照顾好妈妈,好不好?”    看着连连点头的儿子和站在旁边默默无语的妻子,李坤着实感到歉疚。6年前,儿子还不到5岁,作为第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分队队员,他就曾远离爱人和儿子。如今,再次踏上远赴非洲的征程,李坤内心非常复杂,一边是父爱的本能,一边是使命的召唤。然而,他现在能给予妻儿的也只能是一个深情的拥抱。    快要结婚的寇恂:再次推迟婚期    “从相恋到现在已经8年了,本来约定好毕业后就结婚的,可因为我的工作,我们的婚期一推再推,去年好不容易双方家长见面,商定好要这个月下旬办婚礼,结果我又接到了维和任务,实在没办法,只能再往后推了。”送行现场,心内科医生寇恂一脸无奈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妻,满是惭愧。“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想我的时候就看看照片,如果方便就给我打个。”刘星拉起寇恂的手,深情地看着他,甜甜地一笑。她告诉,从相识、相恋到现在,俩人一直是异地,每次见面都很匆忙。这次,刘星专门从重庆飞回来为寇恂送行,还特意提前了两天,没想到因为寇恂要忙着医院平时工作的交接以及为此次出行提前做一些准备,他俩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我身边也有同事参加维和任务,所以我能理解他。”刘星告诉,自己虽有不舍,但绝对不会拖寇恂的后腿。“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蜜月旅行看风景。”刘星对寇恂说。    老兵讲述当地最难过的三道关    “我们此次维和的目的地是利比里亚第三大城市绥德鲁。”维和老兵常诚介绍,在利比里亚,92%的蚊子携带疟原虫,一旦被蚊虫叮咬,得疟疾的可能性非常大,晾晒衣服时不能在外面过夜,如果衣服忘了收回去就可能被带疟原虫的蚊虫污染,人穿上污染的衣服就有可能通过皮肤感染疟疾,据说原来的几期维和人员没能幸免。当地HIV阳性率高,作为医护人员跟病人接触,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当地生水不能漱口,水里面寄生虫含量很高,因此必须带大量的矿泉水。针对种种危险,从出发前两周维和医疗分队的所有人都开始服用抗菌源类的药,每人配发特制蚊帐,防止蚊虫叮咬。    “到利比里亚最难过的三道关是:社情,社会情况不稳定,比较复杂,偶有枪击事件发生;疫情,担心在寒区训练,到了热带容易得病;心情,分三个时期,刚到时的兴奋期,经历了兴奋以后的抑郁期,到最后的浮躁期。我们43个人只能在一个长100米宽50米的小院内活动,集训期间特意对队员进行了心理训练。”维和医疗分队的协理员芦大伟说:“绥德鲁因战后重建,犯罪多发,而且蚊虫猖獗,我们要每20天服用一次抗疟疾的药。此外,绥德鲁昼夜温差特别大,白天最高气温能达到50℃,晚上睡觉却要盖被子。”有过一次利比里亚维和经历的队员于亚飞说:“队员吃水要到营区五里之外排队取,接一罐5吨的水需要两个小时,洗澡都是一种奢侈。”    ○链接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全国共有22个部族,人口300多万。在拉丁语中,利比里亚的意思是“自由”。但在1989年—2003年的14年间,利比里亚一直处于内战之中,至少25万人死亡,100万人远离家园。目前,利比里亚已成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2003年9月,联合国在利比里亚部署了维和部队。应联合国邀请,中国自当年12月开始参加利比里亚维和行动,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部队。本版采写员    孙文轩    王书凯    本版摄影本报    刘江    实习生    种雅婷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征吻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