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县市区传媒年会,刮起l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在9月16日的浙江省县(市、区)传媒年会上,包括瑞安市融媒体中心/瑞安日报社、萧山日报、镇海区新闻中心、柯桥传媒集团、海宁市传媒中心、长兴传媒集团、义乌市融媒体中心、龙游传媒集团、鄞州区融媒体中心、平阳县传媒中心、德清县新闻中心、开化融媒体中心、余杭区融媒体中心、慈溪市融媒体中心、乐清日报社、东阳市融媒体中心等16家单位负责人,围绕“融媒时代,产业如何布局”“融媒体中心如何有效运作”“新媒体的核心产品在哪里”“融媒时代,新闻如何创优”四个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为与会媒体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01主题一:融媒时代,产业如何布局?

主持:

金烽,县市区报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高级编辑

交流嘉宾:

周小勇,瑞安市融媒体中心/瑞安日报社总编辑

陆伟岗,萧山日报社总编辑

吴华本,镇海区新闻中心副书记、广播电台台长

郑小军,柯桥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

金烽:前几年,报纸商业类广告大量流失,日子不是很好过,这几年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广告跌得有些厉害。但广播电台的小日子过得还可以,在这方面,镇海传媒FM.7收听率在宁波排第二,做得非常了得,下面请吴台长讲讲你们的干货。

吴华本:镇海有两条广播频率,分别定位于城市娱乐台和经典音乐台。之所以能取得好的成绩,主要有四点:一是突破地域限制,找准频率定位。十多年前镇海就确定了跳出镇海、面向全大市做广播的思路,目前,镇海区域以外的广播听众、广告客户以及开展的线下活动,占比均在90%以上。同时把目标受众定位在25至45岁的私家车主及其他车载人群,这个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三高”特征,活动范围大、消费能力强,是商家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二是注重品牌推广,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包括加强自我包装和宣传、广泛采用直播互动增加听众归属感忠诚度和大力开展品牌线下推广活动等,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主动融合新媒体,积极探索新载体。推出“开吧”APP,互动都在APP上进行,用户全都是听众自愿下载,日活率高。四是推行“绿色广播”,取消所有医药保健广告,绿色广播的正面影响逐渐显现,品牌广告快速增长。

金烽:传媒的多元产业拓展大多集中在文创和教育类,在这几个领域,我们成功的案例不少。瑞安日报的创E工场,从温州起步,走向浙江,走向全国。下面请周总介绍一下创E工场究竟有多牛?

周小勇:为什么要搞电商园区?因为我们有用户,有资源优势,创办文创园是报业的延伸。瑞安创办文创园的深切体会是:紧紧跟着*走,站在市场风口。具体经验是:一要深入研究*和*府的*策,深入研究*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产业要切合当地实际,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园区要和当地的特色产业相结合,做好服务,才能得到*府部门的*策支持。三是要有一个优秀、能干的团队,能把成功的模式不断复制输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深度切入产业创业领域、重塑媒体话语权;培育专家级服务体系、再建盈利新模式。

金烽:萧山日报的多元产业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教育产业的小记者这块,萧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在做。请萧山日报陆总谈一谈是如何找到教育产业这片蓝海的。

陆伟岗:萧山日报教育产业目前的模块是“六个一”:一报《少年学报》,一刊《教育周刊》,一网“萧报乐学网”,一团“萧报小记者团”,一学堂“萧报学堂”,一平台“母婴幼教平台”。

回顾教育产业发展之路,之所以能运行得比较稳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明战略:我们认为,一个产业是否能大有作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必须切合传媒特性和属性,传媒产业要以公益性为主,兼具产业功能,能长期沉淀下来的肯定是具有公益性的产业;第二是能展示媒体优势,一个是平台优势,更重要的是媒体人才优势,原有的人才要能延伸下沉到更基层的服务中去。第三是必须切合健康的社会需求。教育产业契合了这三个条件,所以萧山日报把它作为整个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来开拓,且打通了产业链。二是强品牌:精心维护,做强小记者团。萧报教育产业的发端是做小记者团做公益开始,事实证明,通过小记者团品牌凸显媒体的公信力号召力,能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创特色:发扬优势,打造《少年学报》。办报纸是我们纸媒最强的优势,延伸拓展这一优势,进一步将主业做大做强。四是拓业务:创新求变,完善培训体系。萧山日报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出媒体优势和特色,开拓了线下培训市场,开办了培训教学机构——萧报学堂,深耕做精,凸显我们的优势。

金烽:在融媒体时代,创新更加迫切,在策划营销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柯桥传媒在全媒体运营*府服务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成效很不错。下面,请郑助理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郑小军:柯桥传媒认为营销策划的核心是:建立优质团队,匹配*府性垄断产业项目,壮大传媒。当下单一的传统媒体广告已经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而*府性活动成为了媒体经营的蓝海,柯桥以全媒体全案策划运营*府性活动,以活动带动全媒体广告。“全媒体全案策划”是指建立直播团队,利用全媒体平台全线发力,通过国内大型直播平台汇聚千万点击量,借助省媒、央媒等开展外宣,从活动前的策划方案、主持稿、新闻通稿、领导讲话稿的草拟,到活动场地布置、宣传片制作、执行团队的全程跟进宣传推广,到活动后宣传效果数据统计及成果总结汇编,做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活动成果达到甚至超出活动主办方预期效果。如国家机器人大赛运营项目,我们提前策划,通过创新服务,了解*府需求,对接中国自动化学会,邀请了8名院士参会,提高了活动的层次和效果,争取到了*府拨付的运营费用万元,开辟高科技展览,通过招商创收万元,实现营收万元,活动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近年来,柯桥还有意识将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拓展作为方向,目前柯桥智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中,将依托大数据管理中心,涉足柯桥区*府投入的智慧性项目,如公安的雪亮工程、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市场等领域,力争做到五千万级(亿元)级别的产业项目。

金烽:请4位嘉宾用一句话概括,媒体产业化的重点或者痛点在哪里?

周小勇:一边是办媒体,一边是办产业。办媒体我们是8个字:市委满意,市场需要;办产业也是8个字:市委需要,市场满意。

郑小军:建立优质团队,为融媒体中心匹配*府性的垄断性的产业项目,壮大传媒。

吴华本:发展媒体产业重点是内部考核机制如何来完善,努力做到做好做坏不一样,做多做少不一样,这样才能激励人才,把产业做好。

陆伟岗:在产业化道路上,媒体特别是基层媒体非常需要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去把握住,同时又要有敏锐的嗅觉跟踪到最新的技能,而经营人才必须是个红顶商人,始终不忘记自己的初心。

滑动阅读

02主题二:融媒体中心如何有效运作?

主持人:

李骏,县市报工委智库专家,传播学博士,浙江树人大学新闻学教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交流嘉宾:

朱瑞庭,海宁市传媒中心主任

余柏成,龙游传媒集团总裁(台长)

丁丰罡,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王志芳,长兴传媒集团副台长

李骏:请问四家融媒体中心在机构机制整合、流程重组当中有哪些新措施?新措施运行的状况怎么样?

王志芳:长兴传媒从年组建后,不断对内部机制进行摸索调整,深刻的感受是:从渠道上来说,发布顺序必须是移动优先,其次是广播、电视、报纸。流程再造不仅是对内部人才培养,同时也要更多吸纳社会上的通讯员和智囊团为我们所服务,达到共赢的目标。第三在全媒体团队的培养上,我们以全媒体作为培养方向,但更加鼓励专业化的打造。

丁丰罡: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形成三个委员会,行*管理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委员会,3个班子成员分别统领,其他6个班子成员协助分管其中若干工作;其次打破原广电和报社部门界限,把原有部门进行充分重组整合。像在年8月的部门调整和中层换届中,打破报社和广电的部门界限和人员身份,中层互相交叉任职,人员互相交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动了部门内部的文化融合。同时,中层岗位向一线倾斜,激励实干,打破身份限制,让优秀的合同制员工走上中层岗位。另外,推出移动优先的机制、首席记者竞聘等办法来进行配套融合。

朱瑞庭:融在一起后,面对人多、媒体平台多、流程复杂等难题,我们首先是认清自己,海宁传媒经过研究,把自己定位为区域内容生态的运营商,找到发展路径是通过内容+技术+运营来驱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围绕这样一个定位,尝试把所有人员重新做定性和定位,分成事业和非事业两种身份,从班子到中层到员工全部打通,中层和员工全部实行聘用制,初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薪酬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花大力气进行的改革,一些成效也初步显现出来。

余柏成:去年三家单位合并只能说是整合,今年进行融合。首先对岗位重新设置,设置了13个科室,27个中层职数;第二对人员重新洗牌,中层实行竞聘制;第三重新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同时,拿出40万元对外宣和好新闻进行考核奖励,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

李骏:融合的第一个层次是破围墙,把两个单位、三个单位都搬到一起,这是第一步,在座都完成了;第二步是制度融合,第三步是人的融合,也是最难的,请问四家单位在人才采编业务、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思路?

王志芳:融到一起后,怎么样在培养全媒体团队上因地制宜取得实效,真正实现团队资源策划的大融合,一句话,移动优先,人才培养按照全媒体的素质要求来培养,但同时,鼓励和保护每个人的专业化特长。

丁丰罡:我们的办法是三个给:一给压力,通过考核办法,要求纸媒、电视、新媒体、外宣考核各占四分之一,移动优先,全员外宣,不求人人都会,但要树标杆,人人都要努力会做、尽力做好。二给通道,一是职称评定上有编非编都可以评,二是中层岗位向一线倾斜,激励实干,打破身份限制,共有18位优秀的合同制员工走上中层岗位,占中层总人数的22%;三给待遇,任务完成好,收入就高。

朱瑞庭:针对人才结构性稀缺,首先是动手术,在平台、内容产品、人员上做减法,对PC端、网站、客户端进行整合优化转型;内容上向移动化、视频化转型,生产互联网的产品,目前还在探索中;人员上争取*策支持,一个是提前退休,一个是内部退养,外招人才,并在采编、管理、产业分板块上实行二级考核。

余柏成:实行总编负责制,每周一召开总编例会,对前一天情况和当天主题、第二天新闻线索题材做研判并交流心得;每周一晚上五大中心人员开培训会,邀请省市主流媒体专家授课或单位中层、业务骨干轮流授课,效果总体比较好;实施首席制评定首席记者、主持、播音、编辑,评选业务组长,跟每个月的奖励和评优评先挂钩;围绕中心工作实行总裁嘉奖令,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滑动阅读

03主题三:新媒体的核心产品在哪里?

主持人:

干剑松,县市报工委智库专家

交流嘉宾:

詹元鹏,开化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陆琴芳,德清县新闻中心总编辑

葛吉华,鄞州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潘瑞波,平阳县传媒中心副主任、副台长

干剑松:新媒体的核心产品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县市区媒体在总体完成媒体融合以后,在全新的体制下,应该集中优势首先做强哪一类融媒体产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听听四位嘉宾怎么说。

詹元鹏:开化的核心产品以“短视频+直播+慢直播”作为抓手作为切入点。首先培育短视频工程,要求所有采编人员都要会拍会剪,会做短视频,作为硬性任务下达,把短视频打造成了亮点工程。每年直播50场以上。

慢直播是马拉松式全程直播某个事件的可视化类型。这类直播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更没有绚丽的镜头切换以及精美的后期制作,只用固定机位拍摄来更加真实地展现事件现场。“慢直播”所带来的自主参与体验,是“单向传播”和“选择性传播”不能比拟的,在环境、流程、细节、语言甚至动作上使真实变得触手可及。如去年8月份的直播作品《芹江大桥爆破》,我们策划开展了倒计时10天小时全天候“慢直播”,通过2个固定机位一远一近式拍摄,做到“全天候陪伴”和“在场式见证”。爆破当天,又增加3个机位,变慢直播为现场直播,系列平台浏览量高达.8万人次,营造了网络时代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

干剑松:快餐式传播不是融媒体产品的全部,我们还需要用精品短视频来讲身边故事,还需要用慢直播等手法来传递人生情怀,这样的融媒体才是有温度的媒体。接下来请德清的陆总。

陆琴芳:目前德清新媒体的核心产品是融合以来形成的新媒体矩阵,以德清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