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12月24日),《浙江日报》整版刊登了《玉环大麦屿:“三团”治水添彩港城未来》,详细介绍了大麦屿街道五水共治工作。
文章截图如下
一起来看看吧!!!
冬季,暖阳似是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铺满了玉环市大麦屿街道庆澜塘河的河面。放眼望去,从城中而来的河水一路向西,汇入大海。而此时的河面,在阳光下显得婉约而平静,时不时有几只鹭鸶飞过,在水面上轻点,激起圈圈涟漪。
回溯漫漫时间长河,庆澜塘河有过漠漠芦花拂浪飞的画境,也有过污水遍地流的教训。如今,行走两岸,这里的故事因为水环境整治而翻开新篇——村容更整洁,产业更绿色,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庆澜塘河的改颜换貌,是大麦屿街道“五水共治”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效。继年获省剿劣先进单位后,今年大麦屿街道再接再厉,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巩固剿劣成果长效机制。目前,街道一批沿河休闲风光带建成、清三河达标、功能区水质达标……
短短几年时间,庆澜塘河之变带来的效应,正逐步影响着整个大麦屿街道。而在“五水共治”的过程中,三个群体的形成,成了大麦屿街道治水的“法宝”。这三个群体就是河长团、志愿团、污水零直排宣讲团。
大麦屿街道之变是水之变,业之变,更是人之变。翠湖畔人与水的故事,也成为整个玉环市攻坚治水的一个缩影。
河长团巡河——治污护水当卫士
沿着庆澜塘河铁龙头段走上一圈,差不多1千米,来回20分钟。从成为村级河长的那天起,每天20分钟沿河而走,成了大麦屿街道铁龙头社区*总支书记游松芳的“必修课”。
庆澜塘河是大麦屿庆澜公园的“镇园之宝”,属庆澜河系。年之前,庆澜河系因氨氮超标,被列为劣Ⅴ类水体。大麦屿的全体水系也不容乐观。
游松芳从小在河边长大,还记得小时候下水抓鱼的日子。河水变脏变臭让他感到心痛不已,好在庆澜塘河终于迎来了“新生”。从原来的“黑臭”河,人人避之;到如今的清清河水,休闲好去处。通过“五水共治”的推进,游松芳见证了庆澜塘河的点滴变化,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成为一名优秀的“护河卫士”。
大麦屿街道*工委书记林杭介绍:“对于庆澜塘河的整治,我们从‘清肠’工程开始,对庆澜塘河及其支河共8.04公里河道通过降低河道水位、清理河床淤泥及河岸生活生产垃圾等工作。通过清淤25万立方米,修建护岸驳坎3.07公里,提升了河道的防污染和自我修复能力。”
恢复“健康”只是整治庆澜塘河的第一步,如何让庆澜塘河变得更加美丽,是大麦屿街道整治的“升级版”。目前,大麦屿街道以河道中段的庆澜公园为亮点,建设一条1.5公里的景观游步道,连通上下游形成景观带,河岸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大麦屿街道还对庆澜塘河实施免疫提升绝污术。一方面,三期推进沿河村庄精细化截污,杜绝污水入河,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使污水有了可去之路;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让雨污彻底分流;还推行治污斩污先行。建立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联合环保所对沿河非法排污企业实施关停,有效遏制源头工业污染;加快推进上游老旧工业点改造,护航河道面貌;针对本地眼镜特色产业成立滚光废水处理中心,实现了废水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从而控制废水直排、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生态补水的方式,激活河水自我净化功能。
看着一天天变好的庆澜塘河,游松芳觉得每天的巡河都是一种享受。“巡河哪里是任务,这就是让我来看美景的!”作为铁龙头段的村级河长,按照规定游松芳每周要展开一次巡河工作,如有发现垃圾、排水口不正常等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但几乎每天都能在河边见到游松芳的身影,巡河频繁、细致。与游松芳一样的村级分段河长在大麦屿街道共有22名,除此之外还有13名镇村级河长由街道主要干部担任,他们共同负责大麦屿街道的23条河道。
今年以来,大麦屿街道以*建为引领,强化“五水共治”组织保障。坚持以*的建设全面引领“五水共治”重点任务落实,为加强对“五水共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和精准设计,完善河长制,形成治河共治体系。同时,为确保责任到位,建立巡河APP,巡河的过程全记录、可追溯。
小桥流水,柳树青青。如今的庆澜塘河已经成为大麦屿街道的“明星地标”,每天早晚都吸引着两岸的居民前来休闲娱乐。
志愿团共治——“我爱我家”齐出力
“高雪啊,今天我经过河边,发现水里有大块垃圾呀!”一张照片,一句
去年以来,大麦屿街道组织*员、青年、妇女、企业员工、少先队员组成“志愿者百人团”,开展“团灭”沿河垃圾,助力“清河净河美河”集中月行动,让更多群体参与到治水剿劣的过程中。“治水光有我们还不够,那么多河道,我们很难一一顾全。这就需要更多人来支持我们,形成治水的氛围。”高雪表示,有百人团的“找茬”后,他们的工作反而更容易开展了。
众所周知,水葫芦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但是维护不当极易造成泛滥,阻塞整个河道。针对这个问题,刘士姜想出了一个妙计,把水葫芦圈养,既美观还不耽误河水水质的净化。“水葫芦圈起来养就不会在河道里泛滥了,也不影响对河水氨氮的吸收,河道保洁也容易很多,看上去还美观,真是一举多得。”刘士姜笑着说。
而对于志愿者沈华蓉来说,当志愿者参与治水的过程,也是一种见证。“去年参加了‘剿劣行动’,今年又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和那时候相比,可以明显感到河岸环境有了大提升、大变化。”沈华蓉表示,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他们志愿者也要更努力才是。
大麦屿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楚法介绍,在治水的过程中,街道的35个基层*组织,60个非公企业*组织,以每月的主题*日为契机,以“我爱我家”志愿者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员微服务,推动“五水共治”工作进村居。到目前为至,共开展“我爱我家”、小微水体整治行动起,参与人数多人。
宣讲团疏源——凝聚共识治根本
“我们治水的第一步是末端截污,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对河道实行精细化截污管理,这就可以达到治本的效果。”大麦屿街道*工委副书记石凤艳介绍,今年开始,大麦屿街道选择了李家小区作为今年的试点,推行“污水零直排”,是精细化截污的升级版。
污水零直排是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统一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外环境,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今年7月开始,玉环大麦屿街道率先对李家小区户居民启动管网排查,将每家每户进行雨污分流再接入管网,实现精细化截污。
“刚开始走村入户是最难的,村民不理解,抵触着呢!有骂声、有质疑声;但最后都变成了掌声、夸赞声。”见到高雪的时候,她正挺着大肚子,在村里验收管网埋设情况。这个月月底,李家小区的户都将完成管网安装。“这最后时刻了,更不能放松,看着管网埋设好了,才能真正放下心来。”高雪的心里都装着“治水”两字,她“治水”的精神,也带动了“污水零直排宣讲团”里的成员,一起完成李家小区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
今年9月,为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大麦屿街道在李家小区正式成立了10人的“污水零直排宣讲团”,通过宣讲团来帮忙走村入户宣传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意义。
宣讲团成立后,打着手电、查看房屋结构、做村民思想工作,成了63岁郑廷银的一项重点工作。除了当好庆澜社区的书记,宣讲团成员这一新身份,郑廷银也干得有声有色。“村民白天上班基本都不在家,中午、晚上、周末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我熟悉房屋结构,帮着看看、出出主意都是应该的。”看着书记带头爬阳台蹿屋顶查看村民家的户型和地漏走向,为自家提供专业的改造意见,村民们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改造的抵触心慢慢变成了接受。
10名宣讲员中,8名是*员,他们中有像郑廷银这样的专业人士,也有像高先红、高雪这样能言善道的温柔女性,他们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配合默契,耐心地为村民讲解污水零直排的意义。高雪介绍:“我们的口号是‘时时能宣讲,处处是阵地’。年,我们将对各村(社区)*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个书记成为懂*策、会宣讲的排头兵,同时让每个村的*员成为主力,带头全力推进零直排区建设。”
“从李家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情况来看,很成功!通过宣讲团的宣传,村民的接受度很高;而管网修建后,污水的排放更为规范,以后的处理也会更高效。”林杭介绍,年大麦屿街道将在全域范围内推开污水零直排区的创建,让大麦屿街道的河道水质变得更好。同时,也通过“五水共治”更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年至今,大麦屿街道全体上下通过4年的奋战,换取了如今的魅力风景。而年持续不断治水的日子,更是见证了大麦屿“剿劣”铁军的责任担当。当前,零直排区试点的成功让大麦屿斗志昂扬。他们踌躇满志,积极谋划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地表水质更上一层楼指日可待。
“去年的剿劣不仅是*治任务,更是项民生工程。守护这绿水青山,关乎百姓幸福!这场仗我们打赢了,而我们还要继续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的硬仗,让水更清,百姓幸福感更强!”林杭说。
作为依港而建的大麦屿街道,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从水害频仍到润泽万家,从污秽不堪到岸绿景美,大麦屿街道的治水攻坚战,带来了水环境的蝶变,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水之变的背后,是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眼下,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美丽河湖建设为核心的碧水行动已全面启动。在大麦屿街道,人与水的故事揭开了新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将越走越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