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利水农村ldquo三位一体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扁平疣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之江观察·评论员调研行

如何统筹现有资源,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浙江一直在努力攻克的难题。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曾提出解题之法——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既解放农民生产力,又激活农村活力,进而助力整个乡村振兴。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这项改革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深化。

近日,记者跟随衢州市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一起走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妙源村以及农户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尝试寻找当下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深化之良方。

浙江是市场大省,一直以来农业生产不缺商机、不缺销路、不缺技术,接下来这一领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理顺*府与市场的关系。

过去,农村改革有不少是自上而下,有的因脱离市场而导致效果不佳。虽然瑞安等地通过建立农合联试图扭转这一趋势,但因供销社主导的农合联或多或少带有行*色彩,使得这一组织形式下农业与市场的接轨度仍有待提高。为此,柯城农合联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接过了农办、农业局、供销社等部门的部分职能,并通过成立8个产业互助会(联合社)来强化市场导向,变过去的“*府钱投哪,哪就发展”为“哪里需要钱,*府钱就去哪”。

以农合联下设的柑橘产业联合社为例,村民卢志成以前只是一个小种植户,很难通过*府审核拿到贷款。但加入农合联后,依托农户抱团发展,以信用为担保,他不仅融到了万元,还通过农合联联系上柑橘院士,成功培育了新品种。

市场在前方开路,*府在幕后统筹,农合联在中间协调,从而实现统分结合,走出一条有组织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这是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现实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热钱开始涌入,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杜绝这一现象,就需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纵观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农民发展观念的革新,但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割裂,存在“供给是供给,需求是需求”的理念,一些农户过于沉溺于创新供给、提供新产品的执念中,而忘记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两者间的有效对接。在柯城,农合联早在推广之初,就将发展模式、人力、房产、机械等设施明确为可利用资源,并力争与供给端实现无缝链接。

以衢州早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例。该公司曾是一家有20多年历史的来料加工企业,在各村有固定经纪人。加入农合联后,迅速明确“公司+经纪人”模式为可用资源,华丽转变为“订单农业”,一举覆盖了高山蔬菜、山区土特产等各类产品。而禾立方种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则明确农机农具、加工设备生产线为可用资源,通过农机服务的方式,为全区40家种粮户提供服务,种粮面积从亩扩大到亩,每亩节本增效元以上。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全区域、全产业链、全方位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三位一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借力改革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的事迹通过媒体传播,勾勒出“农村很好,百姓无忧”的表面现象。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一样,在农民、农业、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还需理顺人均和人人的关系。

现实中,一些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好的村庄,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一些思想活络、有专业技能的农民,也是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民。而那些缺乏产业资源的乡村和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民,往往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苦哈哈地过日子,即便有创业的想法,也因没钱无果而终。

为解决这一难题,年,柯城区农合联成立全省第一家村级乡里乡亲农民互助会,将产业发展、融资平台等优惠*策直接对接到最基层的散户农民。村民郑芳是一名农村妇女,因没有一技之长,家里房子破了也没钱修。但加入互助会后,她不仅贷到30万元用来装修,还找到了开民宿的致富路,通过互助会的客流引流,短短几个月就赚到了几万元。

资源向更贫困的地区和百姓倾斜,激发偏远地区创新创业热情,让偏远地区的百姓真正富裕起来,进而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三位一体”改革的坚守。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乡村振兴,将来还要引进职业农民,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一期盼正在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海归开始选择回到柯城、回到乡村,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期收获更多幸福的果实。

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在乡村的土地上,机械化的操作比比皆是、高科技人才胼手胝足、新产业新业态遍地开花。那是很多人理想中的最美乡村图景,相信终有一天,它会成真。

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

这次调研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推进情况,实地走访农户和经营主体,与基层干部和农民交流,能切实感受到这项工作是有生命力的,是受老百姓欢迎和支持的。特别是妙源村通过“乡里乡亲互助会”这一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充分挖掘并激活了当地的生态、文化、旅游和闲置资源,为村民发展民宿、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外流人口的回归,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面上铺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让我们抓好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有了更大的底气和决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三农”工作牵挂于心。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破题的“命题作文”。下一步,我们将以乡里乡亲、柑橘、蔬菜等10个农业产业互助会为支柱,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农合联”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不断深化探索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的新路径,使其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运行。

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和*策机制创新,整合全域产业、旅游、土地开发、美丽乡村等规划,使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在产业链上集聚延伸,实现农民组织化、职业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杠杆作用,构建与市场接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农民利益最大化,在柯城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花园”画卷。

原文刊发于浙江日报3月30日5版

浙江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

图、文

吕布于山

编辑

小霸王

监制

翊嘉

一个与时俱进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