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杜去了浙江日报实习,采访了NBA总冠军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给同龄人的一段话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从少年也渐渐蜕变成了青年,我也慢慢发现中国的高中生有很多人是迷茫的,是无所适从的。读书、考试、读好书、考高分大家都懂也想做;做了是为了什么,很多人都说是考好大学,所谓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未来里面有什么、它是怎么样一个构造,却很少有人真正去想过。我其实也是那个“活在当下”却很少“放眼未来”的高中生,但我慢慢知道,人生到这个阶段,如果你还没感受到命运,你就要起身自己去触碰命运。世上的职业千千万万,在学校里你是很难将学的知识和社会上的各个行业联系起来的。你也许还没有笃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但你一定有一个兴趣点,从兴趣点出发,看一看能联系到的职业,再去实地做一做,何乐而不为呢?

MyInternshipStartsHere

一开始去“浙江日报”,心里是胆怯的。在这个七月的艳阳天,等在这家报业的门口,手上紧紧攥着自己临走前准备的“公文包”,一台电脑、一本在中国高中时的语文笔记本以及一些SAT复习资料(想着闲下来的时候可以看看),脑里面幻化出一幅幅即将出现或永不出现的画面,与办公室里的哥哥姐姐谈笑风生、因为一个小错误被领导臭臭骂一顿、采访一个风云人物、结识三五个文学知己。不知觉递了身份证、拍了照片、拿了入门单,我就这样成为了“临时”的“浙江日报人”。

实习不同与参观,有人负责你但没人带你,没有人会问你渴不渴、饿不饿,也没有人告诉你要不要去那里看看、在这里坐坐。你需要自己主动地去听指示、长知识以及提问题,每一个带你的老师自己也都是身负工作的,他们不可能围着你转,你需要自己从他们的眼前面冒出来,让他们知道:噢,这个实习生需要干点什么了。

当然实习生也可以非常轻松,你只要做到不响就可以了。我在“浙江日报”的第二天就是一条咸鱼,当时老师就给我了一项任务——复制并粘贴文章,我略感无聊地做了七八篇了以后,便把这项任务给抛下了。接下来我也没有去要新的活干,悄悄地背起了单词、看起了书,就这样,一晃一天也就过去了。回去我就开始反思自己,这样子可不行,来这么一家省级的报业,单纯学这样的东西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晚上就给带我的成老师说希望能够干点种各样的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时老师给我的答复是:明天寄快递。

可没想到,明天远远没有寄快递那么简单。

一早上,成老师似乎知道了我的诉求,开始不断地给我找活干,本来想一早上背一下单词也不行了。首先是一个统计报表的小姐姐来找我,她让我把一个word文档格式的某活动费用统计表转化成excel的格式,我当时急于证明自己,便立即答应了。打开excel之后,脑子里拼命回想在高中学的一点做表格的知识,可这些记忆仿佛只保留了老师的“眉飞色舞”以及同学之间的“打情骂俏”,真正实践起来却一点概念都没有。当时心中一阵慌乱,但脸上却强装镇定,敲打着键盘的手也尽量在与周围的打字声融为一体。我开始查百度,找如何加标题、如何合并单元格、如何统计总数等等,终于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勉强交了一份答卷。后来我还帮那位姐姐统计费用,拿着计算器一个个按下数据,不断打开月账单、日账单寻找名字以及对应的金额,并再与已有的数据做一次比对,当我计算出来的总数与上报的总数一致的时候,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这就是我当时统计的时候碰到的“庞大”的数据表

后来成老师又把我安排到了坐在我旁边、我两天来一直没敢破冰的吴姐姐旁边,她是一位雷厉风行的记者,我跟着她去做专访、去采访某大学院校的主任,上午才接到的任务,下午就赶去了演播室,只见她优雅地坐在沙发上,一身白色,面带微笑,充满着主持人那种独特的自信的气场。学校主任由于面对镜头有些紧张,她耐心地引导、礼貌地发问,慢慢地,我心中那个曾经高大上、只有公众人物才能去的地方变成了一块由包容、自信、温暖这些关键词所组成的小家。演播完毕后,我便担任起了编辑、排版这些高考专题文章的任务,给文章取合适又吸引人的名字、寻找对应的文字、做导图加水印等等,一次次与真正在领工资的职工交流、对接甚至提建议、改错,让我生出一种劳动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与考试考一百分的满足感不一样,似乎更加实在、沉甸甸一些。在这些工作进行的同时,我还没有忘记要给成老师去寄了快递。虽然那天下班,没有人鼓励你说你真棒,也没有人说你辛苦了,成老师甚至还跟我说没有体验过加班就不算充实,我却感到了满足感,因为我知道每个工作者都在努力,不管是自己还是为家人,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生命中还有更大的意义要去实现的时候,那一点鼓励、一点加油又何足挂齿呢?

带领我进演播室的吴姐姐

我编辑的部分文章

最后一天是我“实习生涯”的巅峰,我获知我要去采访04年NBA总冠军活塞队队员“双华莱士”,虽然我并不是很粉篮球,但听说要去采访一个NBA的球星我还是很激动的。早早地在前一天准备了一些问题,想着在第二天发挥一下我英语的特长。第二天到来,两位记者哥哥姐姐带我去了双华莱士接受采访的某品牌衣服店。我首次发现“记者“这两个字能让进其他人都不能进的地方,我们去了双华莱士下榻的地方,第一次近距离看了身材极其魁梧高大的总冠军球员——本华莱士和拉希德华莱士,听说他们当年打败了被看好的湖人,创造了励志的神话。当我真正站在这两位“巨人”前面,我一开始千辛万苦建立的自信一下子削了一半,与他们的大手相握,然后开始提出问题。虽说由于紧张有一个问题重复说了好几次,而且原本计划问的7个问题只问了3个,但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篮球自由性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篮球的期许,并在采访结束之后与他们留下了合影。

双华莱士签名的篮球

两位记者哥哥姐姐和我与双华莱士合影

在这短暂的实习之旅中,我充分明白了工作的意义并且一定了解了传媒这个行业,我觉得传媒是一个接受信息并发布信息的过程,它能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并且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正义的天平,而我正希望以后所从事的行业能够在社会的运行中起到一些针砭的作用,推动这个社会健康地发展,所以通过这次实习之旅,让我明白,传媒也许就是我职业选择中的一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