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校这位焊接小将登上浙江日报人物版头 [复制链接]

1#

长假最后一天

距离椒江29海里的

大陈岛梅花湾村

登上《浙江日报》头版

大陈岛梅花湾村 共享联盟大陈岛站丁玲栾旖旎摄

从台州海上客运中心出发,乘坐庆达9号客轮,一个半小时后,就抵达距离台州市椒江区码头29海里的大陈岛梅花湾村。

梅花湾村是一个海岛渔村,因周边港湾形似梅花而得名。白天,一批批游客从这里上岛,四散到各个景点游玩。晚上,尽兴而归的游客,纷纷回到这里吃饭、住宿、逛街,让人恍如身处闹市。

随着大陈岛旅游开发的推进,短短10年间,梅花湾村就从一个脏乱差的传统渔村蜕变为省级卫生村和旅游特色村。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是10年前的5倍。

国庆节前夕,我们走进梅花湾村,感受这个海岛渔村的巨变。

白天

新业态,新生活

清晨的梅花湾,万籁俱寂。清晨5时,*鱼养殖户陶晨波背着准备好的鱼食,匆匆出了门。

陶晨波的养殖基地位于下大陈岛浪通门一带,共有6个直径25米的深水网箱,里面养殖了2万条大*鱼,每年可以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他开着船来到网箱边,往水里投掷鱼食,细心观察*鱼的生长状态。等他忙完手里的活,天色已亮,梅花湾村也渐渐热闹起来。

三角街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久忍摄

此时,位于三角街的聆涛民宿管理员王素芬,正在为顾客准备早餐。这间民宿位于梅花湾的中心位置,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灯塔和大海。

“我们一共有8间房,其中4间是海景房。国庆长假期间的房间,早在9月初就订完了。”王素芬说。

这几年,梅花湾村全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成功实现渔民转业、产业转型,村民纷纷回乡创业。三角街上宾馆、民宿、饭店、超市林立,大部分是当地人开设的。

午后的梅花湾村迎来了一段慵懒的时光,但大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却格外热闹,40多位老人开心地吃着饺子。

从年8月成立以来,大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为老垦荒队员、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及低保户提供中餐、晚餐,还接纳了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里人多,热闹,有伴。每天我吃完早饭就会过来,一直待到晚饭后再回去。”90岁的村民颜秀莲乐呵呵地说。

晚上

夜经济,添魅力

傍晚,夕阳晕染出一片红彤彤的晚霞,梅花湾海风阵阵。沿港路上,十几家大排档灯火通明,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海城酒店坐满了游客。

18年前,因为渔民越来越少,游客越来越多,颜丹红果断关掉岛上的照相馆,开起了这家饭店。在她之后,梅花湾村饭店、大排档越开越多。夏日晚上的露天大排档,也成为梅花湾村的一大特色。

露天电影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久忍摄

晚上6时,在村广场,一场露天电影准时开始放映,吸引村民、游客驻足观看。“以前晚上9时以后,岛上就漆黑一片。现在这里很热闹。”村民柳斌站在自家的海鲜干货行门口,一边看电影,一边感慨地说。

电影结束,烧烤摊热闹起来,今年8月,缪荣和人合伙开起了梅花湾村的第3家烧烤店,送货上门服务很快为他打开了销路。缪荣说,送货上门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海水波光粼粼,灯塔彩灯变幻,三角街灯火通明,随着去年梅花湾一期亮化工程的完工,梅花湾的夜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魅力。

如今,除了吃大排档,游客们还可以漫步大陈老街,观赏梅花湾夜景,夜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今年,大陈岛梅花湾线路入选全省12条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

夜越来越深,游客和村民陆续散去,灯火通明的梅花湾,逐渐恢复了宁静。23时,接到一个电话后,绿岛海鲜大排档老板徐向军骑着电动三轮车匆匆出门。第一艘归来的渔船即将抵达码头,他要赶去抢购最肥美的海鲜,为明天的生意作准备。

推荐阅读◆全国拟表彰名单,椒江1人在列,是她!

◆秋冬季防疫情,请收好这张图

◆长假,这二三事请牢记!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编:陈倩媛

责编:屈扬帆

监制:吴敏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斑马线前停一停,安全文明伴我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年1月12日《浙江日报》4版

日前,在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义乌陆港电商小镇工作人员金昕在一台自助办理机上一番操作,不到1分钟,一份营业执照电子凭证就打印出来了。“打算入驻小镇,却忘了带营业执照原件和复印件,有了服务驿站,就不用跑回去拿啦,方便。”义乌市棠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劲松一个劲地为高效服务点赞。

日前,义乌首个自贸区*务服务驿站在陆港电商小镇挂牌启用,把*务服务窗口搬到电商企业的“家门口”,进一步提升辖区*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驿站设有综合*务服务自助机和人工服务窗口,并结合电商企业发展需求和特点,“定制”了专属*务服务。在这里,商户可以自助办理项业务。

“以前我们的服务范围局限于物业服务、招商和租赁等,一碰到涉及*务的业务,企业主还是要跑到行*服务中心,费时费力。”浙江陆港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彦伊介绍。该公司是陆港电商小镇的服务主体,服务驿站的入驻,让小镇的服务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作为自贸区金义片区内的特色小镇,陆港电商小镇目前已招引骨干电商企业、文化创意、电商平台、电商培训等共计家实体企业入驻,拥有自贸区虚拟注册企业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电商企业28家。

驿站建设前期,义乌市行*服务中心就会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陆港集团梳理了涉及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8个部门的80项事项、项业务,以专网办理和指导网办两种方式延伸至陆港电商小镇并上墙公开,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委会专为小镇配备了*务服务自助机。“我们还组织小镇员工开展专业培训,并搭建与相关*府部门业务负责人的沟通平台,保障了窗口服务能力。”义乌市行*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公司变更、注册,职工参保登记等业务,在驿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都能办下来,一站式服务。”浙江朴西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雪飞感慨,“真是极大方便了我们企业。”

接下来,义乌将继续深化*务服务驿站模式,聚焦自贸区内企业、人才等聚集区域,将*务服务不断延伸,陆续推出高频服务事项“就近办”,让*务服务真正延伸到企业“家门口”。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