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日报深读版 [复制链接]

1#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484869.html

近日,浙江秀洲和江苏吴江的主要领导,同船出行巡查交界河道。两地联合巡河已是常态,*府间的跨省交流,如今就像民间走亲一样频繁。在不久前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中,来自麻溪港的联合河长制等跨省治水实践,被固化为制度,在示范区复制推广。

流动的界河,走向一体化的长三角。近年来,两地尝试打破行*壁垒,建立联动机制,不仅让河道重现清波,更将合作从水延伸到岸,从岸延伸到人。长三角一体化正随着界河的清流,点点滴滴滋润着两地人的心田。

俯瞰王江泾

两镇携手共清淤泥

秋日,麻溪港缓缓流过江浙边界,滋润着两岸百亩良田,在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中,这条10公里长、30米宽的边界河道,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连接着吴江盛泽、秀洲王江泾两大人口稠密的城镇,60余万常住人口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在江苏,麻溪港被称为清溪河。不仅是名字不同,上下游对河道的定位也有差异。对上游盛泽来说,两岸企业众多,清溪河的主要作用是行洪和排水的通道;而对王江泾而言,麻溪港则是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这条定位各异的边界河道,长期以来是两地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但这两年,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麻溪港水质已连续两年保持Ⅲ类水,同时水体清澈,透明度较高,对一条通航河道来说很不容易。

“这关键在于秀洲、吴江联手‘动手术’,把河里积了40年的淤泥清理了,河道隐埋的病灶消除了。”王江泾镇镇干部孙琪说。据悉,未清淤前麻溪港淤泥平均厚度约1.5米,淤积量合计约万立方米,船行麻溪港,就搅起墨汁般的淤泥,水体感观很差。

年,秀洲、吴江两地经过商议,签订联合治理清溪河(麻溪港)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出资1亿元,麻溪港实施清淤疏浚。其中,吴江负责6.95公里河道,清淤量59.8万立方米;秀洲负责3.公里河道,清淤量40.85万立方米。

王江泾、盛泽两地联合打捞麻溪港水葫芦

清淤项目经商定,由两地分头报批,施工阶段同步推进,仅仅半年时间,就把积了40年的河道淤泥清理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投资体量大,还在于跨省域联手,解决了从前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盛泽镇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施荣说。

40年的淤泥,半年就清理了,联合治水大项目能如此高效地开展,背后是两地此前在“小项目”上积累的合作经验和情感交流。

行*边界也曾像看不见的坚冰横亘在麻溪港上,给边界河道的治理出了难题。“因为涉及到不同行*区,大家都有不同的计划和项目安排,治水上下游很难同步展开。”孙琪说。

行*有界,流域无边,秀洲、吴江间长期以来密切的民间交往,给打破行*壁垒的坚冰,提供了通道。

从王江泾的阳城村,跨过一条名为斜港的河道,就是江苏的盛泽镇圣塘村。这两个毗邻的村庄虽然隔着省界,但一直通婚嫁娶、往来频繁,就像斜港里的水,难分彼此。年初,阳城村几位村民找到村干部宋建华反映:斜港里的水脏,估计是圣塘村的工厂在排污水。为此,宋建华私底下找到当时圣塘村的村干部张晓峰。

在两位村干部的推动下,当年7月,由当时的王江泾镇镇长带队前往盛泽镇镇*府协商。最终,两地一拍即合,决定在整治排污口的基础上,共同对斜港屠家湾进行清淤。盛泽方面出钱,王江泾方面负责堆放淤泥的堆场。

虽然屠家湾不大,清淤工程量较小,但对于王江泾、盛泽两地来说,这是一件极富有意义的大事。“大家开始从自扫门前雪,到共同治理河道了,这对两地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圣塘村*总支书记沈华说。

小项目带动大合作,在联合清淤等项目推进过程中,两地干部的交流互动增多,也积累了合作经验。“因为涉及两个省,从清淤项目立项到审批,都是共同商定,分头进行,平常交流很多。”孙琪说,大家现在的目标一致,就是把生态环境治理好。

一套治水机制

界河上下通用

河道整治最怕“反复治,治反复”,这需要长效机制来破题。秀洲、吴江两地在治水项目合作的同时,也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联防联治机制,来共同守护治水成果。

发轫于浙江的河长制,为两地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基础。“河长制是责任制,以河道流域治理为目标,需要秀洲、吴江两地河长打破行*边界,共同合作。”曾担任两地联合河长的孙琪说。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助推秀洲、吴江把治水协作从短期治理向长效管理深入推进。

年11月,两地举办长三角区域(秀洲—吴江)一体化治水机制再深化推进大会。会上两地共同聘请了58名联合河长,对两地整个省际边界的18条河道(湖荡)进行全覆盖的常态化巡查。河长全方位排摸,全面掌握水质、污染源等基础信息,建立“一河一档”跟踪河道情况。

为了让两地河长能更好地管护河道,两地围绕联合河长机制,建立了联合监测、治理、执法、保洁机制,制定了《交界区域水环境保洁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协议》,明确了统一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一套机制,两岸通用,改变了两地治水各自为*的局面,突破了省域限制。

今年5月11日,秀洲区环境监测人员在采样时发现麻溪港河面漂浮较多油污。秀洲方面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给了吴江生态环境局和盛泽镇*府。随后,包括两地河长在内,立即开展联合污染排查和联合水质监测,找到了肇事企业,及时处置河面油污。事后,吴江区对肇事企业做了严厉处罚。

除了突发事件外,两地还定期开展常态化水质联合监测,对跨界污染隐患建立信息共享,全面掌握环境风险隐患信息,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防患于未然。

顺水而流的水葫芦,曾经是江浙边界河道上的大难题,靠着联合治水机制,麻溪港上的水葫芦问题得到了解决。

盛泽地处上游,水葫芦爆发早,但处理设备少。王江泾得到消息后,出人、出打捞船,到上游帮助盛泽清理水葫芦。早发现、早整治,年,王江泾镇内的水葫芦打捞工作量减少了90%,大大提高了效率。

“现在两地的联动机制,不仅有治水办、环保部门参与,而且形成了农经水利、工业商贸等多条线联合的治水格局。”孙琪说。

从水里合作到岸上协同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岸上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两地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长三角一体化为秀洲、吴江两地实现包括产业转型升级在内的更大范围的一体化合作,提供了契机。

纺织印染是两地环境治理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