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覃江华谢无量与汤寿潜蔡元培学术渊源考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谢无量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伦理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有“国学大师”之誉。他撰写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佛学大纲》等,在民国学术界均为开风气之先的著作,推动了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型。目前,学界有关谢无量的研究为数不少,但是对其思想渊源的考察却有欠深入。时势造英雄,谢无量学术思想的产生,与清末民初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密不可分;名师出高徒,谢无量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当时一批先知先觉者的大力引领息息相关。谢无量一生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大时期,清末民初是其道德情操与学术理念形成的关键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青年谢无量的两位业师汤寿潜和蔡元培对其人生轨迹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汤寿潜、蔡元培同为浙江山阴人,一同被誉为近代浙东学术的传人。浙东学术以史见长,章学诚认为:“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梁启超也曾指出:“浙东学风,从梨洲、季野、谢山起,以至于章实斋,厘然自成一系统,而其贡献最大者,实在史学。”浙东学术重实学,尚气节,有当代学者将其精神总结为“平彰学术,考镜源流”“学有宗旨,不守门户”“实学求是,经世致用”“虚实相生,崇尚性情”“严于去伪,慎于治偏”“砥砺气节,躬行实践”等几大方面。浙东学风通过汤寿潜、蔡元培两位先生的传递,对谢无量的道德文章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深入考察谢无量与近代浙东学术的渊源,以期更好地把握其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充分认识其在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谢无量与汤寿潜的学术渊源

谢无量生于蜀(四川梓潼),长于皖(安徽芜湖),在上海接受西学训练,深受三地学风(尤其是蜀学)影响。但从师承关系上看,他实则与浙东学术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谢无量自幼天资聪颖,3岁被目为“神童”,4岁上私塾,6岁能作诗。他的父亲谢维喈是科举出身,长期游宦安徽各地。除了送儿子上私塾,谢维喈还亲自教他“四书”,希望他能继续走科举道路。但谢无量对八股文十分反感,倒是对历史、诗词和书法非常着迷,并因此打下深厚国学基础。年,谢维喈好友汤寿潜携女婿马福田(字一浮)到访芜湖。汤寿潜是近代著名维新思想家,因仰慕其人品、学识和*治立场,谢无量便拜其为师,学习经世之学,并与马一浮义结金兰。后来,在汤寿潜的建议下,谢无量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就读,学习中西之学,为未来学术发展奠定基础。总结起来,汤寿潜对谢无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术倾向、*治立场和道德品格等几个方面。

1.汤寿潜的学术倾向对谢无量的影响。汤寿潜(-),学名震,后改名寿潜,字蛰仙。张謇称其“早年颖异,以文学见称,闳敏有器识”。汤寿潜注重实学,在担任山东巡抚张曜幕僚期间,曾为其治理*河出谋划策。年,与蔡元培、张元济一起考中进士,三人同科,关系甚笃。汤寿潜是清末君主立宪的重要倡导者,在保路权、修铁路运动中担当领袖,享有很高的威望,在辛亥革命时期被推举为浙江都督。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有“布衣都督”之美誉。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汤寿潜被任命为交通总长,他请辞不受。袁世凯窃取总统宝座之后,邀他北上任职,他予以断然拒绝。乱世之中,汤寿潜的*治主张经历多次变化(从维新派、君主立宪派,到资产阶级共和派),但始终与历史潮流保持一致。

年,谢无量随父亲到上海拜见汤寿潜。后者指点他多读顾炎武、*宗羲、王夫之、龚自珍等人的著作及梁启超的*论文,并鼓励他去华北考察,开拓眼界。年,谢无量按照老师的建议开始北方之行。当时,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一路上,谢无量耳闻目睹了八国联军烧杀掳掠、清军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增长了见闻。他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说:“这是我青年时代初次出游,第一次踏上社会的启蒙教育,对我人生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辗转回到南方后,他便下定决心通过学术救国,并投身社会革命。汤寿潜著作等身,撰有《危言》《尔雅小辨》《说文贯》《理财百策》《三通考辑要》及《文集》等多种著作,以实学和史学著称。其中,最有名的是年出版的《危言》一书。该书宣传维新变法,早于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开启了“危言体”之先河。在书中,汤寿潜就迁都、设立宰相、建立议院、改革教育、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现代工业、加强国防建设、变革官员任用制度等提出变法主张,引发朝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