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强省会梦碎严控超大特大城市扩张,新一轮
TUhjnbcbe - 2023/11/28 22:27:00

凯风

一批经济强县,正在崛起。

01严控大城市扩张VS推进县域经济

中国新一轮的城镇化战略正在悄然转向。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份文件,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与此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新一轮区域*策的主方向。

这意味着,盛行了数十年的大城市化模式或将终结,县域经济继年代之后,迎来第二次前所未有的崛起机遇。

县域经济为何突然变得如此重要了?

一方面,超大特大城市的扩张基本到了极限。

我国常住人口超过万的城市多达17个,万以上的城市更是多达91个,大城市数量之多,位居世界首位。

如果以更为严格的城区人口来看,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共有21个,加上普通大城市合计个。

然而,大疫三年,暴露出超大特大城市的治理短板。过大的人口规模、过高的人口密度、频繁的人口流动,导致大城市难以有效应付诸如疫情等意外事件的冲击。

同时,全国人口大盘趋于见顶,负增长为时不远。

在人口正增长时代,抢人大战可谓来者有份,唯一的区别在于谁能抢到高学历人才;如今,人口竞争早已走向零和博弈模式,大城市“赢者通吃”的虹吸效应愈发突出,再过度发展大城市,显然不利于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从外贸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消费驱动,亟待寻找新的增长极,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在全国,共有个大城市,但有多个县城,这些县城集聚了6成以上的户籍人口,创造了近40%的GDP总量,在扩大内需的新时代背景下可谓举足轻重。

一般而言,城镇化率在30-70%为加速阶段,超过70%即进入成熟阶段。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72%,大城市普遍已经超过70%,深圳等地更是超过90%。

与之对比,我国县域的城镇化率不到40%,低于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大城市,还有相对较大的增量发展空间。

所以,做大县域经济,不仅有均衡区域发展的布局,更有培育新增长极的现实考虑。

02

中国县城,迎来“二次创业”

中国县城,正在开启“二次创业”浪潮。

之所以说是“二次创业”,是因为在30-40年前,县域经济曾经一度引领发展潮流,以珠江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可谓风生水起。

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策红利,借助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县城趟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

且不说如今许多中国强企业就脱胎于当时的乡镇企业,当年风头强劲的广东四小虎(顺德、南海、东莞、中山),苏南的昆山、江阴、太仓,浙江的义乌、乐清,闽南的晋江、石狮等,无一不是强县(区)经济的佼佼者。

对此,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不过,县域经济的第一次创业浪潮,在90年代后期戛然而止。

这背后,固然有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带来的影响,但究其根底,在于“大城市化”成为发展主流,大量投资、资源、人才涌入省会及沿海经济强市,县城在整个城镇化及产业布局中,都不免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

这一局面,直到最近10多年来才得以改观。

除了来自国家层面基于均衡发展的重新定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崛起,为县城在改革红利之后带来了新的数字红利。

可以说,数字技术是最近20多年来,最接近平民化、平等化、平权化的技术普及。

作为世界数字经济第二大国,中国对数字基建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偏远的山区,互联网早已遍布每一处角落。

可资对比的是,中国用了40多年,才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高铁网络;但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江南北的普及。

来源: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

基于此,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宣布: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

一如传统时代的电网、铁路和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让全国连成一体;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技术,更进一步打破地缘、区位和行*级别带来的悬殊,消除了不同城市的信息鸿沟,让大中小城市回到同一竞争起点。

数字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当属互联网平权,而互联网平权进一步带动技术平权和消费平权。无论是电商还是直播,无论是扫码支付还是快递外卖,在县城与大城市可谓毫无差别。

这意味着,创业机会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在县城同样可以打开数字经济的巨大空间:无论是对传统制造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还是基于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省会梦碎严控超大特大城市扩张,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