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春就是力量浙大医学院白衣战士做有担当
TUhjnbcbe - 2023/10/29 17:38: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郭闻通讯员邱伊娜柯溢能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举办了“*旗下的白衣战士——抗疫先锋对话浙大千名*员”活动。活动通过网络连线,邀请了在抗疫一线的浙江医院和浙大校友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分享。

这些和病*面对面的“逆行者”给屏幕另一头的近六千名浙大学子上了一堂思*课。

在活动中进行分享的嘉宾有12位,其中包括:

浙江省驰援武汉疾控小分队队长、浙江省疾控中心结防*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陈彬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浙江大医院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郑霞

浙江省驰援湖北荆门医疗队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浙江大学医院监护室护士长宫晓艳

每一门课每一个理论每一个公式,都是能派上用场的

陈彬(浙江省驰援武汉疾控小分队队长、浙江省疾控中心结防*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统一安排,我们浙江省驰援武汉小分队是2月18日凌晨4点30分抵达武汉的,6个队员其中5位赴武汉青山区支援,1位消*专家赴汉阳区支援。

当地给我们安排了驻地宾馆,我们到宾馆后就严格按照防护要求对房间进行了清理,分区和消*工作,基本能满足防护要求。

由于采取了严格的小区封闭措施,我们看到的清晨的武汉显得格外冷清。我我们支援的青山区每天报告的病例数还在三位数,疫情形势比较紧张。

所以我们到宾馆后休整不到2小时,当地疾控就来联系我们,我们和他们碰头后马上就投入了工作。

青山区疾控中心人员紧缺,在编人员只有28人,面对当时繁重的疫情负担,的确非常需要帮助。我们刚到的时候,青山区疾控中心主要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5个小时,很多人都在凌晨2、3点才能睡觉,这种满负荷状态已持续了1个月。每天,他们都在进行疫情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社区消*、健康教育以及疫情分析等工作。基层疾控中心人员可以说是为这次疫情防控竭尽全力,其实看到他们的状态,我们也是蛮心疼的,心里想着能马上帮他们分担些工作。

刚来的两天我们主要协助青山区疾控梳理前期的检测和密切接触者数据库,队里有统计高手,我们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两天的工作量,整理了数万条记录。经过大家通力合作,连续几夜奋战,梳理完毕后的数据库基本做到信息随查随到。

为了能进一步精准研判当地疫情,我们队员发挥自身流行病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和当地讨论的基础上先后5次优化当地的疫情分析报告,先后引入疾病地图、重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特殊病例专题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起先我们每天都工作到12点以后,后面援助青山的陕西和吉林疾控队伍相继到达后,我们进一步做了分工,工作进入了稳态,但每天还是安排的满满的,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逐渐将工作延伸到现场,先后去了一些特殊的人群聚集场所进行工作了解,参与了几起疫情的现场流调工作,医院、隔离点及社区现场了解他们的防控工作,特别是我们队的消*指导队员,每天要走5-6个社区,去10多个隔离点进行消*工作指导。我们将疫情的分析报告和当地已采取的防控措施结合分析,研判当地防控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提出目前防控还存在的短板问题,有利于下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武汉市一座英雄的城市,老百姓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已封闭在家中50余天,为疫情有效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百姓、基层志愿者对我们的工作都是支持和理解的,见到我们经常把“感谢”挂在嘴边,我们也非常感动,感觉做的事情还不够,希望一起努力尽快把疫情控制住,让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在当地疾控中心和我们支援队的共同努力下,青山区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被有效遏制,发病人数从每天的三位数已降至目前的零报告。随着当地疫情状况缓和,我们后续将注意力集中在特殊场所聚集性疫情防控和保供保产企业防控技术支持,防止疫情出现反弹。

我想对学习公共卫生专业、临床专业,还有基础做科研的各位医学生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每学一门课,一套理论,一种方法甚至一个公式,都是为未来防控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做准备。作为一名公共卫生战士,要时刻准备着为大众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发现你的贡献能挽救人民的生命健康损失时,就是你感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时候。

我们得想方设法跑在死神前面

郑霞(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浙江大医院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

随着武汉疫情的逐步升级,意味着需要更多监护室医生要到一线去,我是一名*员,也是个具有15年监护经验的老医生,所以在年1月23日接到国家卫健委“当天到达武汉”的电话后,我回家匆匆的收拾了一下行李,逆行向前奔赴武汉一线,而当天正是武汉封城。

医院,这是武汉市首家收治新冠肺医院,也是当时收医院,医院的ICU,就成为了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的最后一道关卡。

到达武汉后,我医院ICU,踏进病房,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个噩耗——昨晚有4个危重病人去世。

ICU中16张床位都是满的,病人的情况都十分危重,要么气管插管,要么高流量通氧、无创呼吸机,关键是呼吸机调节参数都很高很高,氧浓度近乎纯氧水平,同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各种报警不停的响。

“必须要和死神赛跑,救治更多患者”我给自己暗暗鼓劲。然而,头一周,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新冠肺炎的未知,人员和设备的相对不足,甚至因为氧压不够,需要在氧气瓶和中心供氧之间随时切换,甚至有护士直接累晕在工作中,头一周的时间我们就属于“小跑步”上班,忙着救火,一会这边需要插管,一会那边休克需要抢救,从隔离病房出来的时候都是浑身是汗、有些气喘。

得想方设法跑在死神前面!可是暂时没有特效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维持好患者的生命体征,为肺的修复争取时间,为活下来争取时间。

我们就不停的尝试不同的机械通气策略,呼吸机参数的调整,纤支镜检查明确气道的情况,为了摸出规律,自己专门建立了excel数据表格,将每一天的参数汇总观察趋势,与其它病区的主任一起探讨可能的疾病发展特点。

在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危险的环境下,我们都亲力亲为地去操作细节工作,避免要求别人,从帮病人吸痰,帮病人翻身,到气管切开,ECMO治疗等统统做了个遍。

尤其值得提到的这里所说的翻身是指“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就是俗话说的“趴着睡”,只是这种趴着是给用着呼吸机的病人做,危重症患者身上又有很多维系生命的支持管道,深静脉、动脉、气管插管等等,因为病人太重,一旦有管路滑脱,后果很严重。

所以患者的俯卧位通气,完全得由医生、护士一起配合完成,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通常帮患者翻一个身过来,都会耗费巨大的体力,浑身湿透,尤其还遇到有斤的大姐,我们都要动用7-8个人手,我还在一次翻身过程中手部拉伤。

为了更好的寻找治疗的策略,我们和浙江的领导和同事们时刻保持联系,探讨和听取浙江经验,并且和在武汉的其他的浙江医疗队的队员每天晚上都电话沟通管理患者的心得和困惑。后来救治成功率大大增加,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病人成功的转出了监护室。

医院收治了一些医务人员,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他们是因为救人而生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是我们的责任。

现在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现在的武汉逐渐在恢复正常的医疗,医院,医院转运重病人过来。

我们经过了近60天的奋战,整个医疗真正的从“野战味道”的救治步入了正轨,工作细节化规范化,比如三根导管的专人管理等。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和分析患者信息,与各位同道共同探讨临床疑惑。因为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不能有一丝疏漏,不能有一刻停步,为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从1月23号至今,连续奋战,没有休息过一天,我们继续在努力……

总有人关心地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们第一批来的小伙伴,已经达成共识,要最后一批走。因为医院医院医院,是这场战役最先开始和最后结束的地方。指挥部不撤,我们就不撤。

这次援助,我看到了90后的力量

宫晓艳(浙江省驰援湖北荆门医疗队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浙江大学医院监护室护士长)

在武汉,我们的工作与平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大量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24小时内拔地而起的23张床的重症监护室在短短3天之内收满了来自荆门各个地区的重症危重症患者。

按照国家对危重症患者集中管理的要求床位比是1:6,也就是说需要多位ICU护士,但是我们医疗队只有16位ICU护士,医院配了20多位ICU护士,其余的2/3护士来自普通病房。

其次是在重重防护之下我们的听觉、视觉、触觉都严重的下降了,所有的操作的难度都大大的增加了,动脉穿刺、抽血、评估患者等都很困难,比如气管插管患者的俯卧位,为了改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促进肺复张,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是需要至少5个护士前后花费30分钟才能完成的,现在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拉回更多的患者我们每天都在做,单纯气插的危重症患者我们做了不下次。

我们16位ICU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而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因为治疗需要镇痛镇静甚至肌松,无法交流,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些患者慢慢的脱离呼吸机转为重症、轻症甚至出院,这对我们护士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在工作的间隙里我们护士也会看看这些之前“一动不动”的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他们大多都不记得之前的救治经过,这也挺好的,痛苦的事情不需要被记住。

这次经历对于年轻的90后护士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成长经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体验,是自我价值自我认同的体现,是生命中最值得记忆最光荣的事件。

我们也看到了这些90后的卓越表现,在他们身上除了90后原有的那些标签外又加上了“有担当、能担当,有家国情怀、中国的未来”等标签。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春就是力量浙大医学院白衣战士做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