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共创共富道路浙江日报两版 [复制链接]

1#

浙江日报

6月17日,《浙江日报》刊发文章《解码新时代“寀卢经验”》、《全国“村长”论坛在东阳花园村“梅开二度”》,一日内两次点赞东阳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共富之路。

解码新时代“寀卢经验”

原本泥泞的机耕路铺上了彩色沥青,原本村与村中间杂乱的田园水塘变成了亲水栈道和慢行步道,原本为种田才下地,今天村民茶余饭后都喜欢到田间走走……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的“共享田园”火了,几千名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游玩。

寀卢村“共享田园”

20多年前,寀卢诞生了闻名全国的“寀卢经验”,用“撒直播法”一举解决了农田抛荒问题。20年后,依托“共享田园”这种土地利用的新型美丽尝试,寀卢这片田园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寀卢经验”也迎来全面高水平提档升级。寀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共创共富道路。

“寀卢经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进寀卢村“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农业生产基地,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成群白鹭在田间嬉戏,干净整洁的田耕路上、紫藤长廊里,村民在悠闲散步,田园生活的惬意展露无遗。

寀卢村*委书记卢阳春说:“我们村从年开始没有一亩是荒田,这就是最开始的‘寀卢经验’。”时间回到年,当时,寀卢全村亩粮田,有三分之一抛荒,粮食总产严重下降。

那年春天,村民卢法素把早稻种子直接撒播在自家3.5亩承包田里。大家一开始都取笑她,不相信这种办法能种出粮食。“丈夫和孩子都在外工作,家中又养了经济收益较好的春蚕,没有劳力。”今年已81岁的卢法素说,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用这个办法种的早稻,亩产居然有多公斤。时任村*总支书卢楷文却敏锐意识到:这不失为解决农村田地抛荒现象的一种有效办法。于是,村*总支一帮人一合计,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办企业的卢楷文带头种了4.5亩试验田,并动员19户*员干部家庭一起进行试验,甚至还邀请来农业局农艺师驻村指导……

19户人家的“撒直播试点”很快有了结果:早稻平均亩产达到.9公斤。*员带头,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撒直播法”在第二年不令而行。第三年,撒直播面积扩大到亩,再一次获得丰收。

寀卢村农田迎来丰收

不仅省工、省力、省成本,还高产、高效,这是什么逻辑?事实上,相比传统的插秧种水稻,这种办法的种植密度更高。不过,缺点也明显,撒直播的水稻收割时,相比插秧种植就会困难很多。

这没有难倒聪明的寀卢人。既然一家一户收割累,那我用机器代替、由村里来“统”不就解决问题了。年,寀卢村精心挑选61名懂农业技术、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员和技术骨干办起了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设立了农技、农机、排灌3个服务队和一个农资供应服务部,为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寀卢将全村土地划成若干片组,实行统一布局、统一技术、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等系列化服务,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解放了一批劳动力。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寀卢村

随后,寀卢村在东阳率先实现农田园林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逐步形成以“农技+农机+社会化规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寀卢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寀卢经验’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推广应用先进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为支撑,走出的一条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田、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发展新路子。”东阳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

共创共富“共享田园”撑起美丽经济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寀卢村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其中很多是来“城东街道寀卢共享田园项目”打卡的。

近年来,寀卢村不断深化“寀卢经验”,在环境整治、设施提升、美化亮化的基础上,抓住“共享田园”建设机遇,以生产、生活、生态共享,田园、家园、公园共建,要素、产业、功能融合的理念为指引,推动寀卢美丽乡村从村内延伸至村外。

“目前,‘寀卢共享田园’规划面积达亩,有水果采摘、休闲垂钓、欢乐农田等项目,内容丰富。”卢阳春说,村里还将“共享田园”的农户信息、网格分布、*员联系等情况汇集到“智慧寀卢云平台”,通过数字化来管理农田和村庄。

“共享田园”不仅引来游客,也吸引了种业企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