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日报报道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谈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每7个嵊州人就有1个是我们的用户

嵊州最权威的新闻平台

嵊州上《浙江日报》了

整版报道

时隔21年,再访《民情日记》发源地嵊州市雅璜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嵊州雅璜乡一间间典雅古拙的

精品民宿吸引着外来投资商和游客

去年10月,雅璜乡来了一批乡村“看房团”,由绍兴市农办组织的一行30人,来自上海、杭州等地,有文创公司的企业家,也有做休闲旅游的民宿老板等,“看房团”下乡,助推乡村振兴。如今,精品民宿等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闲置农房“活”了起来。

戴溪雅舍

全乡目前建有精品民宿三家,分别是戴溪雅舍、隐庐小苑和溪隐雅璜。戴溪雅舍和隐庐小院目前都已营业,溪隐雅璜还在建设中,另外分布在长坑村和戴溪村的几户普通民宿也开始进入改建阶段。

隐庐小苑

去年以来,嵊州市雅璜乡*府立足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闲置农房激活计划,这些都极大地带动了雅璜乡农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而让‘沉睡’的闲置农房‘醒来’

正是得益于雅璜乡

一步步走出来的“民情日记”

翻看手中泛*的《民情日记》,李春阳还会想起21年前进村入户问民情时的场景。让这位嵊州市雅璜乡原*委书记难忘的,还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年12月2日。

这天,《浙江日报》头版刊发的《嵊州雅璜乡干部〈民情日记〉连民心》报道引起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亲赴当地调研。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也用大篇幅予以报道。“串百家门,记百家情,解百家难”的“雅璜经验”走出山乡,推向全省,在全国产生影响。

21年过去了,当地干部还在记录《民情日记》吗?

古桥溪水,黛瓦白墙,与满山苍翠浑然一体,雅璜乡已不是当年的穷乡僻壤。

雅璜乡*府办公楼立面上,一行大红字跃然眼前: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这一“民情日记”制度的核心理念,历经风雨,暖意依旧。事实上,雅璜乡的发展史,已和《民情日记》紧密交织在一起。而这项改革的探路人,正是李春阳。

李春阳的《民情日记》

今年65岁的李春阳鹤发松姿,声若洪钟。他坦言,记《民情日记》是被“逼”出来的。

老中青三代新闻人与雅璜乡原*委书记李春阳(右二)一起翻看当年的《民情日记》。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杨朝波摄

当时,不少乡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纪律松懈,村民意见很大,形容他们是“三要”干部——要钱(征收农业税等)、要粮(完成粮食统购任务)、“要命”(管理计划生育)。更让他受到触动的是,雅璜村一百姓上山干活时不小心摔成重伤,3个月后家人上门求助时,他才知此事。

“我们都是农家子弟,现在反而和农村老百姓疏远了,说得过去吗?”夜深人静,李春阳辗转难眠。

“必须改变!”年3月,乡*委号召乡干部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要求每个乡干部走村入户,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从此,每户农家有多少茶园竹林、养多少鸡鸭牛猪、有几块旱地水田、开几家工厂作坊,乡干部都如数家珍。

长坑村村委会办公地有一排民情档案柜,全村户村民基本建档。“香榧株、毛竹19亩、茶叶3亩……”翻开其中一户村民的档案,我们发现资料里不仅有家庭主要成员信息,还有主要收入来源、诉求等,甚至留存着上世纪80年代雅璜公社长坑大队山林承包合同等资料。

在李春阳的《民情日记》里,我们多次看到“刘仁香”这个名字:

年3月23日,雅璜村村民刘仁香丈夫去世两年多,本人瘫痪,女儿13岁,家庭无经济收入来源,应重点照顾;4月27日,发动乡干部给刘仁香家捐款,每月照顾大米30斤;10月15日,除大米外,再不定期照顾资金50元至元……

我们从乡干部处得知,刘仁香前几年去世了。在乡干部的关照下,这位不幸的村民体面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起初有乡干部担心无事可记,但走访得越多,要记的东西就越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时间一长,干部和群众的心想在一起,事业就有奔头了。”李春阳说,“《民情日记》就是我们乡的‘传家宝’。”

21年来,这个偏远山乡始终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比上年增长9%。

年,雅璜乡干部带着《民情日记》在田间地头走访村民,了解村情民意。

民情馆设在乡里的老祠堂。《民情日记》大事记、日记样本、文字影像资料……一件件展陈品,让记忆重现。二楼的展示台里,还陈列着当年刊载《嵊州雅璜乡干部〈民情日记〉连民心》报道的《浙江日报》原件,报纸平整,棱角分明。

李春阳也保存着同一份《浙江日报》。报纸放在一个封口的档案袋里,袋口编号处写着“壹”。

“当时,李良、陈纪蔚两位浙报记者不仅采访了我,开了乡干部座谈会,了解典型事例,还直接走访农民,了解《民情日记》所记问题的解决情况。”李春阳娓娓道来。

不仅是李春阳,每位雅璜乡干部都明白,这篇报道的意义非同一般——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当天报纸上作出批示:我们的各级**干部,都应该像雅璜乡干部那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密切*群关系,才能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彼时,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促进发展也带来变革,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亟待破题。

《民情日记》的影响如涟漪般迅速扩大。年初,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在全省农村推广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做法。当年仅嵊州市就有名乡镇干部共下村17.93万人次,走访45.46万户次,记载《民情日记》5.86万篇,办结率达76.41%。

伴随时代进步,雅璜乡《民情日记》的内容也升级了:不仅记录哪些群众需要救济,还会写下可行的发展思路,如发展无公害茶叶和蔬菜,扩大竹笋基地规模等。于是,雅璜乡又增加了“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两个目标,要求乡干部切实为老百姓致富出点子、搞服务,丰富了《民情日记》的内涵。

李春阳欣慰地说:“群众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把干部当自己人,这也是我们记《民情日记》的初衷。”

推行《民情日记》21年来,雅璜乡经济社会发展良好,雅璜村还办起了精品民宿。

“互联网时代,收集民情的手段更加多样,新媒体载体替代了传统的日记本,但《民情日记》一直在我们心里。”70后乡纪委书记张立锋说。

对此,戴溪雅舍民宿负责人李培君最有体会。这是雅璜乡引进的第一家精品民宿,也是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民生工程。去年3月立项的第一天,“戴溪雅舍服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