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省高校唯一浙师支教接力入选浙江日报 [复制链接]

1#

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3月19日版

“村里建文化记忆馆,我们也该出份力、做点事。”文成县*坦镇周岙底村的赵庆年捧着一套清朝时期的瓷器碗碟说。近日,得知文化礼堂要筹建文化记忆馆,需要“老物件”来当展品,村民们纷纷自发献上了家里的“老古董”,这些带着历史记忆和泥土气息的老物件,从村民家中的“压箱底”变成了安放乡愁的展品。

走进周岙底村文化礼堂的文化记忆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摆放整齐的“老古董”:有民国时期的嫁衣,代代相传的蓑衣,吱嘎作响的纺车,古朴典雅的装饰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当地的历史积淀,它们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村史的宝贵资料,一代又一代的器物,诠释着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承载着他们的生活细节。

“大家出力,大家共享,这样才真正把文化礼堂搞‘活’了!”文成县社科联主席赵雪微介绍:“只有将共建共享思维贯穿到‘建、管、用、育’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让村民把文化礼堂当成精神家园。”

开馆后的短短3天时间里,就陆续有数十位村民自发捐赠百余件“老古董”。除了众筹展品,村民还为文化礼堂建设“添砖加瓦”。村民赵沛光是村里的低保户,平日里靠着干农活养家糊口,得知村里兴建文化礼堂需要众筹公益金,他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说:“村里建文化礼堂,那是天大的好事,是村里百姓的福,我作为村民代表,应该要起表率作用,我是低保户,没有很多钱,但也要为村子出点力。”

文成县还注重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引入现代文化生活理念,通过精心打造农村文化礼堂“相约周日”活动品牌;举办“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的“村晚”活动;成立乡村艺术团,通过才艺大赛、村民运动会以及文化走亲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百姓在文化礼堂中体会到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了解,年文成县共开展“伯温读书节”等文化惠民活动余场次,建成城市书房1个、百姓书屋2个、文化驿站2个、农村文化礼堂55家。同时,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举办环浙江自行车公开赛等群体赛事21场次,打通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浙江日报

.....................................................................

推广合作

商务联系

广告合作

广告合作:(仅接受广告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