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光大道》里王馥荔获得“天下第一嫂”的美誉
年7月10日,避暑山庄雨后初晴,青莲岛上的烟雨楼空气清新,凉爽宜人,远山的磬锤峰倒映水面,几只小燕子站在房檐上,看着房间里的客人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一小苗绿油油
一九五一年的麦收,像闪电似地过去了。
天门区的麦田少,产量低,许多人家连麦秸都没有见到。庄稼人扳着手指头计算,从这会儿到接上大秋,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得熬过去。眼睁睁地盯着地里的青苗,盼着它快快拔节、快快叶穗、快快上场。
这时候,芳草地接连发生了三件新鲜事儿:吕春河参加了中国人民 。新成立的互助组从人民*府那儿得到一笔贷款。跟哥哥分了家的高二林订下成亲的日子。
这是著名作家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的第二部的开头。
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六年(),是乾隆皇帝仿照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烟雨楼而建。楼东为青杨书屋三间,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
二十多年前,电视剧《还珠格格》在这里拍摄,电视剧播出以后,几乎所有到了这里的游客都会说,小燕子。
年,烟雨楼所有的房间,包括对山斋和青杨书屋,都按照宾馆的样式进行了改造,是承德接待高级贵宾的招待处,一直到年。
“昔日帝王读书地,今朝农夫著新篇”,这是年浩然在这里写下的诗句。
他是应时任承德市委书记翟向东之邀,来这里创作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二部。
郭秋良、峻青和翟向东在普陀宗乘之庙
2.
翟向东,山东人,年出生,记者,编辑出身的老革命。
他创办了河北日报,先后任河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兼新华社河北分社第一任社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后任《北京日报》总编辑。
翟向东的散文《磬锤峰的眼睛》所说,年6月,他带着家人被下放到承德。《承德市志》所载:年2月——5月任市委副书记,年5月——年8月,任市委书记。
浩然的写作之路,得益于翟向东的眼睛。
年6月,翟向东主持《河北日报》的工作时,因为浩然在“副刊”上发表了几篇生活故事而显露出才华,就把他调到报社当记者。
从此,使浩然的创作之路更加广阔。
在浩然的儿子梁秋川写的《浩然:亦师亦友——翟向东(上)》这样写道:
在父亲留下的几十年的日记中,最早出现翟向东这个名字,是在年8月的一篇日记中。在这天的日记里父亲写道:
害重感冒,病了两天。赶上机关忙,两个上午又去机关抱病工作。接翟向东、冰心同志信。
在父亲日记中所记载这封来信中,翟向东写道:
这里文艺部的几个同志,最近写作情绪也高涨起来,我常向他们说:“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鼓励他们立志在文艺创作方面有所成就,向你学习。有空来天津玩吧,等待着你。
河北省最能折腾的就是省会搬迁,那个时候省会在天津。
梁秋川在浩然的日记里得知,浩然与翟向东的联系非常密切,尽管不在一起工作了,但书信往来、拜访见面都非常愉快。
3.
年,浩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这是他继《艳阳天》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年,《金光大道》第一部正式出版之前,印制了数百册的征求意见本样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主要是工农兵读者的意见。浩然给当时已任承德市委副书记的翟向东寄去一本。
4月21日晚上,浩然看到了翟向东写来的信。
翟向东是长久以来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修养和创作水平都很高,对承德的文化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曾经邀请过多位全国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来承德采风,宣传承德。
他给浩然的信长达19页之多,给《金光大道》提出了十分宝贵和中肯的意见。浩然看了很受感动,立即赶回人民文学出版社,找到责任编辑许显卿,跟他谈了自己对翟向东所提意见的看法后,才再次回到家。
书正式出版后,浩然给翟向东寄去一册。翟向东收到后,除了写信给浩然打来“收条”外,还说把正式出版的与当初的征求意见本样书特意对照着又读了一遍;并热情邀请浩然在夏季时到承德去写作:
“七月的承德,无动辄一身大汗之苦。我热切地等待着你来。”
于是,就有了浩然的承德的创作之行。
小说《艳阳天》插画
4.
事实上,这不是浩然的第一次来承德。
著名画家方增先被誉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
方增先为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画的三十几幅插图,也和小说原著一样,成为了红色时代的艺术经典。
年,他在为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画插画采风时,和浩然一起来过承德,在年第二版的《艳阳天》三十多幅插画里,无论是山水、房屋、人物,还是服装、农具等,都极具塞外北方特征。
年,在《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备受争议时,我在保定河北大学南院门口买到全套全新的二手三册《艳阳天》时,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插图吸引住,爱不释手,三十多年来,几次搬家,这套书一直舍不得丢掉。
方增先的口述《我为小说艳阳天画插图》,说他和浩然从承德返回北京的路上,在密云住在一个旅店里,浩然睡觉打呼噜,方增先睡不着。回来后写诗一首《游承德——寄友人》,这个友人就是浩然。
游承德——寄友人
记得驱车原上路,燕州秋色无边。
共夸塞外艳阳天
登临八大庙,指点秤锤山。
最喜密云半道宿,对床彻夜无眠。
归来千里托寄豪言。
天涯存知己,且做比邻看。
从方增先的诗里来看,浩然对承德的印象非常好,“共夸塞外艳阳天”。
电影艳阳天截图:坚决走共同富裕之路
5.
翟向东邀请浩然来承德创作的时候,已经任承德市委书记了。
而此时的浩然,状态却不好。
优秀作品都是作家在沉寂的转态下写作出来的,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原》,*治与艺术是两种思维方式,作家与*治的距离太近,会让作家失去了定力。
此时的浩然,进入了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的时代。
梁秋川说:
《金光大道》第一部于年5月出版发行后,父亲便急于开始第二部的创作,怎奈杂事缠身,没有开始动笔的条件和环境,心中十分焦虑。7月9日晚上,父亲终于摆脱了杂事的干扰,应翟向东的邀请乘火车赶往承德。翟向东在承德热情地接待了父亲,把他安排在避暑山庄里的烟雨楼中进行创作。烟雨楼位于避暑山庄内的青莲岛上,四面环水,风景优美,是清朝皇帝乾隆依照江南嘉兴鸳鸯湖之烟雨楼所建,作为他避暑休闲读书的所在。父亲来到这里的时候,烟雨楼已被改为承德市委的招待处。
浩然到承德这天恰巧久旱降雨,冒着细雨来到烟雨楼,“昔日帝王读书地,今朝农夫著新篇”,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这里的宁静,真是个写作的好地方。
年,浩然和承德作家郭秋良一起在烟雨楼
6.
在最初几天的写作间隙里,翟向东陪同浩然观赏了京剧《龙江颂》的演出,游览了避暑山庄、普宁寺和被人称为“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等地。
在承德,浩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光大道》的创作中,有这样好的写作环境和条件,对他来讲实在是太难得了。也不敢浪费这来之不易的写作环境。
在承德,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由于每天字写得太多,劳累过度,开始胳膊觉得很疼,后来竟有些肿胀,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着每天的创作。完成了《金光大道》后三部的全部大纲和第二部的草稿。
可惜,后来接到单位让他回京参加集中学习的电话,创作情绪被打乱,无法再静下心来,只得将第二部的结尾部分草草完成,留待以后再修改,便匆忙地赶回北京,结束了在承德的创作。
7.
年的北京,人们都处于忙乱状态。
嘈杂的环境,纷繁的事务,使他不能静下心来创作,一直到年7月2日,浩然才完成了《金光大道》第二部的第一遍修改工作。
在广东陪同外宾参观访问时,浩然又给翟向东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的苦闷。
翟向东马上给他写了回信,说:“总想趁还年轻,多为人民写点好作品,这是你多年的志愿,我完全理解......可否向领导这样讲:一般的外事活动少参加,特别是以‘抓紧时间写出《金光大道》的二部、三部’为理由,让领导多给些写作的时间,因为,如隔得时间过长不能出版,这不好。国内读者盼望着,而且日本既已译了第一部,总是在期待着第二部的出版的。这样提出问题,领导上会安排些时间给你。”
7月18日,浩然再次应翟向东之邀来到承德。刚登上火车,便下起雨来,那个时候的火车很慢,一路上烟雨满山川,下午到达承德时,则雨过天晴。浩然再次入住烟雨楼,进行《金光大道》第二部的修改。
这次和浩然一起被邀请的,还有后来红遍全国的电影《红雨》的小说作者杨啸和李学鳌,杨啸说:
当时,在承德的离宫中,有一个市委招待内部客人的招待所,就设在离宫中的烟雨楼。那时,根本没有什么旅游一说,离宫中到处破破烂烂。那内部招待所也没有多少人去住,经常是空着。翟向东同志邀我们到承德后,就安排我们住在离宫里的那招待所中。当时,那里只住着河北省军区的两位老同志。浩然、李学鳌和我,就住在那里继续写稿子。
浩然写农民,杨啸写农村赤脚医生,李学鳌是工人诗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在烟雨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农问题,一直是后来若干年的一号文件的内容,以此说明难度大。
6.
承德籍著名诗人刘章的文章《我与浩然的一段交往》写他在承德与浩然见面的情景:
“文革”前期,恶风横扫,中国文苑里只剩下“八个样板戏”和一个作家浩然。当时我在荒野牧羊,心想,日边云有色,浩然红得发紫,该是趾高气扬,颐使气指,不可一世吧?
年8月,我到承德办事,浩然和诗人李学鳌、杨啸在承德度假,诗人白鹤龄说浩然人还不错,约我去离宫烟雨楼看他。我这个人向来随便,去就去吧。一见面,浩然给我印象不错,很朴实,很随便,全无小人得志之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浩然。
刘章把见面的时间写成了年8月,疑为年之误。
7.
8月5日,浩然的《金光大道》第二部修改完毕,恰好遇到了在承德开会的著名作家魏巍,大家一起相约去坝上。
8月9日,翟向东陪魏巍、浩然、李学鳌和杨啸,到木兰围场草原和塞罕坝林场去参观、采访。那次采访,魏巍写了两篇散文,草原纪事之《不老松》和《腊梅花》。
8月11日,浩然接到北京的两个长途电话,催他参加外事活动,无奈,匆忙中结束采访,13日夜里赶回了承德。
后来,浩然写了一部儿童文学中篇小说《勇敢的草原》。
浩然回北京后,给翟向东寄来一份《金光大道》第二部的校样,征求他的意见。市委书记翟向东很忙,利用晚上下班后的时间,有时到凌晨一两点,读完了小说。
10月15日下午,浩然和责任编辑许显卿专程赶到承德,听取翟向东的意见。
年,《金光大道》第二卷出版。
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没想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还承载着这样一段历史。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都曾引起过几次长久的争论,时过境迁,更何况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个只读过三年书的农民作家达到了那样的人生高度,个中是非曲折,又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呢?
浩然在烟雨楼写《金光大道》第二部的时候,著名作家王蒙还在*自治区文教“五七”干校劳动。
王蒙在年出版的《中国天机》里有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红彤彤的年代啊。所谓的“右派”,被打下了气焰,红彤彤的苗子如作家浩然正在蓬勃成长壮大。他不但写了大量清新活泼的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而且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我亲耳听他讲过,有多少思想,就有多少生活......
还是苏轼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谁又不是这样呢?!
本文参考资料:
翟向东《塞外风情》
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浩然》
刘章《我与浩然的一段交往》
王蒙《中国天机》等
感谢阅读本文,欢迎赐稿。
如果觉得还不错,请转发,并请扫描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