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3年,浙江夫妻收留脑部受伤的失忆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朱家明出生于贵州赤水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务农为生,每日勤勤恳恳地劳动,在朱家明出生后,他们家又有四个孩子出生。

朱家明上学后,学习成绩不太好,加上又是家中的老大,需要替父母分担,所以他初中毕业就不念书了,选择进入社会中打拼。

最开始,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的朱家明只能在家附近做力工,先后做过搬运工、装车工和砖厂工人。

这些工作非常累,朱家明每天下班回家都是累得筋疲力尽,但看到劳累的父母,还有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们,就咬牙坚持了下去。

朱家明这一干就是十年,从当年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浑身都长满了结实的肌肉,这都是这些年做力工锻炼出来的。

这个时候的朱家明,已经不满足于在家附近打工了,毕竟他们那个小地方工资并不高,所以他打算去外面闯荡一番。

年,经过朋友的介绍,朱家明来到了距离家乡一千多公里远的福建南平市。

朱家明的朋友在这里做保安,工作挺轻松,只是工资比较低,朱家明并不想做这份工作,正巧当时有一家工地正在招工,朱家明就去了。

由于朱家明常年干力工,身体健壮,在工地干活也是如鱼得水,这一干就是三个月。

朱家明工作的前三个月挺顺利的,但到了第四个月,他就发现包工头拖欠工资了,他多次去索要,但包工头都不给。

朱家明打听了一下,和他一样被拖欠工资的还有几个工友,这些工友都是外地的。

后来朱家明听说,包工头喜欢打麻将,前不久输了不少钱,这才欠了他们这几个农民工的工资。

朱家明找了那几个被拖欠工资的工友,一起找包工头要钱,把门堵上了,不让包工头走,包工头一看大家气势汹汹的,也有些服软了,答应三天后就给大家结工资,并劝大家回去好好工作。

但是正常上班后没多久,朱家明就在工地上干活不慎脑部受伤。后来,医院,经过治疗后,他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记忆却没有恢复。

尽管很多事情他忘了,但他还记得包工头欠他的钱,他便回了工地,去找包工头讨个说法。

他们见面后,包工头把朱家明辞退了,并且还克扣了一部分工资。朱家明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工,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能维护自己的权利,最终也是吃了哑巴亏,离开了工地。

为了谋生,朱家明到处找工作,因为身份证在工地的时候丢失了,所以很多老板都不敢用他,最终朱家明只能打零工,哪个工地有人请假了,缺人手了,他就去顶替一阵儿,都是日结工资。

那段日子非常苦,身体劳累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老板经常欺负他,看他是一个没有身份证的黑户,就把全工地里最脏最累的活分配给他,就这样还会找点借口克扣他的工资。

朱家明的工作不稳定,找不到临时工的时候,就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所以他那段时间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最惨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工地的宿舍不给朱家明住,他晚上只能睡在桥洞里,或者是睡在公园的椅子上。

朱家明在头受伤之前,会隔一段时间给家里邮寄一封信,除了寄回去一些钱,还跟家里说一说自己的情况。

但自从朱家明失去部分记忆之后,他就一封信都没给家里邮寄过,这让家人非常担心,就在朱家明失去联系的半年后,朱家明的家人去了派出所,报案称朱家明失踪了。

朱家明要是一直在一个工地上班,那还比较容易找到,但他始终都是居无定所,所以他家乡那边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他。

到了年,朱家明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仍然是每天奔波于各个工地,忙于生计,只是这一年对他来说有些特别,因为他遇到了贵人。

这一年的4月份,朱家明再次换了一个工地,这个工地比较小,承包工地的是一对夫妻,男的叫谭万刚,女的叫雷丽珍。

这对夫妻之前承包过一些盖房子或者修路的小工程,这个时候,他们刚结婚不久,便又勤勤恳恳地承包了一处工地,正好朱家明过去应聘。

谭万刚和雷丽珍觉得朱家明为人挺老实的,便打算让他试用两天看看,接下来的两天,朱家明很出色地完成了工地的工作,这让谭万刚和雷丽珍非常满意,认为他很有工作能力,而且干活不偷懒。

夫妻俩决定长期录用朱家明,让他以后跟着自己的工程队,不过夫妻俩还不知道朱家明是怎么想的,到底愿不愿跟着他们,之后夫妻俩便找个时间跟朱家明谈了谈。

朱家明已经尝遍了工作不稳定、居无定所的苦,所以当他听完了谭万刚和雷丽珍的话,便立即答应了。

朱家明非常诚实,直接告诉了夫妻俩,他之前头部受过伤,得了失忆症,很多过去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还如实地告诉夫妻俩,他的身份证丢失了,自己是一个黑户。

谭万刚和雷丽珍听完后,并没有嫌弃他,反而非常同情他,愿意收留他。

夫妻俩知道了朱家明没有地方住,就让朱家明去他们自己租的房子里,特意腾出了一间房给他。

那段时间,夫妻俩对待朱家明就像对待多年好友一般,他们吃什么,绝不掖着藏着,也照样给朱家明吃,他们要是买新衣服,也会给朱家明买一件。

即使朱家明因为脑部受伤,而出现了反应迟缓、失眠、经常自言自语和说话胡言乱语等后遗症,但夫妻俩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赶走他,而是选择包容他。

这让朱家明非常感动,自从他离开家外出打工,就吃尽了苦头,从来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可是在谭万刚和雷丽珍夫妻俩这里,朱家明感受了久违的家的温暖。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外,谭万刚还把自己最拿手的泥瓦匠技术教给了朱家明,朱家明很珍惜这次学技术的机会,每天都会耐心学习,并且反复练习。

一年后,朱家明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熟练的泥瓦匠,干出来的活非常细腻和老练,让他的师父谭万刚看了,都要竖起大拇指。

朱家明成为泥瓦匠之后,收入比原来高了很多,他非常感激谭万刚和雷丽珍,手中有了钱,就会请夫妻俩吃饭,知道谭万刚喜欢喝茶,还特意买了上好的龙井给他。

朱家明和这对夫妻的感情越来越好,他们就好像是亲戚一样,谭万刚把朱家明当成了自己的亲兄弟,朱家明也同样如此。

“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朱家明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被夫妻俩精心照顾的这段时间,朱家明的记忆恢复了一些,他一直都想家,但就是记不清楚家乡的名字,隐约只记得有一个“水”字,可是要想再进一步回忆,就实在想不起来了。

中国那么大,带水字的县或者村就有好几百个,要寻找家乡非常困难,所以朱家明就搁置了寻家的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家明一直跟着谭万刚和雷丽珍夫妻俩到处干活,几乎跑遍了整个福建,夫妻俩在哪里承包工程,朱家明就跟到哪里。

时间过得非常快,一晃12年过去了,到了年,雷丽珍怀孕了,夫妻俩一商量,打算回浙江老家。

随后夫妻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家明,已经跟随了夫妻俩这么多年的朱家明,对他们难舍难分,便打算和他们一起回去。

谭万刚的老家在浙江云和的乡下,三个人回去后,还和之前一样,就像一家人似的生活在一起。

夫妻俩问过朱家明还想不想家了,朱家明沉默了很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后来夫妻俩表示,如果朱家明想要去寻找自己的家,那么他们夫妻俩会陪着他一起去,如果朱家明不想去找家了,那么夫妻俩的家就是朱家明的家,以后夫妻俩都会照顾他。

后来雷丽珍生了一个儿子,谭万刚非常高兴,朱家明也跟着高兴,就好像是自己的亲儿子一般。

等到孩子渐渐长大,会说话了,就一直叫朱家明大伯,而朱家明也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会经常抱着他,哄着他玩。

到了冬天,孩子的脚会发凉,朱家明就把孩子的脚丫子捂在手心,等孩子的脚温热了之后,再替孩子穿鞋。

谭万刚有了儿子之后,加上年纪也大了,便不想离家太远去承包工程了,就在家附近找点活儿干,朱家明有时候也会跟着去干活。

在活儿少的时候,谭万刚就和朱家明在家附近种茶采茶,用来补贴家用。

到了年2月份,因为发生了疫情,谭万刚和朱家明并没有出门干活,而是待在家里。

这一天,朱家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里面播放了一条有关于贵州赤水的新闻,他的脑海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之前朱家明丢失了部分记忆,只记得家乡带一个水字,但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这时隐约觉得是赤水,朱家明十分兴奋地继续看新闻,发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非常熟悉,他之前肯定去过赤水。

接着新闻中采访了赤水市本地的人,熟悉的家乡话再次刺激了朱家明的大脑,促使他去回忆更多的事情。

过去比较模糊的记忆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了,那些片段拼凑到一起,让朱家明想起来了,原来他的家乡就是贵州赤水。

朱家明高兴地手舞足蹈,然后又泪流满面,终于找到家了,阔别了三十年的家,也不知道家人都怎么样了。

朱家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谭万刚和雷丽珍,夫妻俩也替他感到高兴,接着谭万刚就让朱家明进一步回忆一下,毕竟赤水市挺大的,还需要更加详细的地址才行。

但朱家明却无法进一步回忆,稍微再仔细地回忆一下,脑袋就特别疼。

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求助警察,2月28日的下午,谭万刚便陪着朱家明去了云和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朱家明把自己的情况跟民警说了说。

接下来,一位民警就对朱家明进行了身份信息的核实,但系统却显示赤水市没有一个叫朱家明的居民。

这位民警办案经验丰富,立刻明白了,这是因为朱家明失踪太久了,赤水那边已经把朱家明的户口信息注销了。

由于当时全国都处于疫情管控期,也没办法千里迢迢前往赤水,民警建议朱家明先回去,然后派出所这边再想想办法。

第二天,浙江云和这边的民警联系了贵州赤水辖区的几个派出所,并且把朱家明的情况说了一下,还把他的照片发过去了。

赤水的民警经过调查和核实,发现三十年前,确实有人报过案,说是一个叫朱家明的人失踪了。

最终民警确定,失踪的朱家明,家在赤水市复兴镇长江村。

就在这天的下午,复兴镇的两位民警,前往长江村,打算走访朱家明的情况,随后很顺利地打听出了朱家明原来居住的地址。

随后两位民警便赶过去,但到了地方才知道,那里拆迁了,朱家明的家人也搬走了。

接下来的两天,民警又去了拆迁办,要到了朱家明家人的联系方式,然后通报给了浙江云和的警方。

云和的民警立即给朱家明打了电话,把朱家明家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这让朱家明惊喜万分,连忙跟民警表达了感谢。

朱家明含泪表示:“关于家乡和妈妈的最近记忆,就是我离开家的时候,穿的那双布鞋,那是我妈亲手给我做的,还有里面的鞋垫,也是我妈一针一针绣上的花,可惜后来那双布鞋和鞋垫遗失了。”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已经物是人非,朱家明从离开家时的二十七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如今五十七岁的老汉,但对家人的那份思念却久久没有消散,甚至是与日俱增。

朱家明拿到家人联系方式时,就立马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当听到83岁老母亲声音的时候,朱家明当场泪奔了,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哗哗往下流。

“妈,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你在就好,你现在身体好不好啊?”朱家明哭着说道。

“小明啊,我挺好的,你这些年去哪儿了,我们都等你回家呢,早点回家啊。”朱家明的母亲充满了关怀地问道,接着也流下了眼泪……

随后朱家明还和家人进行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