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看嘉善今天浙江日报整版报道了 [复制链接]

1#

今天,《浙江日报》正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鱼米乡,引来金凤凰——县域人才集聚的嘉善样本》的文章,重点介绍了嘉善人才引进的相关工作。

全文报道如下


  核心提示: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近年来,嘉善县紧扣全面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要求,坚持*管人才原则,紧密对接上海,积极放眼全球,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补齐短板,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为天下英才搭建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省第十四次*代会提出,突出人才强省,增创战略资源新优势,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的生动局面。


  8月28日,“梦想中国·智汇嘉善”第二届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嘉善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大批创客同台竞技。“吴根越角”之地,因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项目集聚而备受瞩目。
  嘉善,是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这个38万户籍人口、平方公里面积的县,共引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9名、省“千人计划”专家23名,成为广聚天下英才的一方热土。

红色引领

筑创新“高地”


  在前不久公布的第3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嘉善归谷智造小镇榜上有名。而在七八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传统工业区,密集分布着大批纺织服装、金属加工等低小散企业。
  如今,一个重点承接海归人才创业创新的崭新平台——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在这里崛起,将发展定位指向了电子信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前沿领域,迅速成为高端人才技术的“高地”。


  “美国有硅谷,嘉善有归谷。”这是从美国归来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潘今一走进归谷嘉善科技园时的感慨。归谷嘉善科技园常务副主任杨丽萍告诉记者,为了让创业人才更好地融入归谷,园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给落户这里的高层次人才提供项目、人才、生活等全方位保障,“智汇*建·育才助创”志愿项目也在服务企业和人才过程中应运而生。
  通过“*建+服务”把抓*建与谋创新相结合,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归谷嘉善科技园办公室主任于飞燕还以本人名字,建立了“飞燕*代表工作室”。园区*员职工针对项目全流程跟踪,为大批入驻的企业人才提供贴心服务,持续增添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园区*组织积极与高层次人才沟通交流,实现了“将*员培养成人才,将人才发展为*员”的良性互动。


  6月17日,一场特殊的仪式在归谷园区举行——浙江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支部成立。在这天的首次*支部会议上,董事长卢致辉在*旗下庄严宣誓,光荣加入中国共产*。
  目前,这个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企业已有10名*员,占总员工数的近三分之一,并有6名员工积极要求入*。公司*支部成立两个多月来,已组织开展14次各类活动和12次理论学习,有效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重点发展领域,企业还分别组织了两个“*员尖刀研发组”,分别由两位名校海归博士*员担任组长。


  “以*建聚人心、促发展,这是我们企业成立*支部的初衷。”*支部书记兼公司总经理陆加杰告诉记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头顶云天的气魄和脚踏实地的作风,通过*建引领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都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如今,归谷园区*总支下辖支部8个,覆盖16家企业,正逐步构筑起英才汇聚的“红色高地”。

接轨上海

造聚才“洼地”


  从上海松江到嘉善,只有短短半小时的车程,便利的交通条件,让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当好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积极承接上海的人才资源外溢,已成为嘉善在人才集聚中着力谋划的一招“先手棋”。
  周一早上,浙江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从松江驱车来到自己位*善的企业。和许多“安家上海,立业嘉善”的创业人才一样,这是他生活的日常状态。最近,这家主攻汽车尾气传感器研发生产的企业正抓紧完成一批来自海外的订单,陈磊的工作日程也被排得满满当当。


  “我们希望以高质量和相对低的价格,逐步与国外品牌竞争,实现尖端产品的国产化。”作为一个30余人创业团队的带头人,陈磊一直怀揣实业报国的梦想。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求学深造与工作期间一直从事汽车传感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量产经验后,渐渐萌生创业的念头。最终,他在嘉善迈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第一步。
  “创办企业前,我曾经在全国各地进行过大量考察,嘉善同时具备了区位优势、良好人才*策以及高效*府服务,所以我选择落户这里。”陈磊告诉记者,当时,他同时与许多地区沟通接洽,嘉善县负责对接招才引智工作的干部积极主动抛出“橄榄枝”,为企业入驻做好“保姆式”全流程服务:完成企业注册、选址,落实人才补助,甚至联系厂房装修单位……短短一年时间,他的企业已顺利实现量产,如今年产值超过余万元。


  毗邻大上海,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人才洼地效应?嘉善县对此孜孜以求。
  今年,嘉善再度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驻点上海,积极对接上海各部门、高校、科技院所等机构,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事实上,从年开始,嘉善就从各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开发区选调干部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驻点双招工作,不仅为当地带来丰厚的人才和项目资源,也成为锤炼干部铁军的平台。
  “能参与驻点上海‘双招双引’,我很自豪,这是我个人能力提升最快的一段时期。”曾经在上海驻点工作两年时间的嘉善县人社局干部杨瑞益告诉记者,在上海期间,原本没有任何引智工作经验的他走访了大量企业机构,也看到了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不仅丰富了招才引智工作经验,也有效扩展了工作视野,增强了工作能力。


  在嘉善,人才引育形成了特别的“四五六”现象:全县累计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有40%来自上海,“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项目有50%来自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有60%来自上海。值得
  日前,在浙江姚庄经济开发区一家民营企业的应聘面试现场,几位拥有工程博士学位的精英求职者踌躇满志,期待拥抱大展身手的舞台。
  “为什么选择嘉善?”这是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省“千人计划”专家杨晓明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几年前自己从大洋彼岸归来接受面试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这个问题,他也曾思考良久。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晓明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从事材料科学研究。近几年来,看到越来越多身边的人回国发展,杨晓明也坐不住了,最终把办公室从美国加州搬到嘉善,并且决心在这里扎根。
  “回国前也有过彷徨和犹豫,但到了嘉善,真切感受到了当地*委、*府对人才、科技的尊重与渴求。”杨晓明说,嘉善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条件,各种贴心服务“留人”更“留心”,有的甚至超过了在美工作时的待遇。很快,杨晓明主持的多功能涂层复合薄膜材料项目在嘉善落地,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被吸引到公司,为进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更广阔的产业蓝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近,欧仁公司推出一项技术革新计划,联系了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企管局局长盛磊再次主动上门对接,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
  在开发区工作至今,盛磊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不在自己办公室,为企业跑服务、找人才、谈合作是他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希望以最真诚的服务,让企业乐于引人才、敢于用人才,更加主动推动转型。”
  记者从嘉善县委组织部了解到,目前,嘉善围绕*管人才责任落实,将人才工作纳入工业经济考核,并出台全县开放型经济考核奖励办法。当地通过深化镇(街道)和重点部门“一把手”向县委常委会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从而促进职能部门在人才工作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县*员干部形成了引进人才、服务人才的合力。


  去年2月,一个美国医疗专家团队来嘉善考察,双方就产业定位、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策、融资、土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洽谈,美方代表迅速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项目当天考察、当天落户、当天注册,整个过程不到6小时,刷新了项目签约落户的“嘉善速度”。
  与此同时,嘉善不断完善*策,进一步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今年4月,嘉善再度出台“人才新*”,提出6个方面、32条举措,涵盖了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激励、保障、服务等各环节,其中80%以上的内容都是首次提出。对新引育的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每人给予不低于万元的工作经费和奖励补助。同时,对成长性好和业绩突出的团队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的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

编辑

陆远

来源

《浙江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